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游记】韩国基督教历史博物馆:民族独立史中基督徒的牺牲与参与

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在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通相融之处,而就近代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而言,中韩两国更可谓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袍泽战友。回顾这段艰难的历史,在韩国民族独立运动中,基督教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2024年3月1日是韩国三一独立运动105周年,在此前夕,笔者有机会与几位好友共同前往韩国进行了一次历史巡礼之旅,在位于首尔市区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以及位于崇实大学校内的韩国基督教历史博物馆,笔者不仅近距离触碰了这段有关抗争与牺牲的历史,也更切实领略到了跨越文化与语言阻隔的福音大能。

回顾朝鲜半岛19世纪末的福传历史可以发现,基督教尤其是新教进入朝鲜的时间,正是其半岛局势剧变并恳切寻求出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传教士秉着“自治、自养、自传”的传教策略,携手韩国本土自立传道人,借助韩国本土文字谚文译成的《韩文圣经》,着重通过平民教育手段在半岛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基层宣教运动。

正是在这过程中,福音不仅以本土化的形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将平等与自由的观念扎根在了许多韩国民众的内心之中,为后续的民族独立运动打下了美好的根基。

而就半岛时局形势而言,地处东北亚战略要冲的朝鲜半岛在这一时期却深陷俄、日殖民利益争夺漩涡之中,不仅整个半岛沦为日俄战场,更是在之后开始逐步滑向全面国土沦陷及主权丧失的深渊。

民族危亡之际,半岛的仁人志士就已纷纷挺身而出,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以及国土光复的战斗当中,而在这其中,基督徒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甚至成为了引领民众意识觉醒,共事民族救亡的强心剂与播种机。

觉醒先声——由《独立新闻》展开的民智启蒙运动

在韩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1号展厅中,陈列着《独立新闻》报纸刊物的韩文及英文原件。而在这两张发黄的单页报纸背后,是韩国早期爱国基督徒努力唤醒同胞的努力与疾呼。

lQDPJwFK539uLZHNEADNBzSwDA_hfhcLmHMF5u4TKQUvAA_1844_4096.jpg

《独立新闻》是半岛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民间新闻报纸,采用谚文与英文发行

甲午中日战争中,晚清耻辱性的溃败让奉行了数百年“事大主义”的朝鲜王朝对于曾经的“东方老大哥”完全失去了信心,从而决定将目光转向西方,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借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进而促进朝鲜真正成为不被任何国家奴役的完全独立国家。尽管在改革期间,朝鲜政府的改革方针仍旧受到了心怀不轨的日本殖民侵略者的暗中操控,但是客观程度上而言,此次改革着实是朝鲜半岛向近代化探索迈出的坚实一步。

而在这一时期,以旅美基督徒知识分子徐载弼为代表的开化派人士决心抓住这一改革时机,借助新闻舆论唤醒民众,广开民智,从而让朝鲜民众都能够对于民族独立、平等自由等观念建立起紧迫认知,真正实现民族自主。

为此,1896年,徐载弼自美返韩,主导创办了近代韩国第一份民办报刊《独立新闻》作为舆论阵地。为了让思想能够更加深入到广大平民阶级,报刊采用了全谚文内容呈现,让许多未曾接受过儒学教育,不识汉字的普通百姓也能够掌握欧美国家的前沿思潮。

创刊之后,徐载弼博士亲自担任主笔,立足基督教精神,在文章中向读者展现了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多元内容,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同时痛斥当时沙俄殖民侵略者对韩国主权的侵犯,并对王室守旧派势力进行尖锐批驳,也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

据徐博士自述,他每逢周日前往公园演讲时,群众便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声援,“此种群众觉醒的景象,不仅惊吓了皇帝和顽固的守旧派阁臣,而且使为本国利益而在明里暗里活跃的列国使臣们也大为吃惊。”

尽管《独立新闻》在创刊仅两年多之后就因守旧派势力联合外部势力的联合反对而停刊,但是这份由基督徒主持创办的进步刊物却促进了半岛内外许多韩人进步基督徒的联合,也激发起了许多韩国普通民众的独立抗争的认知与热情,成为了唤醒半岛掀起独立浪潮的觉醒先声。

用血肉身躯献给独立事业的基督徒们

20世纪初期,大韩帝国在软弱的末代王室以及“韩奸”总理李完用的操持下,先后于1905年及1910年与步步紧逼的日本殖民侵略者签署了《乙巳条约》《日韩合并条约》,也将韩国逐步推入了长达35年的沦丧深渊之中。

