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以小组系统促门训福传——一个乡镇教会的复兴实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宗教自由政策落实以来,中国教会得到长足发展,但教会牧养却在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大锅饭似的粗放喂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信徒人数和素质增长所提出的要求。2010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教材《一针见血的福音》、《价值观重整之旅》和《新生命•新生活》,为各地教会开展精细化牧养提供一个方向——开展小组事工。东南X市乡镇地区的H教会顺应倡导,开发建立起适应本教会的小组模式,做好门徒培训和福传工作,最终将教会从僵化衰落的边缘挽回,实现人数倍增、活力复兴。

建立小组事工的三阶段

X市拥有丰厚的历史信仰根基,H教会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在传教士的带领下建立聚会点,建国后正式建堂,八十年代后经历两次重建,于2011年落成新堂。新堂巍峨可容纳700人,可历经近百年,至今保持聚会的人数也不到100人。神的殿已然预备,该如何以圣徒填满,成为主任牧师T牧师和一班教牧同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闭门造车终不可行,向外取经才是智慧。2011年,T牧师带领同工一行人前往本市、临市和香港教会学习参访,得到一个关键信息,“必须要做小组”。

此时距离全国两会倡导小组事工已将近一年,各地教会有先见者也各有尝试,但都还未有成熟做法。在一个浅显理解下,H教会先建立起“分组型”小组:把当前所有信徒分成十个组,每组都要包含常常参加聚会的信徒和他们不常参与聚会的家人朋友,借此将后者通过小组联系、关怀重新带入教会生活。当年,H教会聚会人数就增长至150人。

但这样的小组很快于次年失去活力,“因为天天都是同一群人,天下好处,屋里难处,天天在一起说话,说婚姻是七年之痒,小组就是一年之痒,一年你不分殖,小组就僵化了。”T牧师表示,后来他们发现,只在现有信徒身上花功夫,不关注增殖是小组僵化的最大原因,但当时他们还困在表面问题里,“大家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于是H教会小组建设的第二阶段,开始寻求多样化的小组活动。

按照小组聚会的内容来看,这一阶段他们一共尝试三种方式:灵修式、崇拜式、活动式。T牧师分享,灵修式小组即牧者进入小组带领读经查经灵修,但小组活动一个礼拜一两次的频次对信徒灵修来说远远不够,且灵修最终应回归个人而非集体进行;崇拜式是在小组活动中容纳赞美和证道等崇拜环节,但分享证道要求传道人必须组组到场,对牧者的时间精力要求太高;活动式小组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比如爬山、游玩、读书会等,虽然有趣新颖,但同工的新想法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小组灵性培训的内核。

T牧师表示,在这个阶段,同工为小组事工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收效甚微,从2012到2016年,信徒只发展到200人。

该如何突破瓶颈?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T牧师去S市服事时,当地一牧者介绍,该堂在七年间从80多人倍增至1000多人,就是靠做小组。这让T牧师燃起希望,立即要接受训练。与之前的取经方式不同,这种小组模式重在“陪伴养育”,这意味着T牧师绝不可能靠几次讲座、几本材料就能出师,他必须用三个月的时长消化12节课。

T牧师当然不会让机会溜走,当下一口气订下20多张两地往返机票,S市牧者培训时都开玩笑,“那个订了20多张的牧师来了!”

就这样,T牧师用三个月的时间,每周一次坐夜班飞机落地S市,结束一天课程后再赶飞机回去,到家往往是第二天凌晨。对T牧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对神家的愧疚感也督促他坚持努力,“看了这些课程,我们真得告白,是自己的软弱短见,阻碍了教会发展。”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要在H堂落地新模式的兴奋感和希望,T牧师介绍,他和同工将这个小组模式结合本堂实际情况做了调整,又自己制定小组学习的教材,逐步建设起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小组系统。今年为止,H堂已经有400多位受洗信徒,聚会信徒可达600人,即使在疫情三年间,该堂都保持平均每年80多人受洗的增长态势。

