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的史诗——刘锦华
我们都知道圣经里说:“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1:7)我最爱用它解读台湾画家刘锦华(石青蜡画)的一生。
大陆作家莫言看过刘锦华(石青)的蜡画后如此比喻:“他是画坛的史诗!”大陆出版界名人胡守文看过他的山水画:“老人家大作很见功力。南人,但有北派山水的气势。”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研究绘画,已经不易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蜡画绘制无数作品,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刘锦华,画名石青,2003年他有八幅蜡画作品被另眼相看,也就是被定位入"国家文化数据库"的蜡画大师刘锦华(石青)。
石青蜡画曾经有半个世纪一直在石青画室中,由画家苦思并大胆创新。画家刘锦华的的艺术探索及表现,使他的作品始终拥有国际级的买家及代理商。他的形式另类,地位不凡,难怪两岸文化界一直另眼相待。笔者认为用蒋勋几句话形容石青蜡画更恰当不过:“美,不是遵奉与模仿;美,毋宁是一种叛逆,叛逆世俗的规则,叛逆一成不变的规律,叛逆知识僵化呆滞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叛逆知识与理性,叛逆习以为常的重复与原地踏步。”
石壁潭的石青画室
笔者就是在石青画室长大的孩子,也是画家刘锦华五个孩子中排行老二那个,所以年过半百的我早就牢牢记住画家成功成就的一生;毫不犹豫我更想说,石青画家是具智慧的、勇敢的、勤荣的性格,所以活出与人不同的一生特质,笔者更认同圣经的提醒: “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4:28)
记忆中,石青画室大多是在风城的生活,也仿佛是由美妙语言讲出来的童话。现在回想,有时我也难以相信竟有那么美丽的故事。话说半世纪前,二十出头的刘锦华收拾完在竹东的宫灯工厂,他因为经营失败而意气消沉,几番在大城画廊走逛,国画与蜡染最抢他眼神,他便开始研究以国画美术与蜡染工艺合而为一的蜡画。风华正茂,刘锦华总挑灯夜画,生活一丝不苟,因为全家有三代人等着他养。
石青画室在永和竹林路成形,蜡画不按牌理出牌问世了。刘锦华精益求精,接不完的订单,捱不明的更漏。壮年刘锦华既能研发美术另类,生活审美趣味自与别人不同,难怪看他的蜡画,绝不味同嚼蜡!
画家始终不听天由命;那种精神就像经文里的:“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有福。’”(徒20:34-35)
在客家小村两百多平米的土地盖起石青画室,画家在这里更不怕画布上各种受苦,即使肠思枯竭依旧意气风发,那种积极正像是经文里的:“懒惰的人哪,你去查看蚂蚁的动作,就会得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6:6-8)
画家在画室努力不懈,日日夜夜,一笔一划,为画廊里的老板,为多看他两眼的老外买家,因为画家知道,他要为家老小奋斗,不容怠慢生活。正像后头两小塘一养牛蛙一养鳖,前头小山沟架上小桥,桥下植种多棵木瓜,瓜熟时探手就得甜瓜,画室里总扬出好莱坞名片的主题曲…离画室不到百公尺处的庙前广场常有乡村平安戏,与画室音乐全然颠覆反调,画家悠闲自在地过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艺术生活,那是他的人生最有情趣的一段。
石壁潭石青画室时期正是电影好莱坞的西部片或爱情片总似有或无折射在蜡画美国订单里,画家用色浓郁、热烈、洋彩,石青愈大胆,客户愈兴奋。电影在画家生活中扮演了重要地位,他是如此热爱胶卷,热爱摄影,画家在画室旁另搭暗房好做冲洗,照片总给画家更多视觉触动。
风城石青画室是画家创意最多的年代,画室灯火随时通明!开始有拜师求艺者上门,画家甚至招几名员工,一起为国外订单挑灯。
