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如何做一个成熟的基督徒?

麦子
麦子

引言

有关“如何做一个**的基督徒”之类的题目在一些基督徒看来可能不大属灵,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太注重人的工作了,似乎有不少“人意”的嫌疑在里面。笔者不否认圣灵带领的重要性,但笔者也看见过一些牧者,很注重圣灵的工作,同时也注重事工的计划。因为我们靠上帝的恩典、圣灵的带领,同时也需要尽上人的本分及人的努力。

那么笔者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是因为笔者曾在赵紫宸先生的论文中看到他评述当时教会状况之时的观点,他认为不少青年基督徒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主要不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而是由于他们在信仰上的肤浅所致。

另一方面,笔者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身边弟兄姊妹存在的问题也大多是由于信仰上的肤浅所致。比如,火气太大、动不动就爱生气,只能听好话、却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认为自己的生活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读经祷告等。这些问题都是表面的,实际上,这些问题统统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能虔信上帝、尊主为大,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一、从“自我中心”到“换位思考”

人的浮躁之一便是他的自我中心,因为一个自我中心的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他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却很难察觉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难免会变得“自私自利”,甚至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良知。上帝知道我们的光景,所以在我们信了基督之后便开始用各样的办法来对付我们的老我,让我们四处碰壁,让我们无法顺着老我的情欲去生活。

比如,在夫妻生活中,在信主前做妻子的十分强悍,但信了主之后,她的老公开始凌驾在她上面了。这是上帝给她学习的功课,为要让她谦卑下来,使她看到她不是这个家庭的中心,老公也不是她可以随意使唤的用人。在教会的侍奉中,我们更容易碰到这样的对付。因为教会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是蒙恩的罪人,都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当他们走在一起建立亲密的关系,想要同心服侍的时候,就必须先对付自己的骄傲,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顾念他人的感受,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出发去处事为人。

这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因为在与同工发生摩擦的时候,我们会受伤,会感到委屈,甚至想要离开这个教会,但这是在我们生气之时的想法。等到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才会听见上帝的声音,明白他的美意就是要我们经历磨练,使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学习“换位思考”,能真正愿意从别人的角度及感受去思考问题。

二、在等候中从“一想就要”转变为“在盼望中预备”

人的浮躁之二便是他的急躁情绪。一个急躁的人是不会等候,更是不喜欢等候的。他的风格乃是“想到就要”,甚至为了想要得到一些东西而不计后果。“急躁”不等于“果断”,后者是在你必须要做出抉择的时候,能不拖泥带水,而干脆利落。但如果不是必须要做抉择,却急于做抉择,那就不是果断的表现了。

当然,“等候”也不等于“犹豫不决”。因为“犹豫不决”的人同样是对于必须做抉择的情况而言的,但“等候”却不一样。因为有些事情是必须要等候的,跟“犹豫不决”没有半点关系。比如,一些年轻的基督徒在考虑婚姻的问题时,就必须要好好祷告并安静等候,不能因为要显示自己有多么果断,而在匆忙中随便找一个人。要不叫果断,那叫不负责任。当他考虑某个人是否适合他的时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祷告、观察并考虑,那不叫“犹豫不决”,而叫“审慎行动”。

在圣经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有亚伯拉罕的等候。当亚伯拉罕凭着信心来到迦南地之时,上帝就应许要将这地赐给他的后裔,只是过了十多年后上帝的应许仍未实现,而在那个时候,罗得已经离开,家奴以利以谢又被上帝所否定,这样一来,亚伯拉罕在后裔的问题上就更是倍加困惑了。因为他已经八十几岁了,他的妻子也开始衰败,在生育方面已经越来越不可能。

后来,他的妻子给她出了个主意,让他纳妾生子,使这个孩子归到他们的名下。亚伯拉罕没有祷告就接受了这个提议,但孩子出生后才发现,这个孩子仍不是上帝所应许的后裔。从七十五岁到八十六岁,又从八十六岁到九十九岁。亚伯拉罕前前后后共等了有二十四年之久,这个过程着实不易啊!要是换成你我,恐怕早就放弃了。

一个人如果总是“想到就要”,这说明他还是个孩子,因为作为成人,即便只有世俗的经历,这些经历也足以让他明白,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只是上帝借着一些经历使我们真正懂得了等候的重要性,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在盼望中预备的功课。

三、在专注中从“碎片化的生命”转为“完整的生命呈现”

这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过,讽刺的是,这个时代并没有产生太过辉煌的重要文明,而是将人们的生活弄得支离破碎。故此,所谓的知识大爆炸更多的只不过是“知识碎片化”而已。比如,我们喜爱的抖音短视频以及今日头条的某些短文就属于这种碎片化的类型。

这些信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吸人眼球”,却大多都是些掺水的东西。就好比小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一样,接触多了,就觉得没什么意思。尽管如此,这些短视频与短文章仍有着惊人的点击量,而那些带有学术性的文章或书籍就很少有人问津了。为什么?因为篇幅太长,人们根本就没有耐心读完。

故此,基督徒若要将“碎片化的生命”转为“完整的生命呈现”,就要学习将自己沉静下来,不要总是“机不离手”,而要培养属灵的兴趣或爱好,在那方面有深入的学习、研究,以便充实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真正更接地气。在这方面,我们尤其需要留出时间去好好灵修,让自己安静在上帝面前,向上帝倾心吐意,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整自己的心灵。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