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感恩与成长——回顾2020年服侍的心路历程
2020年在人类历史上,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措手不及。直到现在,这场疫情尚未过去。在国内虽然基本能控制,但也有随时局部爆发的风险。其对教会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时至今日,从还有部分教会尚未开放公众聚会可见一斑。
一载过去,回望走过的日子,特别在逆境连绵,困难如影随形的岁月,我特别以“挑战、感恩、成长”六个字来回顾过去一年服侍的心路历程。
一、疫情中的坚守
由于原教会负责人因病医治无效,蒙召归天,我于2019年7月21日被推举接做堂委主任,但是刚走马上任半年就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犹记得,武汉于1月23日中午封城,第二天全国各地立即纷纷响应,教会也在当日接到上级有关部门通知停止开放公众聚会。这毫无疑问打乱了原先的新春感恩崇拜拜计划,甚至是全年的圣工安排,这种前所未有的事情,如何向弟兄姊妹解释?他们是否议论是因为传道人信心不足?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些问题立即在我脑海中翻滚。
首先在教会微信群中通知弟兄姊妹,让他们同时转告那些没在群里的弟兄姊妹暂时在大年初一不返回教会参加感恩礼拜。但是到春节初一一大早,还是有一些没接到通知的年纪老迈的肢体前来,我戴着口罩一个一个接待他们,并且耐心跟他们解释停止聚会的原因,同时告诉他们暂时居家读经、祈祷,若必须出门购物要做好个人防护,他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然后慢慢离开了。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武汉的感染人数越发增多,形势逼人。然而弟兄姊妹长期居家,心情肯定郁闷、急躁,他们需要主话语的安慰,咋办?线上崇拜,经过对比和反馈,于是乎,从大年初一开始,每个主日都在微信群里讲道,让那些不大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年龄稍大的弟兄姊妹,一点开手机就可以直接参加线上崇拜,听到牧者的声音,得到神话语的安慰。
四、五月份,韩国异端“新天地”到处横行,为了让弟兄姊妹不受到迷惑,在不能出门探访的日子,主要以祈祷交托、微信和电话探访、辅导,进行教会的牧养事工。感谢主的引领,由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在这期间,遇到有弟兄姊妹安息主怀的日子,常是一个人或者带上一个义工出门给予安排后事,慰勉家属。当教会重新恢复线下聚会后,回天家的肢体除外,没有“失落一只羊”。哈利路亚,主是我的力量和帮助。
二、“主啊,勿让我成为锈坏的器皿”
我自认自己不是很聪明的人,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也没有受过良好的国民教育。但是我喜欢读书,常常对一本好书爱不释手。而且在学校读书期间,写的作文也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颂读。没有考入神学院之前,曾经给中南神学院《甘露》投过一篇稿子,这让编辑赵卫红牧师总是惦记于心。2000年9月,当我背着行囊到中南神学院报到后,她正好是我的班主任,立即安排我到编辑部作一些助理编辑的工作,这让我开始慢慢有机会接触文字侍奉,四年的神学生活,几乎都给每期《甘露》写稿。直到今天还依稀记得,赵老师要前往海外留学的时候,曾在班上说:“一篇好的讲道,只能影响成百上千的人;但是一篇好的文章,其影响力不可估量,因为我们的神是注重文字工作的神,所以你们要常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去影响更多的人。”
可是从神学院毕业后,没有了文字侍奉的“园地”,而且刚进入教会,由一个单纯的神学生到牧者身份的转变,还有太多的“不适应”,再加上教会人际关系的复杂,事工的繁忙,家庭的拖累,我渐渐由写完一篇完整的讲章,到最后只是写完大纲和主要内容。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写工作总结、申请报告或者偶尔给一些教会内部刊物写稿,或者是去进修时需要完成的课业、论文外几乎没有写过稿子。虽然在这期间我也曾经几次试着要给《福音时报》投稿,但是可能那时电脑技术不过关,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亏欠,也失去了让自己不断成长、多方参与服侍弟兄姊妹的的宝贵机会。
