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主三十载留美名,追思忆嘉行泪纷纷——临汾尧都区基督教会送别柴玉梅老姊妹荣归天家
8月13日,气温高达36度,一场特殊的追思礼拜在临汾市尧都区汾河西岸的东宜村举行。一位普通传道人的离世,吸引了近百人参加。区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教会服侍组、西南片第五牧区以及下属各堂点的弟兄姊妹冒着高温酷暑,含泪送别教会老前辈、传道人柴玉梅姊妹。
哀乐低回,花圈簇拥,中间蓝色气拱门上的“信耶稣上天堂”以及上方追思礼拜的十字架格外引人注目。一大早,教会圣乐队身着西服领带,敲起了锣鼓,吹起洋号,声震四野。接着他们表演快板、三句半、独唱、小舞蹈等节目,内容多以倡导家庭和睦、孝敬父母、 促进和谐等方面内容,表演者都是村里的弟兄姊妹,方言土语诙谐幽默,很接地气,在潜移默化中使人认识了基督教信仰,传扬了福音。
本村活动点的几名弟兄姊妹献唱了诗歌,其中有一首是老人生前亲自编写的一首诗歌《要孝敬爹和娘》(调用《绣金匾》)。其词如下:1、孝敬爹和娘,趁他(她)在世上,应给他(她)吃喝穿,天天问平安,冬天问寒冷,夏天问风凉,这样做神喜悦,得福寿绵长。2、灵胞们孝爹娘,趁他(她)在世上,或贫穷或富足,都能孝爹娘,有好的吃好的,没好的娘不想,娘说话儿顺心,娘心就舒畅。3、娘渴着喝口水,吃一颗芝麻糖,胜似娘死后灵棚前摆那猪和羊,孝敬父母不气爹和娘,诫命论孝带应许,听命必蒙福。4、娘死后回天家,与主见面啦,又快乐又欢喜,永住神家里,娘身留在地,埋在深土里,每年上坟莫献祭,娘不吃那死东西。每年上坟莫烧供,娘不穿那纸糊地。大家唱着,禁不住泪流满面,老人生前服侍的一幕幕浮现眼前。
上午十点三十分,城区诗班主持人陈建平弟兄宣布追思礼拜开始,铿锵有力的鼓乐又一次奏响生命的凯歌,悠扬的号声奏响赞美上帝的音符。来自城区礼仪诗班的的同工身穿圣服献唱了圣诗《追思歌》、《睡主怀中》,并由第五牧区张素俊长老代祷。东宜活动点负责人王东巧宣读了诗篇115章16节至18节,提摩太后书4章7节,启示录14章13节的经文。城区堂王帅传道以《从来没人醒来哀哭》为题进行证道分享,从基督徒离世不会忧伤,因为心怀盼望,不是毫无指望;基督徒离世不是了结,而是有复活的盼望;基督徒离世,是回归天家,在主怀抱永享福乐;基督徒离世不应忧伤,而是充满喜乐几个方面劝勉众弟兄姊妹要效法姊妹爱神爱人,荣神益人,见证基督。
此后老人的长女柴希凤执事满含热泪追忆了母亲的一生:柴玉梅老姊妹于1940年8月出生在赵城县堤村(现洪洞县)一个贫寒农家,享年83岁。自幼弟兄姊妹五人,因亲生父母无力抚养送给一对无法生养的夫妻为女,后一家三口逃荒来到临汾县(现尧都区)东宜,后又过继给一孤寡老人为义女。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艰难求学,小学即将毕业时,养母又患眼疾,无奈只得辍学,稚嫩的肩头担起了家务重任,直到十七岁与丈夫结婚,生儿养女三人。她心直口快,性格开朗,对待七位老人极其孝顺,尽心照料,直至为他们养老送终。养育儿女倾心呵护,使他们快乐成长,直至男婚女嫁。她头脑聪颖,善于为人处世 ,曾担任政治队长和队会计,上要管理好集体经济,下要带领社员生产,多次受到好评。
多年来老人过度操劳,身患多种疾病,直到信靠主耶稣,得着了一生最美好的祝福。1989年受洗归主,1990年参加了全市第一批传道人学习班,成为传道人。从此她完全委身奉献,多次前往汾河以西各村讲道聚会,乐此不疲。她的生命来到反转,以生命影响生命,成为效法基督以行动践行信仰的榜样,吸引了许多人归主名下,她的做工功效已被神纪念,必得生命光荣的冠冕。年老时即使腿脚不便也坚持参加礼拜,她多次满怀歉意,觉得自己老了不能为主做什么,所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现在就是靠神活着,没有神 ,我就不行了。”她对孩子们最多的劝勉就是:“好好事奉主,神与我们同在,感谢神!”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两个女儿希凤、雪凤都成为教会执事,担负多项教会服侍,传承着侍奉神的职任,成为全家蒙福的源头。
最后杨森林牧师献上祝福祷告。热浪袭人,送葬的队伍渐行渐远,斯人已去,思念绵绵,大家含泪述说老人的言行,这样一位被儿女引以自豪的好母亲,弟兄姊妹的好同工,邻舍眼中慈祥和蔼的长者遽然离世,不免令人无比伤感,但大家又深得安慰,因为她息了地上劳苦,荣归天家,这又是好的无比的。正如圣经所说:“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
注: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