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服侍经验谈:以三大职场智慧反哺教会服侍

“教会和公司当然本质上是不同的,教会依靠内驱力,公司靠的是功利性的奖惩,但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东南某城区中心堂一位核心义工泽亮如此说,教会教导他如何做人,让他明白怎样在职场做基督徒,而他也将在职场中锻炼出的组织管理、为人处世、项目发展方面的经验智慧,应用到服侍中,革新事工面貌,促进教会发展。

设定规范,高效使用人才,提高服侍效率

对于大部分教会的日常运转来说,少数全职同工负责圣言宣讲和灵性牧养、制定方向与计划,而大量义工或兼职同工则承担起贯彻计划的具体工作,活跃在机构的各个触角中,包括探访、诗班、小组、团契、接待、清洁、保安、消防等等。

义工通常把在教会服侍看作使用自己的恩赐服侍上帝,教会认为这是得到祝福的位置,同时也是实践团契相爱的机会,于是服侍时间越多越好成为了部分人的呼声。但义工群体逐渐多元,面临的生活压力和能贡献的空闲时间不一,加之教会事工多样,令服侍作为团契功能的重要性下降,提高服侍效率就成了许多人的诉求。

“我晚上6点下班,坐车一个半小时到教会,”一个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愿意参加乐队敬拜,但“希望晚上排练的效率能高一点”。

泽亮所在A堂参与诗班练唱的义工也有类似困扰。“有些人习惯散漫练习,拖两三个小时不成问题,但也有成员会因为浪费时间而苦恼。”以他为例,与二十年前以务农、经商为生,或子女成材、几近退休的部分兼职同工不同,他40岁左右的年纪,职场打拼和子女教育要求他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迫使他必须奉行“一小时能完成的事情不要拖到两小时”。

作为拥有四五千员工的大型公司的财务,泽亮明白规则和奖惩将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懈怠。他为青年诗班设定几条规范,不能迟到早退,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将诗班分成两队,建立评分机制,违反规定扣除一定分数,半年总计,分数低的一队接受“惩罚”——负责平时青年团契活动时或其他事工所需要的服侍工作。

职场的管理智慧,其一在规则,其二在人才利用。泽亮希望,教会服侍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做到“人尽其才,人人有事做”。

“什么声唱什么调,我不是专业人才,当然不知道——但我知道谁知道。”泽亮说,带领的人不一定是专才,但一定要是伯乐,能发现别人的恩赐,合理分配工作,让人人可以发挥优势,人人有事情做,“不会有人忙得喘不过气,有人觉得没参与感。”

广泛学习,慎重推动事工创新

墨守成规、没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没有未来,教会事工也要根据环境和信徒的需要做合理的创新。

A堂建堂已有35年,是城区中的老牌教堂,牧养和管理怎么做,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但城区中心转移,新城和新城中心堂兴起,A堂的一些“传统”也变得不合时宜起来。

比如介绍教会聚会和活动时间势必依靠一对一口传,圣诞节、复活节一律表演节目,圣诞礼物一定是20多元一箱的达利园……泽亮认为,传统守旧背后透露出敷衍懒惰,以选礼物为例,按照惯例意味着不愿花心思,信徒对礼物是否有惊喜和期待感不重要,只要完成任务即可;新礼物还涉及花费是否一致,花销变动还要向教会领袖解释。泽亮进入堂委会后,从网络和周边教堂搜集信息,结合信徒习惯,又比较价格,去年将圣诞节礼物更替为水果、贺卡、教会信息和聚会活动介绍卡片,该卡片又自然成为能发放给新人的信息卡。

他又与青年团契成员一起创新庆典活动内容,比如几人一起模仿街头采访,询问大家对圣诞节的理解和印象,制成短视频作为圣诞节目之一,又比如他发现信徒对复活节的意义并不非常了解,就在网上找到复活节的介绍视频,在庆典节目前播放。如此这些,他说都是公司年会给他的启发。

谦虚作人,兼具权威和亲和力

作为一个来到此地打拼的外乡人,泽亮深知在公司中谦虚作人的重要性,他说,“作为新A城人,特别是作为年轻人,你要更加谦卑。”

教会弟兄姐妹间的合作也是如此,他平时与大家和睦相处,建立维持亲近的关系,这样再青年诗班有事情不能按照轮次参加主日献唱需要邀请其他诗班帮助时,也会更加顺利。毕竟,对方出于爱教会的心愿意施以援手是对方的爱心,但自己也因为麻烦别人而心怀愧疚与感恩,若彼此间又有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付出也会更加甘愿且开心。

职场领袖的身份也让他看到,事工的负责人要兼具权威和亲和力。权威来自以身作则,让人可以信赖,相信自己是可以跟随的人。亲和力则是不高高在上,反而愈加温柔谦和。

“周一到周五献给公司,周六周日献给教会。”泽亮从只愿意轻轻松松参加礼拜,到愿意为教会奉献宝贵的空闲时间,根本在于生命在真理和圣灵的浇灌中成长,契机则是看见老一辈牧者、同工辛苦服侍的身影心志。

“我看到了榜样,”泽亮说,“心疼她们,年纪这么大还可以这么侍奉,何况我们年轻人。”愿爱教会的心一代代传承,越来越多的义工受感加入,共同服侍,得到祝福,也祝福他人。

(文中人物为化名)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