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华籍主教罗文藻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0-07-22 12:34:08
分享与播放

在近代时期,很多基督教会都开始了自治、自养的运动。而教会自治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实现神职人员的本土化。其实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一些中国信徒成为教会的神父,而罗文藻更是担任了主教职位,为中国天主教首位主教。

罗文藻,字汝鼎,号我存(拉丁名Gregorioiopez ), 1617年生于福建省福宁府福安县罗家巷村。罗家巷村村民多为信徒,可罗文藻家却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民间信仰者。罗文藻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嫂相依为命。传教士见他衣食不足,雇为教堂佣工。文藻天资聪慧,工余勤学教义。

1633年,方济各会士利安当来福安宣教。是年秋,罗文藻在他带领下受洗入教。之后,罗文藻随利安当到南京传教。因发生“礼仪之争”,传教受阻,未及一年即返回福建。

1637年,他随方济各会神父赴北京传教,在此罗文藻受到汤若望器重,他从汤那里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为日后成为主教打下了坚实基础。

1644年,罗文藻随多明我会士黎玉范前往菲律宾马尼拉,向多明我会报告中国教务。并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三年后,罗回到福建,协助艾儒略传教。同年,他在福安藤头购地筹建藤头教堂。并在此加入多明我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多明我会士。

1652年春,罗文藻在圣多玛斯学院深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在马尼拉城由鲍布来德主教祝圣为司铎,成为神父。翌年,受派返回中国传教。当时,福安沿海海盗猖獗,到处抓人索取钱财。罗文藻为赎回被抓走的人质奔波了半年之久。由于他为百姓做了好事,并积极传播教义,许多人因而受洗归主。

1669年,由于杨光先的缘故,清廷打压天主教,外籍主教联名上书罗马教宗,要求提升罗文藻为主教,管理中国教务。可由于葡萄牙保教权的缘故,一直无法实现。

1674年教宗克雷芒十世任命罗文藻为巴希利主教(具衔)、南京教区宗座代牧。3年后,他接到委任书,为避免与葡萄牙保教权发生矛盾,遂上书谦辞。教廷勉其从命,指示他前往马尼拉受祝圣。到马尼拉后,多明我会驻马尼拉省会长嘉德朗反对为其祝圣,并命他在当地华侨中传教,不准回国。后罗文藻得到奥斯定会帮助,潜行返国。

1685年,罗文藻在广州由方济各会意大利主教伊大任为其祝圣,成为第一个中国籍主教,掌中国北部诸省教务。同年六月,罗文藻到南京任职。南京教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教廷传信部少量拨款,并常受诸外国修会克扣。由于罗主教不受葡萄牙保教权的节制,未经葡萄牙国王的同意,向教宗举荐意大利人方济各会余神父为副主教。多明我会断绝一切接济,罗主教因此缺乏经费,而无法巡视教务。

1688年,他祝圣万其渊、吴渔山、刘蕴德等三位中国籍神父。1690年,罗马教宗宣布在中国成立北京和南京两个主教区,罗文藻被任命为南京教区主教。同年十月间,罗文藻突患重病,于次年二月安息主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