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浅谈教会里的“名人效应”

配图
配图

近年来,教会里面充满了“名人效应”现象。解释一下,何为“名人效应”,即在与人分享信仰过程中,常常会告诉对方某某名人也信耶稣。

诚然,名人基督徒的贡献是吸引人认识耶稣基督的媒介,有时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然而就部分基督徒在现实中使用“名人效应”的情况看,往往是不太好的,甚至令教外朋友非常反感。原因有三:

其一是名人本身。使用的某些名人明明不是基督徒却被说成是基督徒的情况,还有部分名人是真的基督徒,但人品等经不起别人的深扒。

其二是基督徒选择名人过程中,选择外国名人的情况比较多。

其三是使用者不分场合使用,即使是真的且有贡献的名人基督徒,也不能不分场合使用。

简单分析一下教会里面的“名人效应”,教会里面的“名人效应”与部分基督徒的自信心有关系。把不是基督徒的名人说成是基督徒,这是对于信仰的不自信;选择国外名人基督徒比较多的情况,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不自信。

纵观世界历史,真的且有贡献的基督徒是数不胜数的,如著名画家拉斐尔、著名大学教育思想家圣纽曼枢机、“西来孔子”艾儒略等一大批基督徒群体。为何非要抢占别人的信仰,说到底是对基督信仰的不自信。

中华民族历史上,同样涌现出不少有贡献的基督徒群体。如大名鼎鼎的徐光启、中医界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王宏翰、清代的画家吴渔山神父、中法文化交流先驱黄嘉略、近代的爱国老人马相伯、我国白话文运动第一人陈子褒先生等。忽略我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基督徒群体,是对我中华民族的不自信。

不分场合使用,是对所处环境和人群的情况没有很好的了解、分析。

那么平常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使用名人基督徒所做的贡献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场合使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与人分享信仰时,要了解和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是身边主要是经济条件不好的朋友,那么就不要使用名人效应。因为对于这个群体的人来说,活下去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名人信什么,名人认为什么好跟自己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与人文学科的社会学者交流探讨,仅仅提到某个名人信耶稣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的老师,他从大学教育思想角度研究圣纽曼枢机。因此,当我们面对人文学科的社会学者时,尤其是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也是需要慎重使用“名人效应”的。

第二,树立对基督信仰的自信心。选择真的且有贡献的名人基督徒的事迹去学习交流,万万不可随便抢占其他人的信仰。

第三,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可忽略我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基督徒群体,要深入挖掘他们的贡献,并且与人分享他们的事迹。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