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中西文化交融之处,肇庆仙花寺传奇往事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入华传播福音,他采取基督信仰调适中华文化的策略,终于使天主教得以在中国扎根。而耶稣会士也在中国内地修建了不少教堂,满足信徒的需求。可鲜为人知的是,利玛窦修建第一座教堂,名字叫做——仙花寺。

1583年,经过罗明坚与广东肇庆知府的交涉,利玛窦终于得以进入中国内地传福音。不久他就获准在崇禧塔附近修建住宅,当然利玛窦将其作为教堂功能使用。正当准备开工时,当地一些士绅担心在崇禧塔隔壁建造房子会破坏风水,因而极力拦阻。经过协商,利玛窦移动了地方,作为建立教堂的场所。利玛窦入华初期,尚未知晓儒者在中国地位,认为和尚在民间拥有威望。于是他剃了光头,穿上僧衣,以西来僧侣的形象出现,因此他所建立的教堂,也取了一个佛教色彩的名字——仙花寺,而且教堂的匾额上书“西来净土”。这是耶稣会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座教堂。

根据利玛窦记载,仙花寺建好时为“五间平房,左右各两间,中间为大厅,作为圣厅之用。大厅中前方设有祭台,祭台上方,悬挂着圣母抱耶稣画像。神父们采用‘天主’作为神的称号。”后来随着教务的拓展,资金日益充盈,才把教堂建成“一座欧式的建筑,与中国式不同。又是双层的建筑,一砖一瓦,门窗格式及线条,都很别致。寓所所在之地,美上加美。”

仙花寺建成后,立刻在当地引起轰动,很多人感到好奇,想一睹西洋寺庙的风采。而有些人一进教堂后,马上跪在圣母像祈祷,这让利玛窦感到十分欢喜。只是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把圣母怀抱圣子耶稣的圣像,当成了他们熟悉的送子观音。这说明在基督信仰刚入华时,人们对其还是十分陌生,充满了各种误解。

由于历史原因,仙花寺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遗址供后人凭吊。不过这里不仅在中国教会史,乃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利玛窦为了让国人了解地球的形态,进而认识到天主的伟大。于是采用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这张地图展出后,立刻在中国士大夫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终于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世界观,认识到了世界是一个球体,而且如此广阔,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利玛窦为了适应中国情况,特意改变了欧洲世界地图的样式,把大明帝国放置在了地图的中间,而这成为日后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样板,一直延续到今天。此外,利玛窦在仙花寺还制造了各种天文仪器以及自鸣钟等机械,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视野,留下了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佳话。

而在拜访仙花寺的人中,有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汤显祖。1892年,他来到肇庆,此时利玛窦虽然在韶关开教,但正好回肇庆探访教友,于是两位文化巨人在此相遇。利玛窦以及仙花寺给汤显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他那里增长了见识。他有感而发,写下《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画屏天主绛纱笼,碧眼愁胡译字通。正似瑞龙看甲错,香膏原在木心中。”“二子西来迹已奇,黄金作使更何疑。自信天竺原无佛,说与莲花教主知。”学术界有种说法认为,汤显祖后来创作了《牡丹亭》这部巨作,其实跟肇庆之行有一定关系,因为他从利玛窦等人那里,见识了世界的奇妙,从而激发了灵感。

仙花寺毁于何时,笔者尚未找到史料。但是这里留下的传奇并没有被人遗忘。2006年9月8日,肇庆近百位社会各界人出席位于崇禧塔东侧的仙花寺遗址,为“仙花寺遗址碑”揭幕,以纪念利玛窦及其仙花寺的传奇往事。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