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基督信仰里讲的罪性?
我们真的理解罪性吗?善与恶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胜过罪?这是我们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好像都是很大的课题,其实很简单,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简单易懂的明白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在信仰当中的迷惑,也常常出于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先谈谈罪性。什么是罪性?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我们犯罪的倾向,可是我们为什么有这种犯罪的倾向呢?还有的就是我们胜不过罪性,我们会犯罪,只是我们又为什么胜不过罪呢?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看保罗与自己的内心做斗争的分享。
在罗马书中,保罗说:“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行善的时候,就有恶缠着我。因为,按着我里面的人,我喜欢上帝的律,但我看出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内心的律交战,把我掳去,使我附从那肢体中罪的律。我真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必死的身体呢?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这样看来,一方面,我内心顺服上帝的律,另一方面,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马书 7:21-25 和合本2010)
保罗说的两种律,一种顺服上帝的律,一种顺服罪的律,并且顺服罪的律比较强大,像保罗这样对自己内心深刻的自我剖析的人不多。就算有,能把自己的丑陋直白地描述的人也不多。保罗坦诚,自己胜不过内心的欲望与罪恶。
很多人认为的罪性就是这个,就是我们胜不过罪恶,那我们又为什么胜不过呢?撒谎的人说自己没有罪,说自己自从信了耶稣就没犯过罪。
特别是有的教会当中的氛围,牧者是以权威牧养教会,而不是真理。如果一个牧者如此坦诚,说自己胜不过罪,那人设肯定崩塌,信徒会觉得自己的牧者不完美。所以很少有牧者敢像保罗一样坦诚自己胜不过罪。
于是“胜过罪”就在教会中变成了一个谎言。牧者常常说“靠着上帝胜过罪”,可是我们如何靠着上帝胜过罪呢?有这一句话我们就能胜过罪了吗?不明白一些真理,是根本不可能胜过罪的。靠着上帝胜过罪,只是一句空洞无用的口号,却是教会中战胜罪唯一的办法和答案。
罪性,具体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简单的说,罪性就是一种需求,我们为什么离不开罪,因为我们需求罪。我们为什么需求罪,因为罪能给我们带来罪中之乐。而且这种需求,是没法克制的,我们力不能胜,我们好像需求这种乐趣。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我们想要顺服上帝的律,可是同时也有对罪中之乐的需求。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两种需求,对罪的需求,和对行上帝之善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同时存在于我们之内。这两种需求都是对爱的需求。这里是重点,请大家继续思索。
什么是善恶?善恶是生命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和动机判断善恶。所以善恶就像是一把衡量人性的尺子,善恶只是这把尺子上的刻度。所以,我们如果通过善恶来讨论人性,就像是通过一把尺子讨论尺子所衡量的对象一样。永远无法从尺子讨论出一块木头的组成结构,因为尺子只能衡量一个物体的高度。
同样,我们从善恶,来讨论罪性、人性,也讨论不出个结果。什么是善,善就是出自于爱的内心行为。什么是罪,罪的释意是射不中靶心,达不到高度和要求。所以我们的爱心所行的行为就是善,我们的爱心达不到标准和高度就是罪。
我们为什么没有能力行善,因为我们心中的爱不够。我们的爱心射不中靶心,是因为价值观使我们认为善就是那样的。价值观的冲突是人类最大的冲突,无论是历史现实还是小说,人们常常为了共同的目的而杀来杀去,因为各自认为自己的方式对人类有利。
