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一个勤劳敬虔的人能坦然面对世界

铁匠
铁匠

朗费罗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诗歌《乡下铁匠》是朗费罗的名篇。藉着一个普通铁匠的生活,诗人赞扬了一种勤劳而敬虔的价值观。

一棵栗子树挺拔宽广,乡下铁匠铺靠在树旁。铁匠是个有力气的汉子,一双大手又粗又强壮;胳臂上鼓鼓囊囊的肌肉,结实得就像铁打的一样。

诗歌开头的环境描写让我着迷。如果不提这首诗的作者,人们也许以为这是描写中国乡下铁匠铺的情景。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仿佛看到老家村头大树下的铁匠铺。

铁匠都有一个好体格,这个铁匠的体格也不例外。诗歌通过对他双手和胳膊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强壮。说他的身体“结实得就像铁打的一样”,为诗歌“锻造生命”的主题作出铺垫。

他卷曲的头发又黑又长,脸色象树皮一样焦黄;额上淌的是老实人的汗水,凭力气干活,取得报偿;他睁眼坦然望着全世界,因为他不欠任何人的帐。

星期连星期,早上到晚上,听得见他那鸣奏的风箱;听得见他抡起沉重的大锤,节奏分明,缓慢的敲打,像教堂司事把晚钟敲响,当夕阳渐渐沉向西方。

这两段诗表现的是铁匠的辛勤,鸣奏的风箱、敲击的铁锤,描写了铁匠劳动的场景。把铁锤的敲击声与教堂的钟声联系在一起,烘托了乡村生活的敬虔氛围。

圣经教导人“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一个凭劳动吃饭的人,不会亏欠别人。一个勤劳敬虔的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个世界。

每天,孩子们放学回家,从敞开的门口向屋里张望。他们爱看那红红的炉火,爱听那嘶鸣吼叫的风箱,捕捉那爆出的火花点点,象打谷场上飞迸的谷糠。

孩子们放学回家,总爱围在铁匠铺门口观望。那红红的炉火、轰鸣的风箱、飞溅的火花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之心。他们何曾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人生也将要经受这样的锤炼。

一到礼拜天,他就上教堂,坐在他的孩子们中央。他听牧师讲道和祈祷,也听村里唱诗班合唱。他听出了自己女儿的嗓音,心里止不住喜悦欢畅。

听起来,这嗓音就像她母亲,歌唱在光明圣洁的天堂。他不禁又一次把她怀想:不知墓穴里她睡得怎样?他用又粗又硬的大手,把一滴泪水抹出了眼眶。

乡村铁匠虽然外表粗糙,却拥有敬虔的灵魂和细腻的情感。每到礼拜天,他一定会放下手头的活计,到教堂敬拜上帝。他安静听道,满怀喜悦地看着女儿站在诗班的行列里,唱出赞美主的歌。

女儿的嗓音多么像她母亲啊!铁匠的妻子当年就是诗班的成员,而她现在静静地躺在墓穴里,她的灵魂一定会在天上唱着光明圣洁的歌。铁匠用粗硬的大手抹去眼角的泪花,这是忧伤的泪,却饱含幸福和盼望。

辛劳——快乐——悲伤,一步步走在人生的路上。每天早上有活计开始,每天晚上有活计收场。有的起了头,有的干完了,给他挣来了一夜的酣畅。

人生就是这样啊!有辛劳,有快乐,有悲伤,但最重要的,不要忘了辛勤劳动,不要丧失永远的盼望。

谢谢你了,我可敬的朋友!谢谢你的教益和榜样。我们的生命也得要锤炼,要经受人生的炉火风箱。在叮当震响的铁砧上,锤出正直明亮的行为和思想。

最后一段诗写出诗人在铁匠身上受到的教益。就像铁匠在炉火上锤炼出合用的农具一样,上帝也会藉着各样的环境锤炼我们,让我们成为合祂心意的人。

在《荒漠甘泉》中,考门夫人提到一个铁匠的话:

当我锻炼钢铁的时候,我先把它放在炉中烧红,然后用铁锤锤它,又迅速把它投入冷水中。这样试验几次,我便会知道这块铁是否经得起锻炼,会不会裂成碎片。如果它经不起锤炼,我就会把它扔到碎铁堆里,卖给收废品的人。照样,我觉得主也用火、用锤、用水试炼我。如果我没有信心和忍耐,就经不起试炼,主会把我扔到垃圾堆里。

虽然诗中所描述的铁匠生活距今已经有100多年了,但在他身上所展现活力和精神依然烨烨生辉。这种活力和精神来自爱和真理。

在这个虚浮悖逆的时代,愿人们能像朗费罗笔下的那个铁匠一样,靠着信心和忍耐过勤劳敬虔的生活。不仅为了今生,更为永生而活。

(本文蒙允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诗意恩典”,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