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仁力西:厦门生活忆略》
在中国近代来华的西方人中,传教士可谓是一支引人瞩目的群体,国人对他们的评价也是存在争议。在几十年前的叙事中,他们总是与帝国主义侵华相联系的,虽然不乏肯定部分传教士的善举,但基本上持负面评价。
而随着中国日益开放,“传统-现代”的历史观逐步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传教士在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无论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还是中国近代化的推手,国人对于传教士的评价,都是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的,所关注的对象也基本是丁韪良、理雅各、李提摩太、林乐知、司徒雷登等等深入参与中国文化、政治等等领域,对近代有着深远影响的传教士。
然而,在全球宣教的大背景下,来华的传教士可谓成千上万,但真正能在近代史书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仅仅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传教士都是平凡人,他们出于信仰的热忱,在古老的东方大国默默奉献一生的。而且他们虽然开展了一些科教文卫、移风易俗的事业,但其最根本的目的乃是传播福音,让中国人认识基督。因此假如我们只了解那些有影响的传教士,或只看到他们在社会事业上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平凡的传教士身上,通过他们的见证,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群体在中国近代的意义。
《仁力西:厦门生活忆略》一书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女传教士的故事。仁力西是苏格兰人,她生于1861年,其父是英国长老会的传教士仁信,曾在厦门短暂宣教。可在中国一年的时间,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负担,很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厦门,但一直未能如愿,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
仁力西在虔诚的信仰氛围中长大,加上父亲经常给她讲来自厦门的故事,让她对鼓浪屿充满了好奇。1885年,仁力西经过传教士的培训,终于接过父亲的宣教旗帜,踏上了厦门的土地。
仁力西来到厦门后,除了深入闽南各地传福音外,把其他精力都放在了女子教育上。她刚来鼓浪屿时,就负责起乌棣女学(后改为怀仁女中)的管理工作。这所学校建于1877年,她接手时有23名女学生。仁力西除了提高教学质量外,为了让更多中国女孩能够接受教育,她经常前往漳州等地,鼓励当地的女孩能够来鼓浪屿读书。在她的努力下有些女孩走出闺门,来到女子学校。
仁力西善于激励女学生,据记载“通常,一位女生,只要她在原先懈怠的工作中有所进步,仁力西就会将几个落后的新生交给女孩,请她帮着特别辅导,以帮助那位女孩树立起强大的自尊。女学生们的任何进步,都会被仁力西这位年轻的老师注意到,并且证明,来自老师的哪怕一句简单的鼓励话语,也许将成为那位女生一生成就的重要转折点。”可以说她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仍值得借鉴。而她的学生中,有些成了医生、教师或者家庭的贤妻良母。虽然她没有培养出名人,但这些女孩与她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贡献。
1904年仁力西因为疾病而离开厦门,并于1907年安息,结束了平凡而荣耀的一生。
《仁力西:厦门生活忆略》主要部分是仁力西写给亲友的信件和一些生活日记等,记述了19世纪末期仁力西在鼓浪屿兴办女学的经历以及在厦门和周边地区的见闻。此书可以了解仁力西一生的见证,并能对晚清时期闽南社会以及基督教发展有一定参考。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