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从转变思维的定势开始
引言
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只是为着还未倒满的那部分哀叹,而有的人却为着已经倒满的那部分而感到知足或欣慰。消极的思维基本上都是往后的、负面的、颓废的,一个消极悲观的人乃是戴着灰色的眼镜看世界,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只不过是“灰蒙蒙的一片”。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痛苦悲伤,如果这个时候出现悲痛、哀叹也是十分正常的,但一个人如果在任何境遇都是存消极悲观的心态,他的思维便形成了负面的定势,他的身上就会充满负能量,跟他在一起的人很难从他身上看到正面的东西。
这种负面的思维与基督徒的信仰基本上是不合拍的,因为即便基督徒生活在苦难与试炼中,他们靠着基督仍会有满足的喜乐。他们的内心仍是温暖的,因为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他们里面,使他们带着盼望过地上的日子。
既是如此,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负面的思维定势呢?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在消极悲观中度过,又该怎样来纠正这种负面思维的偏差呢?从根本上来看,我们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因为这不是人外在的行为模式,而是人内在的思维导向。越是内在的东西就越根深蒂固,就越难以改变,也就越需要靠赖上帝的恩典。
一、从感恩开始
一个人要转变负面思维的定势,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办法之一便是“操练感恩”。笔者所说的感恩,不仅是为看得见的恩典感恩,也要为看不见的恩典感恩,而看不见的恩典也包括了目前无法理解的恩典。当你很想在某件事情中找到一个让你感恩的理由,却找不到的时候,仍当为着无法理解的境遇而向主献上真诚的感恩。
保罗教导我们要“凡事谢恩”,也要我们“警醒感恩”。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因为不管是“凡事”谢恩,还是“警醒”感恩,都在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们应当将“感恩”当成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在一天中偶然感谢一下上帝。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感恩而感恩,将“感恩”挂在嘴上,做给人看。因为真正感恩的人必须从内心发出感谢,而不只是嘴巴里整天嘟哝着“谢谢耶稣”之类的话。那么,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向上帝发出真诚的感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经历并找到了感恩的理由,第二是凭着信心相信上帝有美好的旨意。
二、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爱里
想要凡事谢恩,就应当持之以恒地操练这项功课。刚开始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了负面的定势,很难从苦难、从逆境中看见美好的一面。我们必须安静自己的心,仔细考察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尽量找出上帝的美意,并且思想上帝透过这件事情所给予我的恩典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圣灵的帮助。唯有圣灵能开启我们的灵眼,使我们能看见、且看清楚上帝预备的丰盛的宴席。此外,我们还需要圣灵在我们思想上帝的作为及向上帝献上祷告的过程中来感动我们的心,使我们心被恩感,好赞美我们的上帝,并活在他的爱里。
上帝的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及一切,因为上帝既然爱我们就爱我们到底,上帝既然不惜将他的儿子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就像《诗篇》二十三篇的作者所经历的那样,上帝的爱乃是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围绕着我们,使我们能充分活在他的爱里。
从客观上看,我们已经被浸泡在上帝的爱里,但从主观来看,我们中间还有不少基督徒仍是单用嘴唇亲近主,心却与他远离。我们多么地像那两位浪子,都是“身在父家心在外”的负心人啊!
面对上帝如此的神恩大爱,我们仍然无动于衷,很少有感恩之情,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思想并体会父的心肠。我们虽然享受着从父而来的各样恩典,心里面却并不觉得甘甜。不是说“恩典”不甜,而是说人内心的冰冷与苦毒抵消了恩典在我们里面的功用。最终受亏损的还是我们自己啊!
想要活在上帝的爱里,除了需要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之外,也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主的心肠,去体会主对我们的心意。尤其是当我们感受不到主的爱,甚至对主产生怀疑之时,更当警醒祷告,求主怜悯垂顾,让我们的心能及时向主转回。
三、自我疏通及疗伤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倘若我们真的内心十分压抑,非常苦恼,满腹牢骚,不发出来难以抑制,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仍需要努力说服自己向上帝感恩,但这种方法如果失效,那么我们只能先承认自己的亏欠,我们甚至可以对主说,“主啊,我实在受不了了,虽然我是个基督徒,知道不可以埋怨,但我现在真的是控制不了我自己,求你饶恕赦免,使我尽量不要故意得罪你。”
祷告完之后如果还想发泄,那就去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然后在上帝面前一五一十地将自己不舒服的那些感受统统倒出来,直到自己不想继续发泄,内心趋于平静安稳为止。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好好安静一会儿,然后回想一下自己刚才的那些行为是否妥当、又是否必要呢?我们是否因为一件小事而对人“大打出手”,予以“彻底否定”呢?
我们有否为对方想过,是否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过相关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冷静过后,都能有所省思,这种反省能让自己回复到正常的认知当中,使我们能站在一个比较客观、中立的角度上去重新梳理某些事情并建立那已被破坏的关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