基督信仰里的人性定论
沧桑巨变,岁月流逝,人心沉浮,我们会对无知愚蒙有所控诉,对罪恶贪欲有所鞭挞,这是律法主义的控告与指责。但是耶稣基督带来的则是恩典时代的怜悯与更新。透析善与恶的根源,回归生命的本源,基督信仰对于人性的定论永远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上帝但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哪怕就算是罪恶不堪的人,耶稣都不希望他堕入地狱。在圣灵的感化下,只要他还有一点良知未泯,只要他还知道忏悔与悔改,那么耶稣就绝不会放弃他,而是愿意给他怜悯与赦罪之恩。就像法国慈善事业开拓者以马内利修女所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堕落到不可以被拯救,都可以被耶稣基督的爱所救赎。”
“他是个没用的人!”,“他是个坏人!”,“他是个垃圾!”
这是对一个人一句话的评断,一句话断定了一个人,里面没有一点回旋余地与怜悯情怀。多少时候,我们就是以一句话认定了他人的品性,不仅仅是自己心里这样认定,也会在众人面前论断他人的“坏与不好”。但是,我们基督徒却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人性究竟是丑还是美?虽然按照宗教律例,人性是败坏的,但是在耶稣基督里相信只要有圣爱的修复、救赎,人性一定能在生命的荒芜之处播撒爱的种粒。
圣经里讲了一个比喻:“当一棵树快要枯干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急着将它砍断。我们可以试着给它再施点肥,再松点土,再修复一下枯枝,再给枯树一次机会,或许明年它就会迎来绿叶新芽。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棵枯树里蕴藏着的生命能量,或许它需要的正是时间的积淀与等待的酝酿。”
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处于生命的低谷期,我们可以不必一杆子将其打死,可以再给他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的扶持,多一点的提携,或许在你信心的支持下,在下一个周期,他就会迎来生命的蜕变。
一位老牧师说了一个比喻:“每一个雪夜,每一棵松树的倒塌,都是因为大雪的重压。每一片雪花都是松树毁灭的侩子手。每一件棉衣的温度都是一朵一朵棉花的累积,每一朵小小的棉花都是我们身上温暖的功臣。”
每一个深处幽暗的人,来到你身边诉苦,都是为了寻求安慰与鼓励的。如果我们给予对方的语言是:“不可能,没希望,无药可救!”那么他就有可能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而你的这一句绝对的绝情之话就是他跌入深渊的最后的一推。这最后的一推,没有安慰,没有温情,只是冷酷的审判与无情的漠视。
无论你看见谁处于人生的荒芜期,或是犯错误,或是经历失败,或是病患缠身,请都给予他恩言惠语。或许就因为你的一句冷漠地责备,而让他走上人生的迷途,你的这句话就是罪魁祸首。亦或者就因为你的一句充满无限可能的恩惠言语,就会让他的人生有新生的转机,而你的这句话就是功德无量,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
一个人的潜能与潜力都是隐藏的,是肉眼无法看见的。若我们以外表论人,那就是肤浅而没有深度的。我们需要以长远的视野看待生命,在希望的等待中给予他人多一点的时间,多一点的忍耐,多一点的宽容,多一点的造就。就像《圣经》里的那一位青年人马可,当保罗责怪他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不愿意带他去旅行布道时,另一位传道者巴拿巴却是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潜能与优点,而年轻人总会犯一些错误,也是在不断的试炼与熬炼中不断成长的。巴拿巴知道年轻人需要给他时间,也需要给他试误的机会,因为铁杵磨成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岁月的磨砺与现实的淬炼。就这样,因为巴拿巴的极力辩解与尽力挽回,使得青年传道马可又经历了一次关键性的生命成长。而等到保罗再一次踏上布道之旅时,便说:“马可是我们传道队伍里不可或缺的同工。”由此可见,马可这一位年轻的意志不太坚定的同工在巴拿巴的引领与扶持下,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了。所以说,马可是被巴拿巴挽回的年轻一代传道人。而巴拿巴这种对年轻同工的忍耐与等待则是值得钦佩的,这也给现代教会培养新人和接班人提供了一个很有力的借鉴与榜样。
是的,等待,在忍耐中等待,在希望中期待,这是我们基督徒对生命表达的仁爱,也是对给予人性期许的信心。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