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新书速递:《中国故事:罗啻女儿回忆厦门生活》(1851-185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少西方传教士来到东方古国,传扬基督的福音,促进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而很多来华传教士留下了很多日记、回忆录。成为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在厦门宣教史上,罗啻牧师是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来到中国后,就致力于福音的传播与基督教中国化的事工。他与同工在1848年建立了“中华第一圣堂”——新街礼拜堂。他顶住国内差会的压力,极力倡导华人教会自治,为中国第一个自立教会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罗啻与打马字、养为霖等传教士为使信徒能够更好的学习圣经与赞美诗,采用了明末耶稣会士以拉丁字母拼写当地语言的方法,于1850年创造了简明、通俗易懂的白话字。迅速得到了推广,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850年6月,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后为京师大学堂洋教习,即北大首任校长)途经厦门。他晚年回忆到:“罗啻牧师情绪激昂地宣讲了一篇布道文,其中不时地重复‘Ap-ek-le-ap-han’这个音节分明的词组,以至于我以为学到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新词组,在打听它的含义时,我被告知这只是汉语中对‘亚伯拉罕’这个名字的发音。”

当然罗啻在中国也遭遇了不幸,刚来厦门不久,他的第一任妻子就安息了。两年后他带着新婚妻子玛丽重返中国,可是十年后,玛丽同样在此安息。此时他只好带着四个孩子回国,但很快又回到了中国。可是1864年,罗啻在退休述职时,因身体衰弱而安息。

罗啻第二任妻子玛丽在厦门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他们的长女玛丽·奥古斯塔·罗啻生于1851年9月16日,她八岁以前的时光都是在厦门度过的。1931年,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玛丽,回忆起童年在中国的美好,于是提笔写下了《中国故事:罗啻女儿回忆厦门生活》一书。

与其他传教士的回忆录不同,玛丽在中国生活时,她还是个学龄前孩子,其观察事物的角度显得与众不同,显得有趣、好奇。她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了她童年的美好生活,不仅有教会团契的点点滴滴,更把在厦门、鼓浪屿的所见所闻描绘出来,为后人展现了当年的风土人情。

有些记载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众所周知,鼓浪屿是享誉世界的钢琴之岛,那么钢琴是什么时候进入鼓浪屿的呢?对此很多学者找了很多资料,都未发现蛛丝马迹。而玛丽的回忆中,清楚地表明,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她的妈妈就拥有了鼓浪屿第一架钢琴,并用此演奏了基督教圣乐以及一些美国民歌。而且她的妈妈还担任老师,教孩子们唱歌。不少人都被钢琴的魅力所吸引,纷纷到她家拜访(P30-31)。这段记载生动地记录了钢琴进入鼓浪屿的历程,为钢琴之岛找到了其源头。

《中国故事:罗啻女儿回忆厦门生活》一书虽然简短,但玛丽晚年回忆童年的时光,为我们展现了教会在厦门早期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情,内容虽然有些零散,但不少记录却颇有价值,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