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德国小城为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在德国东部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有这么一座小城,在16世纪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她就是维滕贝格(或译维滕堡)。
早在公元十世纪时,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轨迹。而维滕贝格的命名,则与一位叫德里希·冯·维特布尔克的伯爵息息相关。他在此建立了教堂,并成为该地的保护人。
12世纪是,维滕贝格是阿斯坎尼亚王朝的领地。1293年成为城市,并于1317年建立了市议会。城市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市政建设得以提升。比如在胡斯战争中,其坚固的城墙就顶住了胡斯起义者的进攻。
1356年,韦廷王朝成为维滕贝格的主人,到腓特烈三世成为选帝侯,由此维滕贝格地位得以提升。腓特烈在市内大兴土木,1易北河桥、王宫和王宫教堂等建筑,并扩展维滕贝格的城墙。
16世纪时,默默无闻的维滕贝格成为整个欧洲瞩目的中心。1517年有有位叫马丁·路德的奥古斯丁会修士,因为不满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以及对某些教义的不满,于是在维滕贝格教堂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当时罗马教廷与欧洲不少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权力矛盾以及不少人对于当时罗马教会的腐败与某些神学偏差的不满,加上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于是马丁·路德的改教思想迅速传遍了西北欧各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从此罗马天主教发生了分裂,产生了抗罗宗的新教,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普世教会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维滕贝格因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而名扬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一个重要拐点。因此城内出现了许多与路德相关的历史遗迹。比如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城堡教堂,1884年这里被改造成纪念宗教改革的地方。
而城市教堂则是宗教改革另一处重要遗迹,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新教仪式的礼拜,马丁·路德用德语布道,并简化了仪式。同时他与妻子波拉的婚礼,也是在这座教堂举行的。
维滕贝格的城市广场矗立着一座马丁·路德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这是我的立场,别无他求。”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是追忆宗教改革运动的好去处。维滕贝格除了与马丁·路德相关的遗迹外,也有他的同工梅兰希通等人的见证遗址。
1996年,埃斯莱本和维腾贝格的路德纪念馆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评价中指出:“萨克森—安哈尔特的这些纪念馆与马丁·路德及其信徒梅兰希通的生活经历相关。纪念馆包括梅兰希通在维腾贝格的住所、马丁·路德于1483年和1546年在埃斯莱本出生和去世时的住所、马丁·路德在维腾贝格的住所、当地教堂以及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提出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时的城堡教堂。正是他的论纲发起了宗教改革,开启了西方世界宗教史和政治史的新时代。”
延伸阅读:《马丁路德年谱》
本书采用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将路德置于宗教改革这一大的历史框架之下,考证路德的生平细节、思想演变以及与同时代人的交往、书信往来,用逐年逐月逐日记载的年谱形式展现出来,由此全面展示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的发生史。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