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概要
杨庆球撰写的《俗世寻真:基督教与现代哲学》是一本论文集,内含九篇独立的论文,在同一主题下涵盖了从“基督教的创造论”到“宗教的世俗化”,再到“福音主义”的不同面向。这些不同的面向显示出杨博士在“俗世求真”这个问题上的深刻思考,以基督教的信仰立场审视及批判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及启蒙时期由康德及施莱尔马赫所开启的宗教世俗主义。
该书首先是从基督教的创造论来审视及批判古典希腊哲学。因为作者在思考基督教的创造论对近代科学哲学之意义的时候,联想到古典希腊哲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反面影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是彻底的二元论,将理型世界视为绝对真实,却将现实世界视为流变虚幻,宇宙创造者的理性并不内涵于世界,一切经验的诘问及研究便失去了意义。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将柏拉图的至善者视为“太一”,“太一”产生“心灵”,“心灵”产生“活魂”,“活魂”产生“人”,人对至善的追寻一方面需要摆脱物欲的束缚,另一方面则须透过沉思与“心灵”并最终与“太一”合一。普罗提诺借助神秘主义贯通了天人之路,弥合了柏拉图主义的缺陷。
但这些与基督教的创造论都相去甚远。因为圣经的创造观是上帝从无创造有,世界是被造而非神性的流溢物,本质上是好的。这种创造观从根本上肯定了物质世界。另外,上帝的创造,说明世界是偶发的,其特点在于“依赖的独立性”。世界既被上帝所造,对于上帝当然有依赖性,其意义须以创造者赋予;从偶发性来看,世界既属被造,上帝的神性并不内在于世界,人就不可靠演绎法从上帝找到事物的道理,而必须借助经验归纳才能找到自然界的道理。
上帝的创造与基督的道成肉身使世界与上帝可以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并使基督宗教从僵化的体制中释放出来,而走向世俗世界。在这方面杨博士区分了“宗教的世俗化”与“宗教的世俗主义”。前者是指摆脱宗教制度的牢笼,让自我得与上帝直接交往;后者是指将自我完全突显,凌驾于上帝之上。从前者来说,耶稣及路德都是将真宗教从形式化的宗教释放出来的成功案例;从后者而言,康德将理性与经验切断,最终使得形而上学之理性概念退缩为一种个人的意见,施莱尔马赫臣服于康德哲学,同时为了不使基督教受到康德哲学的批判而将神学的基础从理性转移到感性之上,最终使神学沦为不能判断真假的感情,被英国语言学家艾亚讥为“情绪语言”。
如何回应世俗主义的洪流?布特曼建立人类学的神学,其初衷要使现代人不要因为现代的世界观与圣经古代世界观之间的距离而产生格格不入的误解,以致全盘否定圣经。他将神学从客观世界迁移到人的实存,牺牲了神学的认知性。薛华是基要派猛将,十分重视圣经的真确性,却将一切的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简化为是否持守圣经的问题,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出于信心,但对非基督徒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杜伦斯则要建立神学的科学性,他认为上帝的道乃在历史时空中展现,神学探究便是理性的活动。他对施莱尔马赫将神学减缩至感性活动而大为不满。虽然神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但对杜伦斯来说,上帝并非是由人决定的客体,因人对他的认知乃由上帝主动引发。上帝是客观存在,不随人的心意而改变。
杨博士秉持福音主义的立场回应世俗主义。福音主义的核心便是路德提出的三个唯独,亦可以以麦格夫提出的四要点来概括,即以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最高权威,强调悔改的宗教经验,与人分享福音。福音主义代表者兰姆在其著作中指出神学与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哲学可以用紧密的思维,却没有客观对象,而神学如同科学,是有确实的对象的。对客观真理带来挑战的哲学主要有休谟的怀疑主义,康德的批判哲学及索绪尔的语言学与奎因的相对主义,在回应方面则有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根顿的神学隐喻及巴特的神学语言。杨博士认为林贝克牺牲了宣称的普遍真理,根顿的表述仍未能与主体的意义建立起科学的联系,巴特所谓的“基督教的话语”只能对基督徒产生意义。
福音主义不仅不同于林贝克、根顿及巴特的神学,更是一种能对世俗文化产生道德影响力的神学。在本书的余剩几章杨博士提到了福音主义对社会问题、后现代主义、民主政治及经济问题等的积极回应。这不是说福音主义等同于具体的社会行动方案,而是说福音主义以圣经为基础,能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及议题产生有力的回应。
二、神学反思
反思的点如下:首先,作者认为路德前的基督教神学家乃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但作者也认为像奥古斯丁那样的教父,其思想无论是创造论还是救赎论都不是普罗提诺,而是基督教的。故此,更加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奥古斯丁借助普罗提诺的相关理论建构他的神学,而非受其影响。
其次,作者提到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都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小心而正确的量度,他们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同的代模”。亚里士多德注重形而上学及理性的演绎,认为“万物以其不同的力量,寻找他们的天然位置”,但伽利略更注重宇宙自身的规律,要“寻找自然现象间的数学关系,了解支配自然变化的永恒定律”。从这个角度来说,古希腊哲学确实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改教运动将基督信仰从罗马公教僵化的制度中释放出来,使其进入世俗生活,但后期因着政治、经济及理性主义逐渐抬头等因素,最终使得宗教的世俗化走向宗教的世俗主义,从而进入到了福音主义的反面。在世俗主义的洪流中,无论是林贝克、根顿还是巴特都难以力挽狂澜,唯有重拾福音主义,才能应对。因福音主义在路德与麦格夫所提的要点中显明是基督教的正统主义,同时关注个人的得救及基督教的文化使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