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大赢家
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500多年前发祥在圣·安德鲁斯。高尔夫这项运动不胫而走数百年,很多人对它有教徒般的感情,甚至期待能到那里“朝圣”,这个名字和高尔夫球连在一起,令全世界高迷们神往。
比赛总是公正的对抗,各路高尔夫球高手面对比赛的结果忧喜参半,即使有一些很主观的意见,但整体而言,这项运动依旧让很多人感到激动与喜悦。总编在担任《高尔夫杂志》编务时,曾多次提到那些令人难忘的精彩赛事,就是许多未燃、已燃、将燃的球场精彩。他还聊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职业高尔夫球员,他本人内心并不渴望成名,而是希望自己可以祝福的通路,成为他人效法神的榜样。这位球员真是很棒,他虽然不想成为名人,却想见证神的荣耀。引述基督徒说唱歌手勒克里的话说,他不想成为超级巨星,只渴慕可以经历到神,感谢神,一切都在他的保守中。
曾获高尔夫中国公开赛冠军的基督徒球员吴阿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上帝的确对我是有启示的。今天早上起来,当我开车要来球场的时候,有一张字条贴在我的车子的玻璃上,那张字条上写着:上帝与你同在!”很多参加比赛的人都会说:“我很感谢上帝。”其实想想比赛这件事,即使互争互斗且没有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是许多真正爱赛事的和平人士早就用经文勉励我们,让我们一心一意的教导人施行公义,就像经文所说,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箴言 21章3节)不论面对哪场赛事,人类就应行坚守仁义与公平。
高尔夫体育赛事,其实当年在美国举办的大师赛中烽烟将燃,同时三大赛事陆续精彩上演,这就意味着全球高尔夫黄金赛的到来。如今全球四大赛事的格局早在一百年前就已成雏形。如今美国是全世界信仰基督教比率最高的国家,近八成的人是基督徒。当年英国处于世界金融中心的霸主地位时,美国一直期望取而代之。从历史的渊源看,可以说英国人是老师,美国人是学生。不过,美国这个学生既有野心又勤于行动,就从他们在高尔夫运动上的表现也可以投射出来。回看历史,美国在1895年,也就是英国公开赛创立35年后才举办了首届公开赛。但有趣的是,第一届球赛冠军霍勒斯·罗林斯,作为英格兰人他的重要使命竟是到美国“教授高尔夫球技和护理果岭”。在1916年,美国成立了职业高尔夫球协会,并在当年设立了PGA赛事。
德国战败后,协约国提出1000亿美元的巨额赔款要求,德国坚决反对,当时英国的经济学者凯恩斯影响了其谈判进程。在战争早期,作为参战国大都是节衣缩食的生活,同时还在拼命工作用来还债,届时美元统治了世界,作为美国的人们其优越感也油然而生,所以出现美国人开始潮水般地涌入欧洲国家去度假,同时疯狂购物和置产,这也惹得欧洲人把他们视作“蝗虫”。难怪在1926年《纽约世界》不得不提醒赴欧游客:“不要在咖啡馆谈论世界上只有美元是对上帝忠诚的货币,事实并非如此。多谈论一些我们在网球、高尔夫项目上的无能,这会让我们在巴黎过得好一点。”
那时期的美国高尔夫球业余球手异军突起,20年代美国的隐患来自于股价飞涨,经济出现泡沫,世界奉行“金本位”,缺乏黄金便借不到钱,德国向美国借不到钱,经济必然陷入困境,连带英国和法国也深受其累。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便发端于此。1931年英国取消了“金本位”,1933年罗斯福总统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随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在四大满贯的历史发展结局中,美国人终于成为了世界主角,而作为发明了高尔夫的英国人则沦为配角。
生活场景如同赛场,上帝的公正、公开、公平是无庸置疑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环境决定人,人不能决定环境。”的确,美国人凭借上帝所赐予的大块土地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经济腾飞,具备了全世界最好的高尔夫运动条件,加上语言、赛制、打球人数及主场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高尔夫价值体系。高尔夫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只要符合这个价值体系的国家,都有机会获得四大满贯的机会,如英国、爱尔兰、澳洲和南非等。
我们想到高尔夫球迷们对发祥地圣·安德鲁斯怀有教徒般的感情,甚至期望能到那里去“朝圣”的渴望,就不难想到如今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是怎样快速崛起的原因了。在高尔夫球场上的输赢,也是赛事者所追求的生命赛事的输赢。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