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哥底母的信仰见证
尼哥底母是个法利赛人,精通犹太律法,他还是个犹太人的官,是犹太公会的一员,他有一定的权力。他在新约圣经中一共出现过三次,我们可以从尼哥底母三次言行看出他的信仰变化。
一、半夜寻道,聆听主话
尼哥底母第一次出现在约翰福音3章1-21节的圣经里,这段圣经记载尼哥底母为了心中困惑夜里来见耶稣,耶稣向他讲论重生之道的故事。尼哥底母虽然精通犹太律法,但是他对能行神迹的主耶稣身份感动困惑,因为祂和身边的法利赛人完全不同。因此他见到主耶稣就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约3:2-3)主耶稣没有向他证明自己的身份,而是自顾自地讲起来重生之道。尼哥底母完全不明白什么叫“重生”,主耶稣继续向他讲如何“重生”?为什么能“重生”?(参约3:4-21)主耶稣向尼哥底母谆谆教导真理,带领他脱离教条的律法主义的影响,带领尼哥底母明白真正的得救之道,领受得救之道。保罗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参罗10:17)尼哥底母半夜寻道,聆听重生之道,开启了尼哥底母的得救之路。
二、力排众议,仗义执言
尼哥底母第二次出现在约翰福音7章45-52节里,这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商议要捉拿主耶稣的会议上,尼哥底母力排众议,在一心想要定罪主耶稣的权力中心为主耶稣仗义执言,为主耶稣争取合法的受审程序,为此,尼哥底母还遭到了众人的讽刺和反驳。“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约7:50-52)身为公会成员的尼哥底母一定知道权力的任性,然而在这里尼哥底母表现出自己和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不同的一面,他行出了律法的真义,他在行公义好怜悯,他没有因为自己身处体制,迫于权力的压力就放弃心中公义。如果这时被审判的哪怕不是主耶稣,他也会仗义执言,要求程序合法,因为尼哥底母明白了律法的精义。
三、香膏抹主,安葬耶稣
尼哥底母第三次出现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去世之后。他带着约有一百斤的没药和沉香为主耶稣安葬。“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约19:39-40)这个时候属于敏感时期,危险时期,权力层为了掩饰他们的罪恶,在主耶稣去世之后还企图消灭主耶稣一切的影响,整个社会也在嘲笑主耶稣能救别人不能救自己,对主耶稣的敌对情绪强烈,门徒们为了保命也纷纷逃避,唯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向彼拉多求了主耶稣的身体,尼哥底母带着约一百斤的没药和沉香安葬主耶稣。保罗说,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参罗10:10)
尼哥底母这种冒死的行动不只是表现出他对一位与众不同的拉比的尊重,而是他在用行动证明他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人,他相信主耶稣是救主!众人在嘲笑他救别人不能救自己,门徒们也是绝望的,而尼哥底母却勇敢安葬主耶稣。不是因为他天生勇敢,不然他不会半夜来见耶稣,而是因为他相信主耶稣是救主,所以他才变得勇敢,敢于承认信仰,见证主耶稣,能在人前安葬主耶稣。因为他相信“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4-15)
尼哥底母在圣经中出现不多,仅有三次,第一次在夜里,只有主耶稣和尼哥底母,他在寻道;第二次在犹太人的权力中心商议抓拿主耶稣的时候,他为道说话;第三次是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权力中心和整个社会都敌视主耶稣,他在行道。这三次尼哥底母的言行各不相同,但这三次的不同足以见证尼哥底母因信仰而有的改变。一个真正信靠主耶稣的人,他的行为一定有所改变,弟兄姊妹你有没有因为相信耶稣而有改变?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