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牧者专访】制度管理与信徒代表素质培育助力堂委换届平稳成功

堂委治理是中国教会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独有的教会管理方式,堂委会和堂委主任的权力和影响力在不同教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可以是一切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机构,也可以是辅助教牧团队的行政部门。不论哪种模式,堂委和堂委主任的正确选拔和顺利换届都影响着教会接下来几年的同工关系、行政管理和事工发展。

与其重要性不相符合的则是各地换届中出现的乱象与问题:选举中拉帮结派;形式上换,但实质没换,上一届堂委和堂委主任的决策权威依然凌驾在新一届之上,信徒只认老人,不信新人;选举过程公平,但获选人的素质和能力却无法满足所在位置的需要……一个传道人曾直言,教会九个聚会点的换届,没有一个是不发生矛盾的。如何实现换届过程正义和结局理想,是很多教会需要解决的困境。

X长老是东南一所镇级教会的前任堂委主任,近期领导本堂换届工作顺利完成,笔者从交流中得知,坚持完善制度管理,培育提升信徒代表素质是换届工作得以平稳进行的两大关键。

堂委和堂委主任掌握着教会资源,小到请客吃饭,大到决定事工、任命同工,都与权力和资源链接,容易导致腐败,于本人和教会不利。X长老主张,“制度是笼子,要把权力的欲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在2009年担任A堂堂委主任后,他开始着手制定堂委选拔和换届制度,经历实践、试错、修改,发布《教会章程》,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堂委制度,包括委员人数,任期年限,资格,守则和劝惩。

《章程》首先言明该堂堂委会的性质与责任,“堂委会是信徒代表会议授权的执行机构,是本堂一切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堂委会所制定的一切工作计划必须围绕:使教会更增长、更健康、更荣神、更益人这四个核心目标。”

堂委委员视选举情况,维持在11-17人之间,太少容易导致权力集中,无法保证各方面事务和声音得到表达,太多则引发决策臃肿。

委员和主任资格说明中,除需要灵性成熟、生活得到见证、爱国爱教、坚持民主法治外,还对年龄和教牧能力提出要求。堂委委员男性满70周岁(女性满65周岁)不能留任,满65(女性满60)不能再被选入堂委。主任当选年龄不得超过65岁,且五年为一届,最多只能连任两届。另外写明,委员原则上应是本堂事工负责人或圣职人员,而堂委主任必须具备相当的教牧恩赐和教会管理经验。在实际选拔中表现为,教会圣职人员为新一届堂委会当然委员。

《章程》中《纪律》一篇对堂委委员和主任详细列出十条守则,包括“尊重教牧人员及其教务活动,不可横加指责”,“不得争名夺利、拉帮结派、制造分裂”,“不得私自向境外团体或个人索取钱财,损害教会声誉”、“不得私下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或人云亦云,搬弄是非”,“会议上有不同意见时,应对事不对人,不得吵架或进行人身攻击”等。堂委主任不可出现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工作失职,生活作风问题等。若出现以上问题,堂委会有权视情节轻重对委员和主任提出劝诫、劝退、开除或罢免,并交由信徒代表会议通过。

制度忌高言大语,只讲原则不具实践价值,但A堂以上条例“弹无虚发”,处处有其针对点。

其一,由《教会章程》可知,该堂的堂委会具有教务和行政工作一切事务的决策权,在管理结构中处于至高位置的这类堂委会,在一些教会会因为权力集中,出现不懂教务的人把持教会甚至凌驾于圣工人员之上的不良现象,而该堂令圣职人员当然入选堂委委员,要求委员尊重教牧人员的纪律条例,和对堂委主任教牧能力的要求等,旨在避免此类问题。

其二,很多教会领导层年龄偏大,要将权力和责任平稳过渡到新一届堂委和主任特别是年轻一代。X长老在《堂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教会要与时俱进,“事工发展遇阻的基本原因,就是教会领导层思想滞后、僵化。”年龄大并不代表思维僵化,但X长老肯定年轻人在接受和利用新理念和方法上的优势,也关注年老者在身体素质上的力所不及。若没有制度,老一辈或出于私欲,或因为信徒信任,难以走下领袖位置,为此A堂规定男性65、女性60不能再被新选为堂委,超过65周岁不能被选为堂委主任。这是结合国家法定职工退休年龄和平衡教会实际情况划出的界限。同时留任年龄延至男性70岁、女性65岁,也让老一辈委员有一届时间,有可能留在委员会中,为新一届委员会提供过渡阶段所需的经验和助力。

其三,权力约束与监督。不得超过两届任期的制度明确后,X长老两次卸任堂委主任,2019年重新当选,2024年由于超过65岁,失去候选资格,他表示,“制度的第一要素是限制自己。”年龄和任期让教会管理始终成为公权,而不被一人或小部分群体垄断。《章程》中纪律一节也在诸如财务、作风等方面对委员和主任做出监督。

如此规定确实会避免大家长、独裁式领袖的出现,但也有可能导致一个有能力、得见证的领袖被换掉,引发事工和管理失误。X长老深得信众和堂委支持,在换届之际也曾有人建议修改《教会章程》,提高主任候选年龄。对此X长老表示,“这是短视,之后难道有人想继续做,就还要改章程?教会章程轻易不能改,章程要约束所有人,特别是决策者。”

