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一位山区牧师的请求:请多关注基层教会的发展

我所在的教会位于群山环绕当中。我在这里聚会已多年,发现山区农村教会有很多现实问题和困难,在发展上也有不少障碍,以下就几个重点问题与大家交通一下。

第一,山区农村教会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山区信徒生活压力很大,教会的奉献收入也很少。记得两年前我遇到一位在山区服侍的同工,看到他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问:“没做传道人之前,你精神抖擞,怎么当了传道人你却萎靡不振了呢?”他回答说:“哎呀,没得钱,说不起话呀。”说实话,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同工有钱和没钱还有这种区别。可仔细想来事实上就是这样,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堂点建设,有钱和没钱真的不在一个层次上。在平原和山区服侍的同工,在大城市教会和农村的堂点,明显的不同就是贫富悬殊。虽然我们常说服侍神不是为了挣钱,但是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堂点的很多工作真的难以开展。

从堂点建设上来讲,大城市的教会修建教堂可能花上百万千万,想开展事工也有经济基础。很多山区教会,农村贫困堂点,一年收入仅千余元,能做些什么呢?我刚到堂点的时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堂点的面貌能有些改变。可是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得到资金支持也很难。我只能不靠不等,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堂点有点积蓄了,再号召大家捐献一点,我们就进行分期维修,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迄今为止,我们堂点已维修三次了,每一次都是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材料出材料,有技术出技术,而教会也没给他们发过一分工资。当然,我也没闲着,每天给他们做饭,和他们一起背沙子、扛木头、搬砖。看到很多老年信徒都充满热情,满有服务和奉献精神,我也很受激励。

第二,道路崎岖,危险重重。

在山区教会服侍的同工,要不怕辛苦不怕累,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山区信徒很多都住在山里,或在半山腰,或在山顶上,道路不畅通,所以要到他们家里探访,基本要靠走路。甚至有的地方连路都没有,脚提起来都不晓得该往哪儿放。我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在大家有信仰上的需求时不辞辛劳前往探访,这对信徒们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了。他们看到我们来了,笑容是那样的纯真干净,没有一点点的虚情假意,总是让我非常感动。

山区道路经常会发生塌方或者泥石流。我在去其他堂做礼拜的路途中就多次遇到过这种情况,尤其是夏天,暴雨频繁,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就是常事了。我第一次出车祸就是在一个下大雨的主日清晨,在下乡礼拜的途中,撞在了塌方的石头上。前年圣诞节,早上我去乡下堂点主持庆祝节目的途中也遇到山体塌方,挡住了去路,我只能返回教会。可是,等待的信徒们迟迟不愿离开,又打电话请我过去,他们开摩托车到塌方处来接我。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义无反顾地再次前往,冒着危险从塌方处翻了过去,圣诞仪式结束,他们才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像这样的危险处境屡见不鲜,经常有信徒说:“你开车要注意安全哦,下雨天就不要出去了。”我说:“有神的保守,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他们都能够冒着大雨,甚至走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到教堂去参加主日礼拜,我怎么能够躲在家里畏手畏脚呢?山区教会的情况就是这样艰苦,交通落后,危险重重。因此,他们更加需要看望,需要鼓励,需要陪伴。

第三,缺乏人才,人口流失严重。

山区教会有个显著的特点:信徒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老龄化日趋突出。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山区青年人外出打工成普遍现象,在家的青壮年很少,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进教堂参与礼拜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许多信徒并非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服侍,而是他们不识字。因此要在堂点开展一些活动也非常困难。

虽然也有少数年轻信徒留守在家,但很难建立起年轻健康、有生机活力的团队,无法有效地开展一些团契活动,信仰就逐渐失去了传承的载体。牧者们虽有心热心奔跑,到处牧养探望教友,还是难以扭转山区教会在社会大背景下的被动与无奈。

