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青年团契怎样造就“真青年”?
“摩西老了,约书亚跑了。”早先一次交流中,一位农村传道人打趣着总结了近年来其所在教会青年人流失稀缺的现状。在他们那里,越来越多年轻信徒陆续离开教会外出打拼,其中不乏侍奉同工以及神学生。
而这句看似略带自嘲意味的调侃,背后却折射出当前相当一部分基层教会正在面临的青黄不接的不争事实。
现如今,年轻人“进不来,留不下,用不上”成为不少基层牧者的共性苦恼,而作为该群体专属灵命禾场的青年团契,也因着教会当下清冷现状陷入了“无人加入—牧养乏力—愈发冷清—牧养更加难以开展”的莫比乌斯环中,最终造成了一个稍显灰色幽默却又令人倍感心酸的现象——“青年团契不青年”。
然而,面对当下境况,青年团契果真只能坐视信徒流失而束手无策吗?其实不然,在近期一系列走访交流中,笔者所接触到的一些青年团契在接待、牧养、呼召方面的积极探索,不仅有力地吸引着更多青年血液走进教会,还让这些新生代信徒在真道中不断迎来智慧和身量的一齐增长,逐步成为教会生生不息的血脉力量。
“进得来”——立足青年特性 更新聚会形式
在近年来各地教会的走访中,多位牧者都曾表达过对于青年团契聚会落入僵化刻板的担忧及苦恼。面对活跃又躁动的年轻一代,传统的讲与听形式已经很难将他们留在座位上,更别提吸引新人了。然而在华东的几所基层教堂中,这样的苦恼似乎却并不成问题。
以某沿海地市一间新兴城市教堂为例,其接近三分之一的信徒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并且义工团队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基本实现了青年化转型,不仅如此,青年信徒的比重还在每年稳定加增。而这座教堂之所以能对于年轻人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仅只是其占据了所谓沿海城市的“区位红利”,更多的则是靠着其立足于青年特性,更新聚会形式的宝贵探索。
世纪初时,L教堂还只是位于城郊一隅的百年农村老堂,得益于当地城市规划开发的推进,这里一跃成为一座城市新兴教会。而随着定位的变动,教会牧养对象也从过去的中老年农民群体转变为中青年居多的新市民群体。为了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尤其是青年人走进教堂,教会在参考了其他城市教会复兴壮大的经验,确定了先从敬拜着手的思路。
“活跃的敬拜赞美能够让人有参与感,在敬拜当中,神的灵能够触摸到人的心灵,从而点燃人内心生命的火焰。”在负责人M牧师看来,青年群体有着火热开放、注重参与与尝试新鲜事物的性格特质,而形式活跃的现代式敬拜赞美正好能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恩赐、表达个性的契机与空间。
由此,在尊重不同年龄段信徒聚会习惯、保障合一的前提下,教会在传统主日崇拜场次之外,额外增设了专门面向青年群体开放的主日崇拜场次。在该场次中,敬拜赞美环节的比重得到了适度增加,敬拜曲目也更多选取符合当代年轻人喜好、律动节奏更加轻快的流行风格赞美诗。在赞美的过程中,会众也可以自由站立或小幅走动,用最释放的姿态共同向神献上颂赞。
现如今,现代风格的赞美敬拜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基督徒的青睐(配图无指代)
此外,为了更大限度激发青年敬拜场次的活力,教会还通过提供场地与专业培训的方式,组建了一支完全由青年信徒组成的乐队。“每周日下午,教会会举办公开免费的音乐兴趣班,有专业的老师带领弟兄姊妹学习吉他、架子鼓、贝斯等现代电子乐器的演奏,随后还可以通过主日登台服侍的机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牧师补充介绍。
借助精准剖析青年人的兴趣点,加之教会成熟完善的小组牧养福传体系,教会近年来吸引了周边许多对音乐感兴趣的青年人群,还在不断的关怀与带领当中让其接受了福音,进而转化成为了坚实有力的服侍义工。
据该教会近5年来的信徒增长数据显示,在新信徒数量每年以几十人稳步递增的基础之上,青年信徒受洗的占比也在不断加增,仅2023年夏季受洗的70人当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青年人。
