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中海中的袖珍国家,为何一直战乱不断?
在风景宜人的地中海,有这么一个面积仅316平方公里的袖珍国家马耳他共和国。她由五个岛屿组成,最大为马耳他岛,面积245.73。这个国家风光旖旎,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马耳他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13世纪时,善于航海的腓尼基人就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但因其独特的地理、战略地位,马耳他在历史上多次易主。公元前8世纪时,这里被希腊人占领,200年后又被迦太基人所控制。
罗马人通过布匿战争击溃迦太基人,于公元前218年统治该岛。在罗马帝国时期,马耳他一直是航海的重要通道。使徒保罗在公元60年前往罗马时,遭遇了海难而来到了马耳他,并在此逗留了三个月。根据马耳他教会的叙事,保罗在此福传,为基督信仰在此发展的开端。
公元4-5世纪时,罗马帝国走向衰弱,汪达尔人与东哥特人分别占领过马耳他岛。到了公元533年,拜占庭帝国将其纳入国土。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穆斯林于公元870年成为这里的主人,并在此推广其信仰。
公元1091年,维京人后裔诺曼人驱逐了阿拉伯人,将马耳他并入两西西里王国。1266年马耳他转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安茹王朝统治。到了1283年又归阿拉贡王国统治。
15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将圣约翰骑士团驱逐出了东地中海的罗德岛。他们只好于1523年来到马耳他岛,继续着抵抗土耳其人的事业。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君主查理五世认可了圣约翰骑士团对马耳他的统治权。他们也在此修建堡垒,作为抗敌的前哨。
1565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出动近4万大军,企图一举攻克马耳他。岛上的数千圣约翰骑士团、马耳他民兵以及部分西班牙人等万余人英勇抵抗。在血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骑士团等顶住了土耳其人的轮番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根据记载:“马耳他发出死亡的恶臭。基督徒幸存者们敲响大钟,向上帝感恩。罗马城的大街上点燃了庆祝胜利的篝火;整个欧洲,一直到伦敦,人们发出感恩的祷告。”马耳他大围攻是欧洲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其遏制了土耳其人对欧洲的入侵。
1789年,拿破仑在征服埃及途中,顺便占领了马耳他岛,驱逐了骑士团。而岛民因为不满法军的统治,于1800年邀请英国人攻占了此地。1815年,根据《巴黎条约》,马耳他成为英国所有。英军在此修建要塞,成为地中海重要军事基地。
二战期间,因着马耳他在地中海上的战略地位,威胁到轴心国军队的北非补给线,因此德国、意大利空军进行了轮番轰炸,导致岛上多数建筑遭到损毁。但英军顽强抗战,取得了马耳他保卫战的胜利,让轴心国的计划落空。
战后,随着马耳他人独立意愿的增强,英国人最终只好答应他们举行公投、颁布宪法。1964年,马耳他获得独立,但仍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1974年马耳他共和国建立,成为著名的袖珍国家。
因为历史上曾被众多民族统治,因此马耳他岛上,存在着多元文化融合的景象。首都瓦莱塔更是于1980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瓦莱塔古城位于马耳他5个岛屿中最大的马耳他岛的东北端马耳他湾的一个狭长半岛上,被分割成两个海军防守严密的天然良港。
瓦莱塔地理位置重要,处于地中海中心地带,靠近西西里。瓦莱塔古城建立于公元前1566年,相继由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圣约翰骑士团统治。在方圆55公顷的土地上耸立的320座纪念碑使瓦莱塔成为世界上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区。”
圣约翰教堂是瓦莱塔古城的地标,她于16世纪时由圣约翰骑士团所建立。教堂从外部看,土黄色的墙面并不显眼,但其内部大量运用了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包括交错雕刻的石墙,描绘了施洗约翰生活场景的拱顶和侧面祭坛。堂中最有名的艺术品是卡拉瓦乔的《施洗约翰被斩首》。这座教堂也被不少人视为欧洲最漂亮的教堂之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