自韩国沦陷后,日本殖民政府开始在半岛施行奴化教育,计划从文化、思想等层面抹杀韩人独立思想。而这一时期,无数觉醒的独立斗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担负起了挽救危亡重任,成为了带领引导半岛人民脱离日寇奴役迫害的平民“摩西”。

安重根

在首尔市著名地标南山塔下,静静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像,他身着朴素西装,右手振臂,庄严凝视着远方。他就是被中国人民与韩国人民永世铭记的抗日英烈——安重根义士。

lQDPKH63KlAVE1HND6DNBwiwS0AuCbWvJ_AF5u5Ho_0MAA_1800_4000.jpg

与首尔南山公园相邻的安重根义士纪念碑

安重根于1879年出生于一个朝鲜名门家庭,其祖父与父亲都是两班文人阶层,这也让他自幼建立了深厚的汉学文化储备与更为博大的胸襟。

在安15岁时,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其与父亲共同协助朝廷开展了叛党镇压活动,也因勇猛表现受到赞许。然而事后,安父却受奸人诬害,受到朝廷追缉,随后便独自逃往了明洞法国天主教圣堂以躲避迫害,并在此居留期间接受了基督信仰。风波过后,安重根同样受到返乡的父亲影响,也开始接受天主教信仰,并于1896年正式受洗,基督信仰自此成为了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他日后提出“爱天、爱族、爱人”的东亚和平论的理论源泉。

信仰之后,青年安重根痛心于国家被列强任意宰割的现状,一直致力于兴办西式教育,启蒙救国的活动。但是在得知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动用武力强取朝鲜半岛政权,并以血腥手段镇压反抗军民后,他决心投笔从戎,用武装力量对抗殖民侵略者。此后,安重根积极参与爱国韩人发起的义兵运动,并带领部队与日军积极抗争,争取民族独立。

在长期抗争过程中,安重根逐渐在义兵战斗失利的教训中总结出,东亚战争乱局、半岛国土沦丧、韩人光复难求的一切根源归根结底就是人心中的傲慢、争竞与不合的罪性,而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作为造成当下乱局的直接罪魁祸首,如果不加以正义制裁,并以此唤醒广大东亚青年,整个韩国乃至东亚都将势必难逃灭亡命运。

于是,在1909年10月26日,在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后,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用怀中藏着的手枪击毙了伊藤博文,也正式打响了韩国民众惩戒侵略分子的第一枪。此事件之后,韩国国内爱国人士对于在韩傀儡政权及日本殖民政府高官的刺杀活动开始大幅增加,不仅打击了日寇在殖民地的嚣张气焰,也极大振奋了半岛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热情。

lQDPJxABHx5ub9HNBzTNEACw_hBqcTtPicAF5u5e-jE_AA_4096_1844.jpg

安重根义士在旅顺监狱中的遗墨,现存于崇实大学韩国基督教历史博物馆

刺杀事件发生之后,安重根义士从容被捕,并在就义前夕于旅顺监狱中先后写下了《安应七历史》《东洋和平论》《韩国人安应七所怀》等多篇为民族独立,恢复主权呼号的著作。尤其是在《韩国人安应七所怀》一文中,他借上帝的创造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并以此鼓励各国人民应当“各自秉持天赋、崇尚道德、消除争斗之心,在各自的土地上安稳地享受生计,共享太平。”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安重根义士基于基督信仰的和平观念。

三一独立运动

安重根义士的义举如同星星之火,燃起了中韩两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烈焰,更是让韩民族的独立抗争运动看到了璀璨的亮光。而在此之后,已经实现本土化并伴随着韩国人民共度难关的基督教愈发成为了唤醒、联合、保护乃至引领民众的“民族之灯”,并在1919年的三一独立运动中开始照亮被日寇阴云遮蔽下的整个半岛。

早在三一运动爆发之前,日本殖民政府就早已加紧在半岛实施野蛮殖民管治,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施行全方位剥削,而韩国基督教会也从沦陷之日起就借助兴办民族教育、组织群众集会、发展政治团体、策划暗杀活动等多种形式发起了针对性的民众抗争运动。不仅如此,在教会内部,基督徒也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与殖民者进行着抗争。

