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并让全民无辣不欢的?

有位研究历史的朋友跟我说,当前中国的大众饮食存在“四川化”的问题,很多菜肴都少不了辣味。

而从笔者观察看,这位朋友的说法确实颇有道理,且不说川菜、湘菜的饭馆遍地开花,即使以清淡著称的浙菜、粤菜现在也出现了辣椒的影子。那么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又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饮食。

辣椒原产于美洲,早在距今7000-5000年前,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开始食用辣椒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在今天的海地发现了这种作物,他在日记中提到:“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品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

随后哥伦布把辣椒带回了欧洲,并很快传遍了西方。在大航海时代里,很多传教士、商人甚至海盗前往世界各地,他们同样也把辣椒带到身边,从而让其很快就走向了全球。

在远东最早关于辣椒传入的记载是,1542年,葡萄牙人来到日本,把辣椒传入九州岛上的丰后国。而在1552年,葡萄牙耶稣会士向丰后国大名大友义镇献上辣椒种子。当时的日本人称辣椒为“南蛮胡椒”或“番椒”。

而是谁把辣椒传入中国,目前找不到确切记载。但传教士或商人的可能性最大。在1590年,高濂所著的《草花谱》一书中就提到“番椒,丛生,白花,(果)子俨秃头笔,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这是目前能找到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

虽然辣椒在明万历年间就已经传入中国了,可在此后的近两百年年间,辣椒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或者作为药材,而非食用的美食。学者翻遍所有的美食书籍以及深入描绘官宦家族生活的《红楼梦》,都没有关于国人吃辣的记载。

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在王锦所修的《柳州府志》中记载了当时广西汉人与少数民族食用辣椒的记载。而到了道光年间,根据《清稗类钞》等书籍记载,西南地区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居民嗜酸辣,亦喜饮酒”,“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究其原因,是与当地潮湿的气候密切相关的。因为西南地区不少地区属于“天无三日晴”“蜀犬吠日”等等气候环境。人们生活的地方湿度非常大。而辣椒具有“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的功效,因此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此外西南某些地区食盐相对匮乏,也是选择辣椒作为调味料的重要因素。

而在当代,随着各地交流的密切,吃辣从西南地区开始向全国普及,其味道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成为现在国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有些川菜馆以及辣酱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中华美食在世界的代言人之一。

当年随着传教士、商人走出美洲,来到东亚的辣椒,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成为中餐重要的佐料,并让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了世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