第四,福音难传。

教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传福音,可福音怎么传呢?山区农村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很深。一方面传福音意识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去传;另一方面,未信仰主的人迷信思想牢固,福音就更难传了。目前,我们信徒的人数还算相对稳定,但也有下降趋势,年轻人信仰淡薄是普遍现象,山区农村年轻信徒的信仰也在逐渐弱化。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山区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外来的诱惑也越来越大,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山区旧有的生活方式,信仰已不如父辈那样虔诚,对信仰的认同明显减少。一些人虽然从小受洗,但很少参加主日聚会,甚至连圣诞节和复活节也无心参加。有些常年外出打工的信徒因缺少信仰氛围,信心也越来越冷淡。还有一些年轻人虽然在教牧家庭长大,但受现代社会影响较深,家庭信仰的影响力明显减弱。

还有就是现今的同工们没有了当年传教士的传教精神了。无法想象当年传教士是怎么靠双脚走到那些地方去传教的,可今天我们采取的却是守株待兔的方式,有人到教堂来询问,我们才会宣讲,别人不来,我们就坐在教堂里死等。对于传福音而言,死等又怎么有丰硕的结果?

第五,山区农村教会受到的关注少。

山区教会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加上经济发展缓慢,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城市教会的发展受到关注无可厚非,人们也奉献钱去修建宏伟漂亮的大教堂。人们很容易忽略对山区教会堂点的帮助和照顾。初期教会很多都是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来浇灌,可是现在山区教会的亚波罗在哪里呢?山区教会难道被遗忘了吗? 

以上是山区教会发展当中遇到的障碍。因此,要想健康向前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需要得到城市教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首先,山区农村教会要有一定收入。

在山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经费保证,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光靠信徒们的微薄奉献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就需要城镇教会和弟兄姊妹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教会现在就这样,每年给予经济困难的堂点适当的经费补助。当然,关心不只体现在经济上,还要给予一些人文关怀,哪怕平时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的工作,关心下生活,都会让同工们感到一些欣慰和爱意。

其次,教会自身采取相关行动解决问题。

我们是传福音的人,是神的仆人,应该能吃苦耐劳。要想在新地方工作愉快,须重视内心生活甚于外在环境。内心平静了,心灵和谐了,处处都是丽山秀水,事事都是人间奇福。然而,在一个地方呆的久了,心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激情慢慢消磨无几,感动也在逐渐淡化。看到山区教会的这些光景,除了祈求主赐我们力量而外,教会也需要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第三,城镇教会做好外地教友的牧养探访工作。

城镇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谋求发展,甚至安家落户。所以,希望城镇教会也可以做好外地信徒的牧养工作。山里走出的信徒信仰上一般都很热心,他们也希望到当地教堂过信仰生活。希望城镇教会也能将这些信徒照管好,牧养好主的羊群。

第四,要多举办义工培训班。

虽然山区信徒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只要有培训班,他们一般都会不辞辛劳,不怕路途遥远,到教堂来参与学习。我们教会也曾举办过几次培训班,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办法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然而他们很多人都是早上吃了饭来学习,中午就吃自带的馒头或者饼干就着一杯白开水应付,下午学习结束了还要走很远的路程返回家里。每当看到他们,我的心里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通过学习,信仰素质明显提高了,属灵生命成长了很多。

第五,加强山区牧者的再培训,并提高其生活待遇。

教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需要加强对山区圣职人员的再培训,使之真正成为有奉献心志、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神学造诣,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同时,提高神职人员的待遇也非常关键。《哥林多前书》9章7节说,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然而许多在贫困地区服侍的牧者,一待就是几十年,没有多少葡萄园的果子可以吃,也没有多少牛羊的奶可以喝,更不用说自备粮饷了。

当然,我们不否认地区差异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富裕的堂点我们不羡慕也不嫉妒,只是希望我们大城市的教会牧者能多关心下偏远山区教会和贫困堂点的牧者的生活,助力他们的服侍。

第六,重振服务和奉献的精神。

今天教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世俗化日趋严重。可是,作为羊群的牧者,我们还是要带着基督的精神,不应沉浸在“高大上”的生活当中。作为牧师,真正有品位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不能以为平时被信徒捧在手心就高高在上,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请记住:信徒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离开了他们,我们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还是要多为淳朴善良的信徒们奉献和服务,他们正在等待着我们的浇灌和栽培。

各位弟兄姊妹,山区教会正处在非常困难的发展时期,但我们并不失望,更没有绝望。山区教会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守望和努力。我们一定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关心和支持教会发展的广大信徒,更要无愧于召我们进入光明的耶稣基督,阿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牧者。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