在疫情防控居家的日子,除了每个主日线上分别在两间教会群里讲道,微信、电话跟弟兄姊妹交通外,每天就是看书,陪伴孩子。三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突然想着何不把前几个主日的讲章投给福音时报这个平台,以鼓励、造就更多在疫情人心惶惶的主内肢体。当我每隔一天发出去一篇稿子时,承蒙小编的厚爱,跟我联系,并且一一发表在平台上,这是对我的激励。在后来写作的过程中,也特别得蒙圣灵的感动,比如在母亲节前夕,有一天清晨在灵修的时候,非常思念已经回天家十多年的母亲,不禁潸然泪下。立即花了一个多小时写下《没有母亲的母亲节忆母亲》,没有任何修改,完全是一气呵成。写完后先发给一位教高中的朋友看,盼望她给我一些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她看了以后没说啥,也觉得挺不错。我曾经告诉过女儿,这是爸爸在几十年的写文章生活中,唯一一个在短短的十几个字的题目里连续三次重复出现同一个名词“母亲”,那是圣灵感动爸爸写你奶奶的见证。
还有一篇“凭爱心为主作工——与弟兄姊妹共勉”的文章中,有一个姐妹特别跟我提到:“阿们!特别认同这一段:同工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绝对不像生意场上同行之间的竞争对手关系,而是为了作主的见证,一同在扩展神的国度,齐心完成神的托付。”我当时给她的回复是:“这一段话,是在我写作的时候,突然得着的灵感!”确实,我只是神手中的器皿而已,如果没有他的宝贝放在这瓦器里,就不能为主显出莫大的能力。我要继续跪在主的施恩座前祈求神:“让我在祈祷、讲道、教导、写作、教会管理上更上一层楼,使主的名因微仆的服侍得荣耀。”
三、“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还在神学院深造的时候,班上一位同学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在我看来,作教会领袖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因此不是去挣来、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当上的,正如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牧师说的:“正如一件衣服那样,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穿,如果非要套上去就显得不伦不类。”而我在接过负责人一职时,更感到肩负沉甸甸的责任。每天早上注重灵修,尤以经上的话,如:“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等要求自己。因为服侍不但要面对人的检验,将来更是要向神交账。其实,做牧师,责任很重,将来的审判也重,做主任牧师更是如此,要有恐惧战兢、如履薄冰的心才好。
六月中旬,省民宗委、省两会发出通知,低风险地区可以逐步按照通知精神,申请恢复公众聚会。七月初,按照县两会的工作部署,我所服侍的堂会和另外两间堂率先提交申请材料,为后继申请的堂点指明步骤。这样问题就来了,以前都是跟宗教主管部门直接联系,这时要从基层做起,我要去找谁?哪个领导认识我?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领导干部对宗教政策的领悟水平是不一样的。但这是负责人该做的事情,也必须直面的现实,正当我感到“不知所做”,只能祈祷交托的时候,神的带领就来了,借着县人大执法检查组要来我堂检查,我需要找的干部直接联系我,同时他们也要参与接待、汇报,一下子就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我也顺势口头汇报了关于我堂“恢复公众聚会的请求”,并递交书面申请材料。由此可见,主的带领何等奇妙,他是何等的信实,他体贴他仆人的软弱,也晓得我的难处。
当教会尚未恢复公众聚会的时候,另外一件事又摆在我面前,就是前几年由本堂推荐,也是在本堂成长的姐妹,即将从广东协和神学院毕业,要如何安排她的侍奉工场?使她既能参与服侍,又能照顾家人。跟两会负责同工沟通了两次,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原因是两会没有经济能力,此时教会也尚未恢复聚会。如此一来,根据现况,只能暂时返回母会,而返回母会,肯定要发给生活费,才能照顾到其家庭所需。当我召聚堂委来开会商量此事时,有同工就提到:“我们教会信徒不多,也暂时不需要三个传道人;而且已经停止聚会整整半年的时间,教会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我也做过神学生,深知“神塑造一个传道人比造一个人还难”,而且刚从神学院出来的传道人还需要呵护,假以时日方能“锻造”成为基督的精兵。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工们:“她是我们教会的姐妹,教会永远是她的娘家,我不能让她成为断线的风筝,找不到落脚点。困难是暂时的,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多多仰望祈祷,神必定给我们开路。”每个主日,我几乎都是第一个带头感恩奉献,由此也带动了从这教会走出去,现在在城市工作的弟兄姊妹踊跃奉献,圣灵也感动深圳一个堂来帮助了我们。教会开支虽然多了,但是耶和华以勒的神却与我们同在。前几天,财务同工告诉我教会的财务状况时,教会不但没有出现赤字,而且加上圣诞节的感恩奉献,还略有盈余。“感谢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林后9:15)。
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