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基督教东坂后礼拜堂将举行建堂百年庆典
近日的朋友圈披露:“感谢主的帮助”,漳州市基督教东坂后礼拜堂堂委上个月召开“建堂百年庆典筹备会议、《漳州基督教志》修订补充工作会……”,漳州基督教东坂后礼拜堂建堂百年庆典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史料记载,1847年9月23日,美国归正教公会传教士打马字等初访漳州,为传布福音预备。
打马字牧师
1850年期间,英国长老会的宾为霖等牧师就经常乘福音船从厦门到石码、漳州一带传道。1853年4月,他们还在漳州走访了两个星期,对漳州都有好的印象。不久后,教会便在漳州市中心租了一间房子作小礼拜堂。
宾为霖牧师
同年5月,美国归正教公会与英国长老会决定聘请传道余安定和卢爹等人常驻漳州。由于当时漳州地区有小刀会之乱,余安定传道因故被杀,设教之事也因而中止。
1866年6月24日,闽南基督教会成立,集于石码,由杜嘉德牧师担任会长。在得知漳州布道成果显著,且已有人信道后,杜嘉德自请愿往漳州担任传道,经公会同意正式委派,到此服务。其间,漳州信徒徐菓、魏连夫妇等人先后受洗入教,信徒日增。
杜嘉德牧师
1866年,教会立王红、陈连为长老执事之职,在王红逝世后,陈连升为长老,另选卢九任执事。美公会认为:漳州地点适中,时机已到,拟在漳州设教,附属石码母会。
1871年12月18日,经石码长执会核准,在漳州古时叫“东坂后”的地方正式成立基督教东坂后堂会,立长老卢九、吴志等人,陈连任执事,建小礼拜堂。
两三年后,漳州堂会日渐发达,会友增多,旧堂无法容纳,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芗城区新华西路兴建可容纳500多人的大礼堂。1882年,郑鹏程任牧师,“会众如群羊得牧,精神倍见焕发”,二年后,郑牧应聘厦门竹树堂,改新街堂蔡耿光牧师继任。
1890年,天宝、山城、龙山三支会组建天山堂会。蔡耿光牧师因年老体弱经大会核准于1893年初退职,年底龙海白水营陈甘泉应聘东坂后堂牧师。1903年5月,陈甘泉牧师“因病缠绵”不幸逝世。1905年开始由王林觉牧师继任,1813年添增古湖社支会。
1916年间,教会两派不合,王牧身当其冲,不忍坐视会众挽留不及,即辞退去南洋,此时会友四散。至1920年春堂会新聘黄沧海就任后,“会务亦有如从前活泼之气象”,新塘、古湖二支会合至本堂管理,信徒日增,“旧堂湫溢,常有人满之患,必加充拓,方可引人入道”。
在发现原旧堂“巳属朽腐,更宜改造”后,教会决心尽力,在没有外来财政资助的情况下,他召集会友,每日早晚作公共祈祷会等,为本堂重建祈祷。赴会人数,日增一日,直至三礼拜久,以圣灵感动,诸会友提倡筹款,爱竭尽绵薄,慷慨解囊,共认捐20000墨西哥大鹰洋(约当时的8000余美元),并于民国12年(1923年)开建新的礼拜堂。
1923年,牧师在兴建的教堂楼角安放上奠基石
“救主降生1923年”兴建的“基督为基”奠基石(网络照片)
新建的礼拜堂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石及台阶为花岗岩石垒砌,大堂可容纳1000多人。礼拜堂立面正中为方形楼体,上方仿哥特式的棱状尖顶钟楼,顶尖立有十字架。
礼拜堂前为小庭院,教堂下建有地下室,这座在当时福建省最大的教堂之一的东坂后礼拜堂于1925年落成。现整座建筑群仍基本保持原建时的模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6月,一座全部由中国人筹集,造价20000墨西哥大鹰洋(约当时的8000美元)的礼拜堂终于建成。
百年后的教堂新貌(网络照片)
1923年,由基督教美国归正教会出资重建并增建牧师楼,1942年又建成百运楼。教堂范围总占地面积已达2614平方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的漳州东坂后礼拜堂还是爱国将士发动政变的地方,也是工农红军东路军进漳后成立“闽南革命委员会”所在地。
1932年4月24日,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在漳州东坂后礼拜堂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大会有正式的代表百余个,其中包括中央红军的代表、观察员、列席代表,及地方的各种商会的列席代表。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王王占春共产党人被大会选举成为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的主席。礼拜堂作为龙汀省人民政府旧址于1988年6月被列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东坂后基督教礼拜堂侧门边一楼,专门开辟了一间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展示室(上图),通过图文方式向人们展示漳州悠久的革命历史。
五一节前,漳州市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东坂后基督教堂庄静城主任牧师在微信上高兴地告诉笔者:漳州基督教东坂后建堂百年庆典“初定(2023年)十月下旬”举行,期待海内外主内弟兄姊妹的祝福!
笔者注:文中除署“网络照片”外,老照片均系白克瑞先生提供,值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