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堂与天使堂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 4:14)
我们要明白,凡事不是单靠期望、祈祷就能美梦成真的,一定要付出相对的努力与响应,充满希望对抗囹圄或穷途,祈愿才会被满足。这道理就像我听妈妈讲到她十来岁时常有北埔天主堂(时名耶稣君主堂)上门来传教的神父,当年传教士的精神与方法,让我们尊敬怀念。
85岁妈妈母亲节那天在台湾告诉北京的我:“当年,神父常常上门来。”感谢主,这对我是好消息,因为在台湾新竹出生的我,立刻想到五月初看到的杂志《远见》有报导半世纪前在新竹乡间传教的事。有篇专访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原本在荒烟漫草中的新竹十二寮天主堂废墟教堂,因为何丽梅夫妇花费心力修复了,那也是闭关了四十年的峨嵋“天使堂”,因为乡民或游客总把它唤成天使堂。因为一对夫妻热情点燃,众多“人间天使”纷纷相助,它竟然在荒废四十年后重新开张,首先大大感谢主。
妈妈是新竹北埔人,离峨嵋有廿公里左右,她那句话“当年,神父常常上门来”,我再查才知是北埔天主堂上门来传教的神父,一切再感谢主。
可想而知,生活不足的民国四十年代(1950-1960),精神领域就乏人问津少人追求,一听即知当年要在乡村建立宗教传播福音多么艰难不易。多少人一路走来,虽然步步艰辛,也从不走得步履蹒跚,始终是步步登高给人信心。
妈妈说她小时候总有神父上门在自家“中堂”传教讲道,外公外婆拥有的江夏堂在大林村山坡上,三合院壮观宏伟尤其是中堂非同一般。感谢主,因我童年在外婆家度过不少光阴,明白当时物质是匮乏的,思想是落后的,人人皆知应先饱肚再想福音。难怪很多人当年并不十分了解福音,而是想着神父会带来的许多“礼物”,那才是神迹。
就以妈妈为例,她也赞美北埔天主堂,相信她小时候吃了不少洋牧师上门送来的糖果,家人更接受面粉,便由衷赞美那个年代传教士的宣教精神。我不知当年大山里教会的社会服务、乡民关怀如何,却笃定北埔几十年被信徒崇敬绝非偶然,那精神就像如今天主堂里有对句:生圣子功参救世,为母皇荣召升天。更让人想念一路走来的传教神父们,他们一山路一瓢饮,一路尘一直修。肯定是牧师讲道有属灵的恩赐,激励人心,让信教的人充满信心,紧紧地实实地一路挨着,走过半个多世纪至今。
外公外婆家的“江夏堂”展现的其实也是大户人家,让人直觉神父上门来讲道传教,彷佛已把江夏堂看作“教会”来工作?那器皿让基督徒自然而然靠拢而求,不久后江夏堂里我们从小唤为“伯婆”的她就受洗了,那也是我从小便知道的“大事”。每人都是神重用的器皿,因为神曾说:“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相信天主的慈爱是强而有力的后盾,我们即使处境困难也当奋战不懈,因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更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就像我们正处大疫时代。
多少人协力战战兢兢,人人靠拢,正如北埔天主堂的荣国盘神父曾说:“当年高伯龙神父在救济工作的时间接近民众,才了解当地客家人的信仰。他发现地方民众对人死后的事知道不多,对地方的风俗也很马虎的了解。有人对他说:‘祖先是住在神主牌位上,也会来享用供品……’”
十二寮天主堂四十年后重启,刘淙汉与何丽梅夫妻三年有成,重现全台最美废墟教堂。岂不也是上帝给了机会,让他们透过奉献参与上帝的工作、教会的工作?
完稿时正聆听许多耶稣受难周讲论,有人联想世界末日到了?
我们基督徒不听谣言绝不慌张,因为我们信心满满,因为天主曾提醒:谨用时间、金钱,善用智慧与体力,那才是真正价值,始终笃定主说的:我是道路,真理及生命。上帝要我们听道,也要行道,奉献便是爱主的实际行动,我当然会感动妈妈说的“当年,神父常常上门来。”当然更关爱故乡的天主堂与天使堂。
大疫时代也别急,福音不远,我们一齐乐观,一切感谢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