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建立仅三十余年,为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说起世界文化遗产,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北京故宫、兵马俑、圣彼得大教堂、罗马竞技场以及耶路撒冷老城等等古老的建筑或街区。
然而世界上就有这么一座城市,从她建立开始不到3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现在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那么这座年轻的城市有什么独特魅力呢?
1822年巴西独立后,萨尔瓦多与著名的里约热内卢都曾成为该国的首都。不过巴西出于战略安全、经济发展等因素考量,认为在滨海地区建都不大合适,一直都有在内陆建立新首都的想法。但因着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因素,这个方案一直未能施行。
1956年,时任巴西总统库比契克为了加速中西部的开发,以改善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于是决定在巴西高原的原始荒原上建立一座新城市,并作为国家的首都。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建城运动就此开始。
这座新城市由著名设计师卢西奥·科斯塔负责,他不仅是位现代派风格的建筑师,更注重融入巴西传统的建筑元素。他以大胆、超前、明快的设计理念,规划了巴西新首都的城市布局。
有了设计方案后,5万多名工程师与建筑工人奔赴不毛之地,这里一时间车流涌动、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到1960年,巴西人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新首都的建造,并将其命名为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的城市形状像一架喷气式飞机,体现了蓬勃向上的国家精神。根据记载:“‘机头’是由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国会组成的三权广场。‘机身’是一条长约8千米、宽250米的大道,前半部乳白色的政府大楼对称排列,后半部由教堂、公园、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组成。‘机身’两侧伸展出立体公路,沿路呈月牙形排列着居民区和商业网点,如同‘翼’。‘机尾’是长途汽车站和仪器加工、汽车修配等工业区。”
这座新首都不仅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成就,更因其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而满足了民众工作、生活的需求,做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巴西利亚巧夺天工的设计、布局,让卢西奥·科斯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西利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对此评价到:“始建于1956年的巴西利亚位于巴西的中心,是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规划专家卢西奥·科斯塔和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认为城市中的一切元素都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设计相吻合,巴西利亚城的城市布局常常被形容为‘飞翔的鸟’,因为城市的行政管理区域和居民住宅区域布局对称,同时城中的每个建筑物也都是对称的,特别是政府办公楼,体现了极强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从修建到入选不过30余年,这是十分罕见的现象,也足见巴西首都建筑之美了。
巴西利亚城内有不少新颖、精美的现代艺术建筑,像总统府、国会大厦、最高联邦法院、三权广场等等都是其著名地标。而在众多建筑中,以大教堂的风格最为新潮与美观。
在巴西利亚大教堂由奥斯卡·尼迈尔设计,直到1977年才正式完工建筑前面的广场上有四个3米高的青铜像,分别为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位福音书作者。
教堂主体建筑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伞形教堂,寓意众人手捧起一个十字架。教堂的主体建筑在地下,而露出地面的部分,只是大教堂的屋顶。屋顶由数十根抛物状的立柱束在一起,状若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棘冠。
从远处看,像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扣在地上。人们要进入教堂,必须通过地下通道进出。教堂内光线明亮、空间宽敞,坐在座位上,仰天望去,穹顶上吊下来一组天使塑像,让人仿佛置身于天国,让人在敬拜中,体会到与神同在的奇妙感觉。整座教堂虽然在半地下层,却是又明亮又宽敞,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教堂,故而又有“阳光教堂”之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