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记百余年历史的丹东元宝山基督教礼拜堂

“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哈巴谷书2章20节)在祖国辽宁省丹东市的元宝区的天后宫街教堂路24号,有一座始建于1915年的元宝山基督教圣殿,迄今已经屹立在鸭绿江畔107年,见证着基督教福音在这地的兴盛与传播。这就是原安东基督教礼拜堂,现称为元宝山基督教礼拜堂。

闻名不如见面。当笔者沿着元宝山区一座山坡的一条不太归整的小路来到这座百余年的元宝山基督教堂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北欧哥特式的砖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建筑,教堂上方的金色十字架特别的醒目,在十字架下方是中国汉字篆体美术字的“元宝山”三个字,两侧各有一个带着翅膀、吹号的天使。

据介绍:这座教堂是由丹麦信义宗(信义会)传教士在当时的安东(现丹东)设计并建造的。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丹麦“基督教信义会”派人到东北旅大(大连)、孤山,继之凤城、岫岩等地传教。嗣后,丹麦牧师于承恩(Johannes Vyff)踏上了安东(今丹东,下同)的土地。他不仅仅是牧师,还是教育家、园艺师、医生,他不仅仅在丹东建教堂,还兴办了学校等。于承恩为了适应在华传教,首先到山东济南华语学校学习,毕业后,从旅大(大连)经丹东所辖的孤山镇来到丹东市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商界领袖索景昌(其生卒年和事迹不详)介绍下,借元宝山南麓商会之地建房5间为基督教礼拜堂,成立“丹国信义宗之差会”(丹麦当时在丹东被称为“丹国”),后易名为“巡东基督教会”(男会),作为聚会传教的场所。1914年在元宝山购得地基,建造了可容纳数百人的教堂。

教堂建筑面积397.4平方米,院内各有两栋配房,其中一栋是有传统的“牧师府”砖瓦房一栋,作为当年传道人的办公和住宿使用。正门设在北侧,为对开双扇大门,门楣有镌刻漆就的“礼拜堂”三个大字,侧门上方镌刻着“仁爱”。据资料记载,当时的教堂顶建有钟楼,哥特式尖房顶直冲天穹,墙壁上开两行窗户。室内为一大厅,墙壁四周悬挂圣经条幅,边侧有廊柱及侧门。厅内南侧设有圣坛,坛前备有洗礼用的花岗岩石盆。室内地面铺设地板,大约可容纳600人左右。

现在的教堂内部有所变化,既有百余年前的痕迹,更有现代基督教的特色。进入教堂主堂圣台的正面十字架两侧是基督教特色的以马内利大字,讲台、座椅摆放整齐;教堂二楼两侧装饰着基督教意义的金色浮雕。最令人惊叹的是当年建堂时所立的、远路而来的十二根白色的、高大、从地面直达楼顶的柱子,至今还在教堂的主堂巍然挺立。我想,应该是寓意着基督教起初信仰的以色列十二个支派,更寓意普世基督教的教会吧。当明媚的的阳光从柱子上方窗户射入,犹如上帝的恩光光照在圣殿。我抬头仰望这百余年的柱子,置身其中,庄严、静谧、慈爱、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美中不足的是这座教堂从外观来看有些略显粗糙。建筑用材和设计风格不及那些其他的百年教堂那么有雄厚感、“敦实感”、宏伟感,我猜测是不是在当时可能急于完工落成、或是资金有限等原因,有点现在所谓的简易建筑的意思。但“堂不见华美,有神则灵”,这所教堂能够保存到现在,这已经是上帝的奇异恩典和很好的见证了。

关于元宝山基督教礼礼拜堂的原始图文资料在当地保留的不多,倒是有学者在国外获取了很多的黑白影像和文字,在网络可以浏览到,比较直观,展现了那些传道人不辞苦劳、兢兢业业为福音奔波劳碌的风貌。这个也不奇怪,因为中国国内的许多关于百年之前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的资料国外有的专门机构、学术团体、图书馆、档案馆,甚至是宣教士的家族等都有存留,确实比国内充实和完整。

在现在教堂的后院,有基督教中国化和“四进”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并是信徒休息的一个地方。

元宝山基督教礼拜堂彰显福音和宣教士的脚踪,如今在共和国繁荣昌盛中,更加荣耀上帝。

三一的神:“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列王记上8章29节)阿们!

(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报道)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