而有别于L教堂以青年群体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位于邻近地市的J教堂则更多从观察青年人的心理着手,以一步步带领他们走进福音的世界。
在J教堂青年团契中,迎新是一项重点事工,而在每次的迎新环节中,带领牧者总是会提早40分钟抵达会场,亲自为首次参加的新人致以问候与简单交流。
至于为何尤注重牧者直接参与对于新人的关照,主任牧师C牧师表示,当代青年人在人际关系上的边界感普遍较强,过于不平等的身份以及过于直白生硬的邀请不仅不会帮助他们走进教会,反而会适得其反。“先从牧者变成朋友,再逐步带领他们认识教会,了解教会。”
由此,在每次迎新的过程中,团契牧者们并不会直截了当地向新人传讲福音内容或教会概况,而是首先以拉家常的方式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关系,随后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在日后聚会中再次邀请。而同时,对于已经对基督教有些了解的新人,牧者们则会借着坦诚交流,带领他们认识更加客观且真实的基督教。
“我们就是要借着交流,让新人看见,教会这地方不一样,这里同样有许多年轻人愿意付出自己的爱与力量,”C牧师说。
“不做强迫,留足空间”——这是J教堂青年团契始终坚持的迎新理念,而也正是这样的尊重之中,许多年轻人自发或经引荐走进了教堂,并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信仰。“现在基本上每周的团契会来1-2名新人,这几年每年从我们青年事工会输送20余位新人参加受洗。”
“留得下”——实际彼此相爱的连接
在希伯来语中,“团契”一词代表着交通、相交,同时也指代着朋友、伙伴、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在中国教会的广泛认知中,“团契”一般指代信徒在耶稣基督救恩里的会合与团聚,彼此之间有亲密的相交与交通。而在更加注重亲密关系的当代青年而言,弟兄姊妹之间爱的流动则更是尤为注重的一点。
“团契里的彼此相爱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吃喝玩乐的酒肉关系层面,而应该是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彼此服侍,相互关怀的真实连接。”身为一名成长于青年团契、经过神学装备后又重回团契成为带领者的95后传道人,对于青年团契之中的“爱”,C弟兄既是亲历者,同时又是一位“探求者”。
在与团契中许多同龄肢体接触的过程中,C传道敏锐地觉察到,当代许多青年人虽然时常以玩梗戏谑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所谓“社恐”与对集体生活的不屑,但大家内心对于归属感与认同感依旧都有着十分的渴望。“所以这就是我们团契希望实现的,让更多弟兄姊妹放下一切负担,真正把这里当成家一样的存在。”
为此,在细致总结团契长短板的基础上,C传道还向周边兄弟教会优秀青年事工积极取经,并最终决心进一步将“彼此相爱的建造”这一牧养理念放在更加重要的地步来推行。而至于理念的精准落地,他决定借由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与真实紧密的小组生活来实现。
C传道介绍,团契将接近70位肢体按照年龄划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约有10-12人,由一或两位组长配搭进行组织、关怀与带领工作。每个月的不定期时间,团契会统一组织5个小组所有弟兄姊妹以营会、聚餐、游玩等形式开展联谊团契活动,以鼓励大家在丰富生活乐趣之余加深彼此了解,增进情谊。
疫情之后,许多教会青年团契又重新恢复了形式丰富多样的团契活动(配图无指代)
“但我们彼此相爱的关系可不单单止步于此,小组生活才是我们关系建造的核心。”C传道向笔者解释道,“如果说集体活动是我们团契的血肉的话,那么小组生活就是像细胞一样的基础组成部分。”
平日周间,小组组长们不仅会结合组员各自作息,制定灵活机动的灵修学习时间,还会积极鼓励引导各位组员开展“串门式”的日常探访活动。只要一有空闲时间,相邻较近的几位同组肢体便会相约交流,在谈天说地中分享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若某位肢体遇到难处或低谷,大家则会现场帮助其一同献上代祷,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实际帮助。
