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见证(19) 耄耋之年忆建堂
展现在我面前的《教会建堂简史》等文字共计16页,有打印的,也有手写的;还有用笔备注或修改的文字。这是一位教会老传道人用自己的心书写的当年为修建教堂大家付出的心血和劳苦的真实记录,也是她流传给后人的宝贵地方教会历史资料。这位老牧者就是今年82岁的一位老姊妹。
经上说:“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箴言16章31节)阿们!回首往事,我们主内有多少白发耄耋之年的传道人为着福音服侍,在公义的道上生命不息,福传不止啊!老姊妹就是其中的一位。
早在三年前就承蒙这个教会负责人介绍与老姊妹有过一面之交,但是没有深入的交谈。据教会的同工介绍,老姊妹对于教会的事工付出了很多,尤其是在建堂方面,做出了贡献。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来到教会,受到老姊妹的热情接待。看到我认真记录,又为她拍照,她有些“婉拒”,不要我宣传她。我说这是为主作见证,也是为教会作见证,留存教会的历史。老姊妹才勉强同意。
回忆起往事,特别是建堂的情形,虽然老姊妹是八十多岁了,但是她还是如数家珍,记忆清晰。
现在的教会,前身是成立于1929年的一个比较老的教会,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原来的教堂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青砖瓦房,也是有些破旧了,现在已经被出租做仓库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老教堂被10多户个人占为民宅。1990年,改革开放复堂之后,作为教会的负责人老姊妹就开始了漫长的教堂产权维权,她恒切祷告,求神加添力量。为此,给市长写信、给区长写信,说明情况,争取产权。从市里到区里,她不辞辛苦,多次往返于市委统战部、宗教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并且通过律师,诉诸法律,经过多方的努力,最后老教堂的产权终于归回教会。老姊妹说:我是一个没更多文化的人,没有什么本事。教堂产权要回来,这不是她个人的力量,她自己什么也不是,都是神的大能、神的恩典;是政府落实了宗教政策。
复堂初期的教会,信徒热情高涨,是由汉族、朝鲜族弟兄姊妹在这个小院敬拜聚会的宗教场所。在这个仅能容纳二、三百人的老教堂聚会,由于信徒多,不仅教堂坐满了人,四合院里也坐满了,甚至坐到了临街的马路上,如果有车辆通过,还要“起立”为之让路。主日的三场聚会场场“爆满”。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坚持了11年。面对这种情况,扩建新堂规模以适应信徒增长的需要,已成为教会的当务之急。作为当时教会负责人的老姊妹和同工们,每天向神祷告祈求,求神开通新的管道,为会众安排新的地方、建设新的教堂。
为此,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地方建教堂。老姊妹介绍,在神的安排下,经过由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的帮助和牵线,2000年,他们以13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工厂。土地是有了,还要变更土地使用人。这可是一个艰苦的事情:在当时,要跑遍大大小小的有关机关、部门,大约需要盖七、八十个章子!教会没有汽车、舍不得打车,跑这么多的手续,想想是多么的不容易!老姊妹说:神在帮助我们做工,从市长到区长都给与支持。
手续跑完了,需要缴纳土地变更的费用。多少钱?按理是六、七百万元。上帝!这可怎么办?于是教会的众弟兄姊妹加紧了祷告的脚步,晨更、晚祷、禁食,还有24小时的守望祷告。与此同时,老姊妹和其他同工又开始“公关”,找市里、找区里,市长、区长都对教会土地的事情有批示。最后土地变更费竟然免了!连土地局的工作人员也“服了”,他和老姊妹说:我在土地局工作这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事,你感谢上帝吧!老姊妹说:是的,感谢上帝!这真是上帝奇异的恩典。
2012年7月7日上午7点,一个神看好的喜庆日子,教会新堂正式开始奠基动工了。万事开头难啊!建堂的建设资金预计要150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白手起家呀,要钱没有、要物没有,在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教会的教牧同工向神祈求祷告,很快的资金就筹集差不多了。而且这笔钱事后教会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还上了。与此同时市内各个兄弟教会也纷纷伸出主内的友爱援助之手,用老姊妹的话来说就是“四面八方伸出援手”,向教会借款、奉献;一些外地的弟兄姊妹也主动的积极奉献。教堂奠基的当天,教会就收到了人民币现金46万元。开工建设的时候,教会已经累计筹集了资金800多万。弟兄姊妹奉献的精神非常热烈,有的肢体从北京、上海给教会打款,甚至有一位姊妹个人一次性就捐献了五十万元,而且不留姓名。因此建堂从来没有因为资金短缺而停工。