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市场,石青一定没想过要成名,而是牵挂父母老婆孩子明天有没有饭吃,动机单纯却强烈!画家要与许多淡雅国画不同,蜡画亦中亦西,不中不西。也许艺术家正是要吃饭的凡人,搞艺术要吃饭,吃饭也要用艺术,刘锦华面对生活压力不得不愈创愈新,做法繁复至今少人效颦。
他画千花万艳,也画汉马佛头…终于在台北延伸出另一个石青画室,位置与现今远企大楼相距不到三百公尺。石青画室仍然总有接不完的订单,画不完的蜡画,这时期的画家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出现更多,譬如石拓蜡画,譬如水裂纹蜡画、譬如丝绸褀袍真品国画…,难怪大作家莫言建议:石青蜡画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有位杜拜买家疯狂着迷石青蜡画,买家住在波斯湾咽喉地带,杜拜人有钱,凡想得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在国际艺展中发现石青蜡画却知画家远在台湾,粉丝决定来台湾找到刘锦华,本想开私人飞机来台拜访石青画家!带着满意与兴奋的买家甚至大声赞:我爱石青画家。
也有澳大利亚一家子人喜欢石青蜡画,有个夏天那家夫妇领着五孩子从千里之外找来,那位高大洋人粉丝见了画家竟把石青画家抱起,久久不肯放下,异常兴奋,画家回忆,那是他活得既体面又快乐的时光…
蜡画大师对这些一直自信多年,可想而知,自己的作品被认同者驾机千里寻来,那是怎样一种荣誉啊!石青画家所处的年代让他在世俗中营造一种非世俗的经验,刘锦华从年轻时的背叛主流、颠覆传统,转眼三十年奋斗,七十年过去,瞬间自己成了新的主流,新的传统。
不论纯或不纯,艺术家对艺术的态度都是痴绝的生命!笔者再看画家后期的山水画,常觉山鸣谷应,长啸而起,正似艺术在绝境中让人溅迸出血泪,感动得想落泪;许多人欣赏石青蜡画,总赞美画家的勇敢智慧,因为人人皆知创作可以失败,失败可能无法给家人平安的生活,难怪圣经说:义人胆壮如狮子。
我们的艺术市场少见蜡画,石青单兵做战形成不了洪流,市场绝对乏人问津,偏偏石青蜡画就在美国异军突起,成就辉煌,甚至扬名一时,弄得有心盗版商窃用“石青”印章违法擅用,1977年刘锦华即远渡重洋,在美国纽约狠狠将盗印商一军。大作家莫言每听过石青画家故事,总爱赞美:刘锦华就像是画坛的史诗!
许多画家的作画态度总捍卫纯艺术,强调其学术性,并不迁就卑琐的世俗生活,可是石青更显人间气味,画中语言更具鲜活的生活,另一文化名人金运昌也赞美石青蜡画;石青蜡画不是家族传承,也不是拜师学艺,他就是画家刘锦华在那个时代不一样的艺术眼光,勇敢自创了石青蜡画。
笔者一直也画画,至今更明白一种道理;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心存胆怯,有的人刚强壮胆,有的人心存仁爱,有的人谨慎自守,愈步入老年,愈尊敬石青蜡画,因为它的筚路蓝缕。
经文也鼓励我们:“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弗4:28)石青蜡画当年始终营销海外,最值得赞许的,是纽约与洛杉矶两位洋人自鉴做石青蜡画代理商多年。回顾石青蜡画,那是艺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积淀,注定大师当年与它结缘,就会直到天荒地老。画家若没信心,容易摔跤,若没兴趣,无法持久,石青就像对蜡画的绝代情痴,情种。也像红楼梦的幻形入世,归山出世,蜡画是画家启悟主题的初探?
蜡画主题人人熟悉,加了蜡染工艺的独特更脱俗。文化界也有人口吐莲花:“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明知其杜撰、想象,仍为之吸引,衷心为蜡画佩服!”尤其有出版界名人对石青后期的山水画赞赏:“南人,但有北方山水画的气势!的确难得,欣赏了!”
画家刘锦华有生之年不追求声望与权势,他一定还在另个空间里研究绘画,并不孤独寂莫。
感谢神,画家一生为了创造美的事业受累不少,请让他在天家生养休息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