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学科体系建立的大学——东吴大学

近代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未睹之大变局”,在屈辱与奋兴中发展。这一时期,为了追赶西方列强,中国兴起一股西学东渐的浪潮,其中现代教育体制的引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而东吴大学就是近代第一所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创办的大学。

东吴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宫巷中西书院这所教会学校。甲午战争后,强烈的屈辱迫使不少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一群学生来到乐群社会堂拜会美国传教士孙乐文,要求他教授西方文化知识。次年,孙乐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1899年,林乐知等监理会传教士决定,在宫巷中西书院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大学。

孙乐文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并加入博习书院、上海中西书院),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1901年3月,创建了东吴大学堂(民国改名东吴大学)。孙乐文担任学校首任校长。学校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神学、文理,医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孙乐文强调中国教会大学应该为两个目的服务:首先为中国的基督教工作人员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帮助基督教圈子以外的中国人获得西学的好处和接受基督教的影响。他十分注重因地制宜的方法,反对完全模仿西方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做法,强调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本土化”教育。他坚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必须符合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此外,孙乐文还重视品格教育,他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礼貌的行为和服从品格”教育,“把每个学生视为独立的人格,并尽量少依赖于纪律的约束”。

1915年,东吴大学在上海创设“东吴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最早以教授英美法系的学校,从而使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当时中国的翘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如王宠惠、吴经熊、倪征(日奥) 、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木梁)等,被人们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

东吴大学在孙乐文及其继承者的辛勤耕耘下,这所学府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学之一。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李浩培、谢东闵、金庸等都是东吴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

1949年后,东吴大学迁往中国台湾,1951年在台北复校。大陆校址则成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一百年来,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25万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   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