教堂建设的时期,面对的是一个破烂不堪、堆满垃圾和杂物的废弃工厂,需要清理、平整土地,弟兄姊妹都积极地参加。当时恰好周边地区旧房改造拆迁,于是大家就纷纷出动,在旧小区里捡拾道板、道砖和一些建堂可以再次使用的旧物资为建堂所用,节约了不少资金。由于没有更多的机械化设备施工,就靠众志成城的意志。有的八十岁的弟兄都挥镐大干、拉车的一路小跑,即使有的肢体身体不是太好,也要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把建新堂当做建自己的家一样,人人争先、个个努力,谁都愿意为建堂添砖加瓦、洒下汗水。当时那个高涨的热情空前、同心合意拧成一股绳,真的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蒙神加增力量,经过教会各位教牧同工的带领和信徒们的共同努力,自2012年7月7日这个好日子新堂奠基开工,经过四个月零八天的建设,2012年11月15日教堂主体就竣工了。弟兄姊妹也不用在搭建的临时建筑中聚会了,可以在新堂的地下室聚会,尽管条件简陋、尽管冬季没有取暖设施,但是大家心里喜乐、心里温暖,因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圣殿的雏形,因为是在自己的家里。
当回忆当初艰难的聚会岁月,老姊妹见证说:建堂期间,我们临时在几棵大杨树底下坚持聚会。奇妙的是,从这一年开始,历年来爬满毛毛虫的大杨树上竟然一条毛毛虫都没有了,我想是上帝知道我们姊妹们害怕虫子,就用他那慈爱的双手,来环绕它自己的百姓。在基督的爱里就没有惧怕了。
他们还有一个见证:建堂的当年有台风、伴有暴雨洪涝。市区内一些地方,因为雨水过大漫过脚面,但是在新堂的建堂工地,依然正常进行,因为神用缕缕阳光取代了朵朵乌云,大的雨水没有降临这里。每年七、八月份都是雨水连绵的季节,但是新堂的建设工地,却没有因为雨季而停工。
说到资金的使用,老姊妹可是有名的“抠门”,过惯了“穷日子”的老姊妹和教会的同工,把信徒奉献的来之不易的资金,“一分钱掰两半”的精打细算使用,尽全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得恰到好处。施工队,当时有十几个来,他们经过多次筛选和考察,选择了信誉好、有保障、承诺建堂时间多快好省的一个。信徒们既为建堂祷告,也为施工队祷告。大家把建设圣殿当做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的同工为了保护建筑材料的安全,昼夜看护施工现场,有的吃住在工地。
老姊妹介绍:神在动工,在教会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堂建设速度很快,2013年就交付使用了。在2016年,教会的新堂献堂了!看着这巍峨耸立的新教堂,大家内心充满对主的感恩之情,回首教堂的“创业”历程,不仅感慨万千:感谢上帝!感谢市基督教两会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感谢众弟兄姊妹的奉献和实干!
如今的新教堂已是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建筑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有主堂、副堂、电梯、图书室、各班组团契的办公室等,宽敞明亮、充满圣灵。十字架下的圣殿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弟兄姊妹在这里聚会,赞美、祷告、听道、欢庆各个节期,市两会有时候也在这里举行会议。
回忆起建堂的艰辛,老姊妹欣喜的看到了现在教会教牧同工和睦同居、齐心努力、薪火相传、一代新人在成长。她介绍:教会现在有一支充满属灵智慧和能力的教牧同工队伍、有聋哑人团契、24小时祷告团契、福音宣传团契、中老年团契、青年团契等;有卫生组、圣诗班、服务组、探访主、追思班、电脑书刊组、后勤组、电声乐队、民乐队等等。教会在神的看顾下逐日发展和兴盛。现在,老姊妹也尽量多参加一些教会的活动,比如参加教会的春节前的探访等。教会在没有聚会期间,她也帮助做些接待什么的。
她一再感谢主,也感谢教会在晚年对她在生活各方面的照顾和帮助,一再叮嘱我不要宣传她个人,要宣传教会。她说:“我们感恩不尽、赞美不息。我们愿意将一切的荣耀、颂赞都归给奇妙全能的上帝。”
圣经哥林多前书 9章14节说:“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阿们!我们不会忘记在祖国的教会有无数个“老姊妹”和弟兄,他们的付出有目共睹,教会和信徒会铭记他们,神更会记念他们。我们要记住老一辈传道人的劳苦,尽力使他们在晚年靠着福音养生。
为教会服侍三十年,
甘愿奉献默默无言。
栉风沐雨竭尽全力,
爱主至深耄耋之年。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