所以,罪有三种定义:一种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善,因为价值观的扭曲,爱被理性认为成不同的样子。理性会约束爱。比如孝道,孝道完全违背人类心灵情感机制,这方面的批判也比较多。但是孝道迄今为止依然是主流价值观。另一种是,对罪中之乐的需求,我们力不能胜。还有一种是出于纯粹的恶,故意对他人的伤害。这种罪,最是邪恶。保罗说的两种律,其中一种罪的律指的是第二种,罪中之乐。
我们可以不伤害他人,我们也可以不去帮助他人,不行善事。但是我们不能不去享罪中之乐,做个木头人。通常,我们认为不去伤害他人,几乎就已经是好人的标准了。但是这个好人标准,只是不做恶。
那人为什么会有罪性呢?罪性来源于哪里呢?我们仅谈第二种罪性,因为第二种罪性是另外两种的原因。我们为什么对罪力不能胜?因为我们没有胜过罪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什么?是爱。
我们对爱的理解通常把爱理解为一种情感,其实不是。爱也是我们的需求。我们需求被爱,人的价值感,存在感,荣誉感,成就感,甚至所有的价值感获取,统统来源于爱。在爱与被爱之中,我们能获得一这切。所以,当我们对爱不理解,我们的亲情变成了孝道,我们的爱情、婚姻,被看做是一种需求。这些需求,其实就是保罗说的两种律中的其中一种,倾向于罪的律。婚姻,爱情,不是罪,是需求。因为我们对爱需求。而保罗说的另一种律,倾向于顺服上帝的律又是什么呢?是爱的律。
总结一下,这两种律,一种是对爱的需求的律,表现出来是罪,是因为对罪的需求。另一种是爱的律,我们本能是想去爱人,想去行善。这两种律的挣扎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去爱,想顺服上帝。但是我们也需求被爱,有对爱的渴望。
当爱的缺失,使我们没有爱的能力,行不出爱来。我们就把自己局限于对爱需求的本能需求上,我们只顾着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去爱。所以,出于这种需求的所有本能行为,都是在罪中获得满足。因为我们无法从爱中获得满足。
罪性,指的就是我们对爱的本能需求的扭曲!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从爱中获得满足呢?因为亚当背约,亚当吃了那颗知善恶树的果子。这是亚当对上帝的背叛,对爱的背叛。人已经不再相信爱了。人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生命的食物,生命永远不能饱足,永远处于饥渴状态。没有力量去爱,去遵循上帝的律。也没有力量战胜自己对爱的需求本能,就像不能战胜我们对食物的需求本能一样。对爱的需求就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本性,就像我们无法摆脱肚子会饿的本性。当我们的这种对爱的需求,却是在爱之外去寻找满足,这种无法摆脱的本性,就变成了我们所认为的无法摆脱的罪性。
那我们如何胜过这种已经扭曲的本性呢?很简单,去爱。可是我们没有力量去爱怎么办?就像保罗说的,我们没有力量去遵守上帝的律,怎么办呢?我们需要爱,我们需要去感受爱,去理解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爱为何物,才能从新拥有爱,有爱的力量。当我们有了爱的力量,去爱人的时候,我们对爱的需求就能获得满足,我们就再也不需要从罪中去获得满足了。
这些只是对罪和爱的原理的一些分享,真正的理解爱,完全要依靠个人对爱的理解、感受和参悟!我不能直接的把爱告诉你,让你直接的拥有和明白爱,使徒保罗也不能。对爱的理解,需要通过理性、感性(情感)、甚至是身体。因为这是我们感受爱和传递爱的途径。一个人有没有爱心,只能依靠他自己。而他,只能依靠上帝。或者,身边有人爱你。人性的残缺,就是爱的残缺。
使徒保罗说人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因为我们心中的残缺了,我们才需求,才无力去爱。人的两种本能,就是爱的本能,和对爱需求的本能。这就就是保罗所说的是他非常挣扎的那两种律。保罗之所以可以胜过罪,其实就是他从获了爱的力量,自己对爱的需求也被满足,他深深地相信上帝的爱,并且被那种爱激励。
所以保罗说:患难,困苦,无论什么,都无法使我们与神的比隔绝。这是保罗的制胜法门。人性的残缺,就是爱的残缺。因为人是上帝的形象,上帝就是爱,人性就是爱。从人类的各种价值取向来说,我们是不懂爱的。所以我们根本不懂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我们心灵中的爱,就是上帝。我们心灵中对爱的那种感受,那就是上帝在我们心里。
正如经上所记:
我们知道并且深信上帝是爱我们的。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 约翰一书 4:16
没有爱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