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西藏是以信奉藏传佛教为主的地区,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寺庙。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芒康县上盐井村,坐落着一座精美的教堂,成为西藏宗教建筑的另类。
早在17世纪初的古格王朝时期,天主教就进入西藏,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此立足。而近代天主教则是在1865 年传到盐井,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
随着他们的福传,当地开始出现了一些信徒。1865 年,他们从贡格喇嘛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教堂,有十五间的住宿。后来又盖起了非常壮观的西式教堂。从此教徒们慢慢聚集在上盐井落户,教堂也随之逐步扩大。此外传教士还引进各种技术,改善民生,从而让加入教会的人日增。
当时四川甘孜的康定、道浮、芦霍、巴塘等都有了属于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区,他们大力支持盐井教堂的建设,并设立了藏文学校,以培养进入盐井的传教士。这对盐井教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盐井教堂第四位本堂神父叫尼德龙,他的成绩最显著,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书,而且设立了夜校,聘请本地的老师为信徒授课,让他们认字,自己翻译藏文经书,他的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信徒的文化水平以及对信仰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信徒的增加,从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天主教在盐井蓬勃的发展起来了。
当然盐井教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信仰与文化的隔阂,她们与藏传佛教发生了多次冲突,喇嘛甚至组织武装,对教堂进行攻击,其中就有七位神父遭到了杀害。1940年,盐井教堂更是被武装僧人占用,教堂也被刚达寺非法占用。
1951年,天主教信徒向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申请,希望能够恢复教堂。新中国秉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经该委员会主任邦达多吉等人调解,教堂再度成为天主教徒的活动场所。虽然在特殊年代期间,教堂遭到了损毁,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正式恢复。并在1987年建立了现在的教堂。
重建后的盐井教堂,由四栋建筑构成,其中最大的一栋建筑是教堂大厅,推门入内,只见里面的空间很大,足有数百平米,高高的穹顶,以金色为主色调,没有复杂的彩绘,也没有精致的雕塑,相对比较简约。这在以雄伟华丽著称的天主教中,是较为少见的。
目前,当地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信奉天主教,现有一位当地藏族神父主持教务。吟诵译成藏文的《圣经》。信徒由神父取名,全是教会圣徒的名,而红白喜事也按天主教的仪轨进行。此外教会也逐步与当地文化融合,除了过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外,同样也过藏族的传统节日。这是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美美与共的见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