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组事工”学做“好牧人”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带领我的牧者提及细胞小组。几年后在一间教会中第一次参加小组聚会,那个场面还历历在目。有组员制作了精美的PPT分享自己的见证,还有一大群人坐在下面一边听一边分享食物,氛围非常温馨。后来我在教会中开始全职服侍时,也尝试此项事工。
感谢主,当时做的时候感觉还蛮有思路的,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中青年团契中小规模地开展,第二阶段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小组长培训事工,第三阶段将小组事工推广至整间教会。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渐扩展、积累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包括组长的问题以及牧者自身的问题。
目前我在不同的禾场服侍,依然参与小组事工牧养。这么长时间以来,真正与组员有亲密互动的还是第一次。过去是做“指挥”,现在才是真正做“牧人”了。小组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很有用的工具,但对我来说,更是一个让传道人践行牧养的真正平台。
一、近来的服侍与心得体会
我近来的服侍以牧养小组成员及培训为主。我服侍的两个小组,一个是由弟兄组成的小组,另一个小组成员则大多数是姊妹。一周两次,一个晚上陪弟兄,另一个晚上陪姊妹。
这两个小组的差异主要就是男人与女人的不同兴趣的差异,弟兄组比较聊的话题包括战争、政策、生意、外星人等等;姊妹们最喜欢的话题则是孩子相关的。我觉得在他们中间是“亦师亦友”,甚至还是“学生”,因为我懂的他们不懂,他们懂的我不懂,所以每次分享完后就开始听他们聊天,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当然两个小组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关系都比较融洽,氛围很温暖,大家在团契中放得开,什么话都敞开心扉讲。而且,大家很喜欢问问题,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弟兄小组,每个人都是高手,有时我的话只讲了半句,一连串的问题就开始了。还有个共同点就是在这两个小组中都有非常棒的同工,我们分工合作。我主要负责讲道、分享、解答问题,有时也去探访;同工们则负责联络、事工的安排、探访、劝勉、督促等。这样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成全,在其中学习如何配搭服侍。看到两位同工有一颗火热爱主的心,渴慕追求真理的热忱,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
不足之处就是聚会人数不稳定。有的组员太忙抽不出时间;有的要照管孩子,走不出来;有的是因为出差或刚好出了点意外而来不了;还有一些是第一次来的朋友,对福音处在刚开始了解的阶段,来了一两次就不来了。虽然聚会的氛围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但增长的速度仍是十分缓慢。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把一个人带到上帝面前,并且让他能在教会里留下来,真的需要付上很大的代价。
二、未来的打算及一些反思
未来的打算主要是想在小组中做门徒训练,但时间是个大问题,组员很难都聚到一起。另外,若要在姊妹组做门徒训练的话,就不能一对一,而一对多在时间的调配上就增加了难度。当然,这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解决。“时间”是有弹性的,真有强烈的意愿还是可以想办法的。关键是双方的内心是否有充足的预备,一旦作了这项事工,必定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如果做这事工的人是有圣灵引导,确定要接受训练,自然会将时间预留出来。
在带领小组的过程中,我也听到一些负面言语。有组员问,为什么信耶稣后事情这么多,每天要读经、祷告,每周要做礼拜,还要参加小组聚会及各样的培训?“我们又不是传道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这么多事情,将我们私人的时间都挤没了。”这位组员所说的却是实际的情况。那么作为传道人应该怎么办呢?是否可以对他们的关注少一点呢?其实,传道人的角度与组员的角度还是存在明显差别的。作为传道人,虽然也能体会组员的辛苦,但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果不对组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他们的属灵光景很难有“质”的突破。
如果只是周日来做做礼拜,周间来参加一下小组聚会,在这个过程中,只将自己当成一个参与者,这样的侍奉是非常被动的。只是“听听”就过了,并没有想要突破自己,想要更为深入的信仰,想要成为别人的祝福等。在这矛盾中,人的内心很容易产生一种想走“走捷径”的心理,想要透过举办某种“速成班”来加速组员的成长,使他们不需要付代价就能成为合格的门徒或组长。这样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人的成长、尤其是灵命的成长及成熟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是绝对不可能透过一套什么方法就能万事大吉的。
小组诚然是个很好的工具,可是我们要如何去用它呢?这全在乎我们怎样看它。如果我们将它当成推销的工具,那么教会的发展很可能会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光景,有“量”,却没有“质”,不仅增长会变慢,在后期也可能会出现一大堆问题。除非我们将它看为“牧养”的“工具”,像主带门徒那样,对组员有全方位的关怀、长时间的牧养,他们才会成长,才会有信仰与生命的积淀,才能成为又热心又老练的门徒与得人的渔夫!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