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本土化的教会牧养之流动人口的牧养建议
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简称“报告”)。报告中统计,2023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达到2.47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主要向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平均年龄为29.3岁。可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也给教会牧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流动人口的教会牧养有以下建议。
一、流动人口牧养需求是多元化的
流动人口主要指的是人不在户籍所在地,这类人生活没有归属感,像是在流浪或者漂泊,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情况。
1.流动的农民工群体需要牧养扶持
现在的农贸菜市场,很多是外地的农民在这里做生意挣钱。他们在外地租房子住,在市场卖菜,孩子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既产生流动人口的牧养需求,也产生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牧养需求。生活在异地陌生的地方,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当地文化与生活,一心想着赚钱回家盖房子或改善生活。老人长期带着孩子,只能供应基本生活,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这些流动人口需要爱、陪护,需要灵魂的牧养。
还有最近几十年房地产行业火热的发展,城市建设建筑工程不断,挖路建房没有停止过。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多是中西部省份往东部省外输出。他们长期吃睡都在工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孩子、老人留在农村老家。与城市中菜市场农民处境相同,他们融入城市困难,赚钱预备回到老家农村修房,期待生活质量的改变。可是,常年的劳动使得他们的身体透支成重疾,几十年的积蓄也许不够医院一个月的住院开销,这样的困窘危机屡屡出现,到处募捐救命的事情频频发生,这些流动人口需要关怀与牧养。
有的农民在城市开厂、做企业,还有部分农民拆迁以后,不仅有房有车,孩子、老人也一同在城市扎根下来。这种情况常见于城乡结合地带、郊区,具有繁荣的社区及配套生活设施。他们可以快速适应城市生活,但是与城市经济、文化等融入还是有个过程,也有软弱、失落、迷惘的地方,需要教会的关怀和扶持。这些群体在融入城市生活时,遇见的实际困难很多,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都需要牧养帮助。
2.城市户籍流动人口需要牧养扶持
还有一些人拥有城市户口,为了人生梦想去沿海地区或者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打算之后再回到户籍所在地养老。有部分人闯荡成功衣锦还乡,也有人失败以后,融入不进去当地也不愿意回去家乡,两头落不了地。城市中贫穷的人大有人在,有些下岗双职工为了重新就业,只好去外地到处打工,做保姆、钟点工等。还有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去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做漂流族。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很多拥有城市户口的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就业环境、创业白热化的竞争,更加彷徨、迷茫。迫于就业、城市买房、购车按揭贷款等压力,好多年轻人恐婚或者结婚后干脆丁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总的来说,这个世界的财富规律永远都是二八开,有20%的人赚到钱,另外80%的人都是平民。部分城市贫民被边缘化,灵魂很软弱,这也是近几年抑郁症患者飙升的原因之一。而且在抑郁症患者中青少年占比一半,他们为了更好的就业前途,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研究生面临着学业的高度挤压,包括高知群体,患抑郁症自杀的也不在少数,喘不过气的灵魂迫切需要牧养扶助。为了快速致富,更有些人参与到吸毒、贩毒等非法经营中,堕落迷失于城市里的各种欲望中。面对时代的各种变化,很多软弱、游离、迷惘的灵魂需要教会的牧养扶持。
3.急剧增长的老年流动人口需要牧养扶持
中国进入全面老年化的社会,老人随着儿女流动,帮忙带孩子,也往返于各大城市。经常看到跳广场舞蹈的老人里,有本地城市人,也有各种口音的外地老人,大家在充满流光溢彩的城市中彼此认识、摩擦、交融。老人为孩子们劳碌奔波,有的老人老伴过世的早,自己孤独的生活,还有些是独生子女的老人,孩子意外身故成为失独老人。这些肉体衰老、病魔缠身、灵魂软弱的老人,需要牧养扶持。
二、流动人口的教会牧养的建议
1.建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牧养体系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流动人口,通过开展语言培训、职业培训、心理辅导、创业孵化等活动,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团契生活中,为青少年和老人创造家一样的归宿感,实际事工需要情景化地牧养,必须平衡多元化和个性化牧养的需求。
2.加强社区建设
教会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与流动人口建立联系,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区这个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比如,现在大力提倡的社区养老,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实际困难,送米送油,生病陪护等,尤其特困、失独老人、孤寡老人、孤儿等,需要特别关注和跟进。
3.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流动人口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当地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促进文化融合和社会和谐。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座谈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增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目前城乡结合地带的小区文化活动很丰富多彩,看到老人们参与唱歌、跳舞、下棋等,好生喜乐。
4.培养专业化的牧养团队
针对流动人口的教会牧养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牧养团队来承担。这支团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心理咨询辅导、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的牧养服务。
5.加强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
教会可以积极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共同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牧养服务。通过参与政府的社会服务项目,与其他慈善社会组织合作等方式,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水平。
6.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分享下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一起案例。来自外省的Q弟兄,从小父母双亡,几个弟兄姊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在全国流浪几十年,做过很多艰苦的工作。他今年到成都工作,突然有一天四肢麻痹站不起来,是中风的前兆。可是,之前在农村没有买过保险,没有一家公立医院收他。最后,教会牧师迅速联系主内的医疗机构,收治以后对其针灸、用药,教会肢体们也经常来探望,对其进行悉心照料,终于该弟兄慢慢康复了。建立与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可以切实帮助需要医疗救治的流动人口。
7.搭建城乡经济合作平台
在某些城市教会经常看到生活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工常年游走于城乡两地,于是教会就组织资源帮助他们销售那些滞销的手工艺品、鲜花饼、水果等,还定期开展书画拍卖,把资金捐助农村的教会,更有牧师搭建电商平台,把城乡资源整合起来。牧养这些肢体,除了给他们提供温暖如家人般的关怀,还可以在城乡之间搭建经济合作平台,给予切实的经济扶持。
小结:
在基督里永远有盼望,危机总是与机遇共存的。虽然撒但如张开口的狮子,在地上往返走来走去,到处寻找可吞吃的灵魂,但正如《启示录》14章15节所描述的,世界到处都是熟透的庄稼,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福音复兴的时候来临了。 总之,针对流动人口的教会牧养工作需要持续性、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