“你们看到的是我一个人的恩赐和阅历,但现在上帝已经不再使用一个人支撑教会。”他指出,有能力的领袖是有必要的,可能短时间内推动教会发展,比如十年二十年,但教会最终要靠团队和制度管理,而非依靠某一个领袖。上帝要发挥团队力量,削弱个人作用,把荣耀归给上帝,这有利于一个教会长期发展。

对于可能出现的班子不稳定及领导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X长老表示,首先坚持使用工作报告制度,每一个堂委主任都有义务向信徒代表作本届堂委工作报告,接受信徒代表监督;其次他直言,对于确实对教会有贡献的领袖,即使不做堂委主任,也依然会是信徒心中的精神领袖,并非“一下来就什么权威都没有了”,此时他要学会放权,放平姿态,以“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的心态,使用自己的权威和经验,协作支持新领袖推动教会事工。

除了《教会章程》的规定,为保障选举公正,A堂也配套出台《堂委会换届选举会议选举办法(草案)》。以选举堂委主任为例,多数教会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由堂委委员直接选举,但有内定嫌隙,容易引发纷争;第二种由所有信徒一一投票,比如领圣餐礼的同时领选票和回收选票,但信徒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不识字,有些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不够,还有可能出现贿赂选票的情况;X堂作为一个拥有1000多会众的教会决定使用依托信徒代表大会的代议制,先由片区、事工各推荐5人作为信徒代表候选人,公示候选人名单,等待信徒反馈,堂委会据此确定信徒代表最终名单。预备换届时,上一届堂委委员于换届日前六个月推荐主任候选人名单,公示得到信徒反馈,确定最终候选人。举行换届仪式当天,由得到信徒认证的信徒代表以不记名、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新一任堂委主任。

此外,《选举办法》的几处细则也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比如参加投票的信徒代表必须超过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含2/3),一些教会实行信徒代表选举制,但不规定出席比例,则选举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信徒的意愿;收回选票多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无效,若选票和弃票总和超出投票人数,显然出现计票失误;主任候选人的选举并非一次定江山,有些教会以得票最高者当选,但按照X堂的规则,得票最高者同时必须得票过半(含半数),这表示他得到了大部分信徒的认可,才能一轮当选,若无人选票过半,则取票数多者前两名进入下一轮选举,此轮高票者当选。大会选举必须设置计票人2名,监票人2名,总监票人1名,计票员和检票员不可为候选人,且必须在当场由信徒代表鼓掌通过。

最终,堂委主任候选人的选票分布和结果,也确实证明了以上章程、办法的成功。出席换届大会的信徒代表74人,请假5人。三位主任候选人当中,一位为服侍二十几年的C长老,以超过半数的43票当选;一位是教会青年团契和文宣事工的负责人,获得24票;另一位也是教会的圣职同工X弟兄,得7票。三人恰恰代表教会信徒的三个年龄段,50-60岁,40岁,30岁,选票不过于集中说明每个代表都有表达自己的主张,各个年龄段的心声得到反映。C长老当选,是大家对他服侍和经验能力的认可,但票数刚刚过半,“也让他学会谦卑”;X弟兄虽是X长老的儿子,但代表们并未偏颇,表明他们是为公着想。A堂已然符合长老所愿,与家长制、家族传承式的教会模式完全不同了。

明晰、全面、实际的章程和办法尽可能保障了选举的民主透明,其结果无疑会得到信徒代表和广大信徒的服从,但程序合理不代表当选人选一定最优。由X堂的管理架构可知,信徒代表大会是权力机构,它通过选举将权力赋予堂委委员和堂委主任,后者代为行使决策和执行权。要想选举结果最终对教会发展有利,则信徒代表不能滥用选举权,要有能力、有想法,分辨何人才是教会发展所需要的委员和主任。X长老指出,这次换届选举之所以人选如此成功,与教会一直以来提高信徒代表素质的工作分不开。

信徒代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教会领袖,是信徒跟随的榜样,培养领袖不能只依赖祷告,祷告虽好,但在信仰不够成熟的时期,容易导致自高自大,引发争吵,唯有学习能带来谦卑,越学习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信徒代表从信徒中来,该堂从2009年开始建设学习型教会,提出“教导使命就是大使命”的口号,确立教会方向,营造学习氛围;邀请周边大学老师来堂内教导,培养学习班所需要的老师;连续14年开展大众查经班,扫盲班,老年查经班。至今信徒1000多人,周间参加学习人数达1000多人次,信徒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信徒代表由事工和片区组长推荐产生,往往都参与小组和事工服侍,A堂在《教会管理手册》中规定《同工学习制度》,组织讲道人培训、堂委会委员培训、小组长培训,鼓励所有同工在各自所服侍的事工内,原则上每月安排学习会一次。

通过以上学习,信徒代表的民主法治意识、制度管理意识、文化知识、神学认识、圣经理解、品德修养等都得到提升,选择堂委委员和堂委主任时,自然从小我中走出,也不再一头雾水,才有可能选出符合平日教导的、对教会管理和发展有益的人选。

从换届谈及教会治理,X长老最后以“道”与“术”的概念作为总结。“术”是方法、制度,教会领导层一定要打开眼界,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堂点无论大小,都要有依制度管理的理念。制度就是地基,有它教会才会长久发展。但制度总是应运而生,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它永远是不完美的,“道”则是完美的,如果有道,什么方法都有机会行得通。提升信徒素质,提升领袖自己对道的理解,用圣经的智慧和耶稣的生命治理教会,没有管理,也可以实现最好的管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