以系统的小组事工实现关怀、养育和福传

H堂目前的小组系统由关怀小组、养育小组和福音小组三部分构成,马太福音28章19-20节中,耶稣嘱咐,“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便是H堂小组系统的宗旨:“去,传福音”是福音小组的主要任务,“教训”是养育小组的功能,“同在”是关怀小组希望实现的效果。

关怀小组,又称细胞小组,是教会活动的基础单位,理论上堂里每位信徒都要落户到某个关怀小组中,其定位是联络、牧养 、关怀、辅导、帮助,没有讲道、查经、圣餐等教会职能。

“关怀小组是‘家’,”T牧师强调,家里得有老有少,一个关怀小组中得有“父老”、“少年”、“小子”——这不是在说年龄,而是一个人学习教会养育课程的进展。课程学得多的,是“父老”,还没开始读的,是“小子”。

既然是“家”,小组长就得有为父为母的心,也要在带领小组破冰、诗歌敬拜、主日话语温习、生活分享、祷告的活动中,一方面完成证道回顾深耕,分享跟进教会事工的任务,同时成为牧师的眼睛与耳朵,了解关怀组员,有需要帮助的及时反馈,成为沟通信徒和牧者之间的桥梁。

过去教会承担联络关怀任务的事工是探访,但T牧师发现,当前探访有诸多限制:探访工作的对象多数是老年人,很少探访年轻人,加上城市发展,社区变迁,常出现探访到家但探访不到人的情况。少了及时的联系关怀,信徒流失的问题就会发生。但每周关怀小组的活动让全体信徒可以保持稳定频次的见面交流,并且建立起互相熟悉、关爱、陪伴、支持的关系,有效弥补了传统探访方式的缺陷。

教会不仅要有爱,也要有真理,H堂在关怀小组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养育小组,作为门徒培训的核心。

T牧师介绍,每年教会预备开办养育课程之前,关怀小组的小组长会根据组员情况,鼓励他们学习特定层次的养育课程。报名者依然要划分为十几个人为一组,形成新的一批养育小组。该课程一套六门,三个月学习一门,全部完成需要三年时间。

“耶稣训练门徒,天国宪章已经都讲完了,但还要陪伴门徒三年之久,这是养育的过程。”T牧师指出,养育课程都由牧师、传道人授课,在三年学习期间,首先通过课程内容,让信徒完成生命建造和门徒培训,了解教会使命、小组系统的理念和运行模式,其次让牧者带领信徒建立起在小组中踊跃分享、遵纪守规的好习惯,方便关怀小组的活动开展,同时,牧者和信徒在课程上产生直接关系,让牧者真实地得到信徒的认同、见证。

为了让养育小组完成高质量门徒培训的目的,除了有三年陪伴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一套优质教材。不少教会直接照搬网络教材进行辅导,但教材的趣味性、真理的浅显艰深程度都不一定直接与本堂信徒匹配。H教会从2017年尝试新的小组模式之后,已前后三次改版教材。T牧师表示,建立小组教材体系,首先要明确本堂需要,比如该堂的养育课程需要实现生命建造和服事教导两个目标,所以优先从各地和网络搜集挑选覆盖这两大主题的内容,其次牧者要实事求是,在教导、带领信徒中有新的领受,就要及时大胆对教材做出修改。

“当然,检验教材是否有果效,还要看学出来的人是否跟着做。”T牧师强调,以养育小组进行门徒培训的重要环节是要督促组员进入服侍,“学到哪里,服侍到哪里”,不用等万事具备,学到哪些课程就进入对应所需的岗位服事:学完第一门,可以进入“新家族服侍”;学完门徒课程,可以进入福音小组服侍;学完组长班,就可以申请做关怀小组的组长......真理和实践相结合的门训教育,帮助平信徒真正成为门徒。

人人做门徒已经成为许多教会的异象,耶稣基督的门徒一定是看重、践行大使命的人,在一套成熟的小组事工中,不仅要有精细化的关怀与门训,还必须要有活泼的福传增殖,H堂的福音小组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