疫情期间,团契中某弟兄在赴拉萨出差途中,因为高原反应一度陷入了轻度昏迷的状态,在返回家乡静养的这段时间中,得知情况的弟兄姊妹们轮班在病房中陪伴着这位弟兄,给病榻上的他带去了无数感动与力量,也成为教会里一段动人佳话。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当团契里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把身边的肢体真正当成像亲人一样看待时,那么大家对于团契就会拥有真正的认同与归属感,真正当作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C传道说。
历经许多磨合、探索与调整,几年下来,现如今的青年团契已经着实成为了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整体,有不少弟兄姊妹已经活跃在教会的探访事工及青年诗班中,成为教会侍奉的中流砥柱。然而,这与C传道最初的设想相比,仍然“还有提升空间”。
他表示,虽然目前每个小组都已经有1至2位小组长落实逐人精细关怀,但是,面对十余人的信徒小组,不论是从横向的关怀压力还是纵向的关怀深度来看,两人制的小组还是有一定的力不能及之处。“如果是理想状态下,我希望每个小组能有3位小组长。”对于团契未来的憧憬,C传道提出了设想。
在他看来,当一个12人小组能有3位灵命能力相对成熟的肢体担任组长时,那么每位小组长则只需要带领3位组员,如此便能够在关怀压力大大减轻的同时,做到责任更加明确、更加细化的牧养关怀,肢体之间爱的连接也能够更加紧密。
“坚立组长对于信徒灵命素质要求相对更高,而且对团契未来统一管理也是一大挑战,我们团契目前从信徒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暂时达不到这个条件。”面对现实,C传道虽然内心有着许多急切,但他依旧没有失去对神的带领的确信与盼望。
在分享中,他向笔者表示,只要弟兄姊妹们都能够先在基督的爱里彼此合一,相信神会加添足够的负担和恩赐在更多弟兄姊妹身上。“‘分享主恩,共担风雨,连于基督,结果不止’这是我们青年团契的最初异象,也是我能够确信必然成就的事实。”C传道如此说道。
“用得上”——注重发掘恩赐 让话语在侍奉中落地
诚然,就客观事实而言,在当今各地教会中,青年短缺以致于“无人可用”的现象虽说是个共性问题,但是其大多出现在人口流失严重的欠发达地区。
然而,在身处人口流入地的城市教会中,青年的短缺现象则是更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侍奉行列中的空缺。而这背后,实则是对于青年团契乃至教会对于年轻信徒栽培使用的理念及方式方法层面亟需更新的迫切现实。
“要说我们这儿来聚会的年轻人也不算少,但这么多年服侍组还是老一辈人,家事报告一直在招募义工,但是基本很少有年轻人起来响应。”在今年夏季的一次走访中,一位县级教会的负责牧长在闲聊时向笔者倒出了这般苦水。分享时,这位老牧长脸上的愁容令笔者至今记忆犹新——其所在的县是当地人口经济数一数二的大县,不论是信徒规模,还是经济状况,该教会甚至都不逊色于部分地市中心教会。
在这位老牧长眼中,让年轻人走进侍奉这件事堪称是一团乱麻的棘手难题,一方面,如今年轻人个个都个性鲜明,若强制安排侍奉岗位,那么他们往往如同瓦上之霜一样无法长久,而另一方面,若是教会顺着年轻人的兴趣与倾向提供侍奉岗位,就又势必会跟老一辈侍奉同工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摩擦。
“青年团契除了提供灵修聚会以外,在义工转化这方面实在没什么办法。”在被问及堂里的青年团契是否会帮助培养坚立年轻人,老牧长道出了颇为无力的现状。
然而,就在这座教堂的牧长同工们还苦恼于青年坚立乏力、义工青黄不接的困顿境况时,相隔此地五百公里之外的另一所教堂却在青年信徒参与侍奉的活跃度上展现出了大相径庭的景象。
按着D牧师自己的话说,他们的这座教堂称得上是座“既老又新”的堂,“老”体现在近150年的悠久堂史,而“新”则正是体现在年轻人展现出的侍奉活力之上。
在该堂共11人的核心教牧团队之中,接近半数都是年龄在30岁出头及以下的青年神学生牧者,2023年,还有两位神学生毕业返乡,投身到禾场侍奉之中。除此之外,在该堂的书画、文字、圣乐、探访、声光电控等十余个事工小组中,青年肢体的身影随处可见。而他们无一例外,全部出身于该堂的青年团契。
