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颇具争议的大轰炸,让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损毁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在二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发动战略轰炸时,梁思成建议他们,不要炸毁日本的文化古城京都、奈良,以免造成人类文化遗产的浩劫。而此后的战略空袭中,这两座古城真的被保存下来。
当然有些史学家对此事提出质疑,认为梁思成的建议缺乏历史档案的佐证。但不管如何,两座古城幸运地逃过轰炸。
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在盟军的空袭中遭到严重损毁,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此次轰炸也成为二战期间的重大争议事件之一。
这座古城名叫德累斯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建在易北河谷地,是德国萨克森州的首府,并曾成为波兰的首都。城市拥有圣母大教堂、申培尔歌剧院、皇家壁画长廊等等精美的巴洛克建筑。这座城市充满了艺术气息,曾经汇集了欧洲著名的建筑师、画家,而拉斐尔的名作《西斯廷圣母》就珍藏与此。德累斯顿因此有了“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的美誉。
在二战期间,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的重要枢纽,因此成了盟军空袭的目标。1945年情人节当天,英国皇家空军的796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和9架德·哈维兰蚊式轰炸机飞临德累斯顿上空。他们投下了1478吨高爆炸弹和182吨燃烧弹。随后赶来的第二波529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又在次日凌晨,投下了1800多吨炸弹。到了14号中午,美国第8航空队的,311架美国B-17轰炸机又在德累斯顿投下了771吨炸弹。
德累斯顿陷入了火海当中,整座城市宛若“人间地狱”,一栋栋精美建筑被毁灭,街道上满是烧焦的尸体。根据战后估计,共有2.5万-10万人死于这场空袭中。
无数精美的古建筑毁于战火,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楼等等被夷为平地。
而德累斯顿的象征,圣母大教堂也未能幸免。教堂采用了圆形拱顶、砂岩拼建等前所未有的建筑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方式,是由木匠大师奥尔格·贝尔主持设计修建的,历时17年方才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石建筑。它的圆顶,石钟更是德累斯顿标志之一。
圣母大教堂是西方新式教堂建筑的代表作,为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成为基督教艺术的典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物之一,成为德国与世界近代史的一个象征,作曲大师巴赫等许多音乐大师和艺术大师曾多次在这座教堂内演奏。
而在德累斯顿大轰炸后,圣母大教堂仅剩下13米高的一截残壁,这是战争给德累斯顿人们带来的永远的伤痛。由此,毁坏的不仅仅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曾经亲自弹奏过的管风琴。只有约翰·克里斯蒂安·菲格完成的祭坛逃过一劫。此外,为了纪念宗教改革,教堂前立着马丁·路德的纪念像。
圣母大教堂在战后未能马上重建,直到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才决定重新建造。工作耗时11年,花费1.79亿欧元。重建后的教堂基本按照原样修建,许多遗物都被精心保留下来,并成为教堂建设原料的一部分。2005年10月30日,德累斯顿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圣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礼”,包括德国总统、总理、英国王室代表等政要在内的10万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德累斯顿大轰炸是二战时期颇具争议的事件,因为这座城市虽然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但并非工业中心,对其如此大规模的空袭,并无法瘫痪德国的战时经济。而且苏军方面也承认,此次大轰炸也没有起到瘫痪德军实力的效果,他们在进军时仍然付出巨大伤亡。
由此可见,德累斯顿大轰炸取得的战略价值很有限,而且让无数人死于空袭当中,更对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历史文化古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我们务必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延伸阅读:《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毁灭与重生》
德累斯顿大轰炸后,纳粹当局将盟军的攻击称作“恐怖轰炸”,英美媒体亦为德累斯顿这块瑰宝的毁灭而震惊,就连丘吉尔也对空袭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这一问题的讨论经久不衰,热烈程度甚或高于人们对广岛核爆的关注。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轰炸发生的那一夜——在德累斯顿,千百个声音正等待着世界的倾听,是时候看看那场骇人听闻的毁灭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