福音小组,顾名思义就是传福音的小组,根据教会理解的不同有不同的称呼,有得叫幸福小组、温暖小组,意为帮你找到真好消息、真幸福、真温暖。

T牧师介绍,教会传统传福音的方式可以概括给两种,一种是文艺活动布道,如赞美会、舞蹈乐队等,但面对丰富的娱乐市场,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另一种是个人布道。而福音小组的特点是借助小组的力量传福音,让许多有福传心志但没有分享、传道、讲道恩赐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传福音的小组活动中,比如带领敬拜、接送人、准备水果等等。

福音小组的形成得益于关怀和养育小组的正常运行。教堂定期举办福音小组活动,此前会开展祷告月,期间关怀小组中小组长会带领组员为想要传福音的对象祷告,同时已经完成相应养育课程的组员组建或加入传福音小队。四个人的传福音小队形成后,再邀请四到八个未信的家人朋友,组成一个不多于12人的福音小组。

小组活动以学习福音课程为主要内容。T牧师说,带领新人了解福音一定要从多角度引导,有些教材总是一个切入点,“今天晚上如果你死了,你想上天堂吗?”虽然发人深省,但生硬没礼貌,“要是这样问,别人不打你就算好了。”因此,H堂编写出不同课程,以多种侧重点引人思考:何为真正的幸福?你信的神是真神吗?你有崇拜的偶像吗,你知道谁才是最值得崇拜跟随的人吗?谁才是真正福气的源头等。T牧师解释,“这也就是保罗说的,向什么人,要说什么话。”

关怀小组是家,养育小组是学校,福音小组就是工厂,三者互相关联、互相促进。如T牧师所说,这个模式是有机活动、系统运行的,“养育小组养育出来的人做关怀小组,关怀小组要发展的话必须要去传福音做福音小组,福音小组传出来的人要关怀小组来关怀,关怀到一定时间送到养育小组来培训,培训之后又成为关怀小组分殖的预备组长,他要成为组长的话必须要去传福音。”

系统思维正是T牧师认为当代教会领袖应当具备的素质,“如果一个教会只关注单个事工,比如做小组,只把它当做一个事工来做,一定会有做到顶的一点,到时候就不会再发展。但系统不一样,系统是有生命力的,它可以自行运转,在系统内各个事工都会不断扩大。”

在全面陪伴养育的共同体内,H堂的异端防护也是成体系的:在彼此熟悉的教会社群中,新面孔一定会引起注意,一旦他落户到关怀小组,只要交流生活,一聊就会被发现端倪。每个信徒都接受过养育课程,对真理有一定掌握,可以辨别异端。异端要想打入教会内部,必须要学习养育课程,因为不学养育课程的人不能进入事工服侍,这样也算是对他的再教育。总之,一个异端分子几乎没有机会留在教会里。

除了系统,领袖还关注合一。在H堂,一个信徒的教会生活是这个样子:每周参加关怀小组的活动,定期参加养育小组课程,有心志可以加入福音小组传福音。在三种小组中,信徒与周围的组员、课程老师等建立起家人、师生、工友的关系。有福音真理、基督生命为根基,有圣灵做工的亲密关系为粘合剂,加上信徒整体灵性和素质的提升,当教会传达异象时,同工与信徒便更易于领受;当教会建设、事工发展、同工工作中出现矛盾时,也更易于按照真理而非个人血气去解决。因此,T牧师也强调,教会不要过于害怕小组会带来分裂,与其害怕,不如想方法遏制,去学习各地教会早已实践有效的办法。

H堂的小组系统向我们展示出,小组在细化牧养、增强信徒与教会联系、培养平信徒成为新同工、促进传福音等方面的优势。疫情期间,实地聚会受到限制,但信徒仍渴望见面团契,且教会普遍面临信徒多、教牧少的情况,于是小组事工更加受到重视。对于一些基层教会来说,小组事工才刚刚开始,相信H堂从无到有建立小组体系的过程,会激励有需要的教牧团队,积极探索、学习、尝试,最终也发展出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本堂特色的牧养体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