据《韩国独立运动史》记载,1905年冬,大韩基督教长老会组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救国祈祷集会,数千民众共同参与了此次祈祷活动。在此之后,救国祈祷集会在各地教会的积极联合之下,规模愈发扩大,逐步演变成为全国性教会祈祷运动。与此同时,在日殖政府推行韩文禁令的高压政策背景之下,韩国基督徒们依旧坚持在教会秘密聚会中用韩语进行礼拜与祷告,为保存民族文化脉络做着自己的努力。而在聚会礼拜之余,各地教堂还为许多抗日志士以及进步青年提供聚集及宣传场所,提供遮盖与庇护。

而教会如此不畏强权的抵抗运动自然也让日寇愈发憎恨,进而对教会施加更多迫害。1915年,日本朝鲜总督府先后发布《布教规则》以及《改定私立学校法》,严格管制及审查教会及教会学校的正常聚会教学活动,日本宪兵及警察也时常冲击、破坏教会。但日寇的加紧迫害不仅没有起到分化作用,反而进一步成为了韩国教会同心联合的契机。在三一运动爆发前夕的1918年,朝鲜长老会与监理会在汉城联合创立“朝鲜基督教长老会、监理会联合会”,其也在三一运动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lQDPJxfRGdNJcdHNBzTNEACwNy_Yl4VyAtYF5u53D4NOAA_4096_1844.jpg

陈列于韩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油印版《独立宣言》

1919年3月1日,以离奇猝亡的朝鲜末代皇帝高宗李熙国葬仪式为导火索,韩国基督教会16位基督徒领袖联合17位佛教、天道教爱国人士共同起草签署的《乙未独立宣言》在涌入京城参加悼念仪式的民众大潮中开始爆发式传播,并瞬间点燃了整个半岛民众的反日爱国热情。短短数日内,北至长白山下的平安道、南至东海之滨的京畿道,都爆发了“万岁示威”的爱国游行运动。

在三一运动中,基督徒不仅是发起者、领导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据统计,在运动持续的两个多月之中,民众集会活动在半岛全境共311个地区爆发,其中由基督徒直接主导及参与主导的地区达1/3。也正是因此,韩国基督教会亦背负上了更加沉重的血泪十架,不仅教堂与教会学校遭受日寇破坏,数千基督徒也被日殖当局逮捕,遭受拷打甚至枪决,而被韩国民众誉为“韩国的圣女贞德”的基督徒学生柳宽顺,正是在狱中遭受酷刑献出了年仅17岁的宝贵生命。

虽然三一运动仅持续两月就被日方武力镇压而告终,但是其却为苦难逼迫中的半岛人民带去独立光复的鼓舞与激励,也极大促进了基督教在韩国民众中的认同感,在此之后,基督教不再是游离于民族苦难之外的“看客”,而是真正参与到国家奋进历程中的“同行者”,并在一代又一代有名或无名的韩国基督徒的侍奉与倒空中更深地融入进其民族血液之中,成为了造就近现代韩国发展崛起的力量根源。

在苦难中与基督同行

在展馆参观中,一位韩国基督徒友人的介绍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韩国在历史上遭受过太多的欺压、失丧与创伤,因而造就了以“憾”为内核的民族文化,也让他们能够带着渴慕与恳切的心抓住每一个得着拯救的机会。而正是在整个民族最为苦难的关头,基督的福音来到了这片土地,给韩国人带来了新生的慰藉与盼望。与此同时,在福音中,深刻领悟着“憾”的韩国人又能设身处地地体察到十架上的主耶稣在爱里的迫切与遗憾,因此,他们能够以更加深沉的情感与珍视的姿态去看待这份来之不易的救恩,并带着热忱回应之心投身到民族的救赎、新生与复兴的探索之中。

诚如这位弟兄所言,回顾韩国从近代民族独立斗争到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每一历史阶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总能透露出一股独具半岛特色的、在抗争中锐意奋进的磅礴生命力。而这份生命力形成的背后,离不开始终与韩国社会同行的信、望、爱以及正义的基督教精神。


部分史实资料参考来源:

安重根义士纪念馆(안중근의사기념관)介绍页面

王青:《基督教与朝鲜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3月31日

朴英姬:《论韩国基督教会在“三一”运动中的作用》,《韩国研究论丛》,1998年2月28日

韩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及韩国基督教历史博物馆展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