青年团契牧养呼召探索对于教会后备侍奉团队的建设有着极大助益(配图无指代)
那么这个青年团契缘何能够让这么多年轻弟兄姊妹如此火热地献身,D牧师告诉笔者,这离不开他们对于青年团契的三大带领理念——异象、栽培与传承。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立下了‘让每个年轻人都实际参与到服侍当中’的带领标杆,如今这依旧是我们青年团契的核心异象。”D牧师说。也正是基于这一异象,三十年来,该堂青年团契的一切牧养、关怀、栽培都是在围绕着“推进服侍转化”为导向进行开展。
以栽培为例,在面对刚刚走进教会无所适从的年轻人时,团契牧者们会着重留心关注其在团契活动内的表现,并结合他们所展露出的每一个细小行为,发现他们的属灵恩赐,并想尽办法提供恩赐技能提升的契机。
牧师向笔者回忆,如今正在青年圣歌团担任领唱的一位姊妹,刚来教会时沉默寡言,然而就是在一次赞美环节中,她的几句轻声跟唱让一旁的牧师注意到了她在音准方面的独特恩赐,不久之后,教会特意邀请了当地专业院校的声乐老师来堂里授课,并邀请了这位姊妹前来聆听,随后,她在歌唱方面的兴趣与恩赐得到了开启,并在弟兄姊妹的鼓励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成长,现在已经成为了圣歌团里的核心同工。
“不只是声乐,不论我们的年轻人有哪一方面的特长,我们都会尽全力发动关系,一定帮他们找到恩赐兴趣点,让他们把自己的特长好好地用在教会里。”总结起多年来团契在青年栽培方面下的功夫,分享得兴起的牧师脸上又添了几分自豪。“我们当地的人才还不少哩!找辅导老师对我们教会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
而在结合青年信徒恩赐做好栽培与扶持的基础之上,青年团契还格外强调以“传帮带”与“反哺”的形式,让在灵命以及服侍技能上相对成熟的肢体去带领下一代的肢体,以帮助各位年轻肢体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感受侍奉带来的喜乐与造就,同时也在侍奉中更深地学会谦卑与破碎。
“只有实际参与到服侍里,神的话语才能真正在年轻人身上活起来,对于教会的委身感与亲密感才能真正提升起来。”对于D牧师的观点,在青年团契中接受栽培,如今已经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牧者的J牧师也十分赞同。在他看来,正是多年来长期不断的侍奉中,他亲眼见证了自己与教会在神的带领下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历程,也更深地认识到了教会在当下时代的迫切需要。
今年秋季,J牧师即将继续前往金陵继续读研深造,自然也得到了教会诸位前辈牧长的祝福与支持,“我还是想趁着年轻多多装备一下,看看神打开的更大的世界,我期待我们的母堂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更加复兴。”他如此说道。
后记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身处中国教会的我们能够看到,老牧者、老同工、老信徒——这些“摩西”们依旧是广大基层教会的半壁江山,纵使历经水火荆棘,他们依旧在用朴素且无悔的信心与爱,擎着福音火炬缓步艰难前行。
相较之下,本应为时代接棒者的“约书亚”们却显得着实有些姗姗来迟,也使得这炬火苗不由得在接棒之交随着时代劲风而不断摇曳。虽然相信在神的大能看顾掌管之中,这束福音的圣火必不致熄灭,且将永远接续传递,但笔者仍然期待,能有更多沉睡及迷失的“约书亚”尽早苏醒折返,起身快跑,带着青年的热血与聪颖接好火炬,奔向天国之路。
而借着上述这些青年团契的种种尝试,我们得以窥见青年一代基督徒在解构主义、自由主义盛行的当下,其灵魂深处中对于爱与真理的不懈追求与渴慕,也看到了团契牧者真正以俯下身子、谦卑破碎的心去服侍这些灵魂时得着的火热回应。
因此,作为万千“约书亚”的属灵摇篮,希望更多青年团契的带领者能够努力回到圣经教导之中,走出躺平怪圈,结合时代潮流,在圣灵帮助下追寻适合教会状况的青年灵魂坚立之道,从而让更多年轻血液在爱中得造就,在真道中得智慧,在侍奉中得力量,最终成为蒙神悦纳的“真青年”,亦成为后世教会与更多灵魂的祝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