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因着朋友的爱心接待,这对夫妻走进了教会

前不久,在聚会中结识了一对中年夫妻,弟兄面貌魁伟刚毅,姐妹文静柔和,两人间的互动也透露着恩爱喜乐。在之后的聊天中得知,弟兄以前曾从事一份特殊职业,妻子则在医院上班。 

得知夫妻俩的工作背景,大家都感到好奇,纷纷猜测他们信耶稣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经历吧。然而,出乎意料的,姐妹说,他们夫妻能信耶稣,不是因为经历了什么特殊事件,或是自己主动寻求,而是被一个朋友的“爱心接待”感动才走进了教会。 

刘姊妹就职于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十几年前她的一位女同事被公派到新加坡某医院工作,后来就留在了当地生活。此后,二人也没有过多联系了,刘姊妹只知对方在那里信了耶稣,作了基督徒。 

看起来,这两人的人生轨迹就像不会再有交集的平行线,但神拣选人的方式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祂早已为刘姊妹一家预备了一条蒙恩得福的路,而引路人就是这位曾经的同事张姊妹。 

刘姊妹的女儿在上中学时,因成绩优异被选去了新加坡留学。夫妻俩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很难跟去异国他乡陪读,那里也没有熟识的亲友,只能拜托曾经的同事张姊妹代为关照女儿。没想到,对方二话不说竟把孩子接到自家住,没让小姑娘住寄宿学校。 

在家里,张姊妹对孩子呵护备至,平时给自家儿子吃什么,就给刘姊妹的女儿吃什么,还给小姑娘买衣服,过年发压岁钱,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 

在张姊妹的爱心接待中,刘姊妹十六岁的女儿先信了耶稣。孩子在那里的学习、生活都很顺利,也很开心。每回听着孩子报平安的电话,夫妻俩心里就十分感动。在他们看来,张姊妹对自家女儿付出的爱心,超越了普通的友情,甚至亲戚间也不见得有这样热诚无私的爱。张姊妹的好行为,留给了这夫妻二人对基督信仰的第一印象。 

不久后,夫妻俩趁着孩子放假也飞到了新加坡。在张姊妹家,夫妻二人亲身经历了一次盛情款待。张姊妹为他们让出了自己的大卧室,自己和孩子则住进小客卧,每天都极尽东道主的爱心,用美食款待他们,又安排了各类出游行程…… 

看着这位曾经的同事,刘姊妹心内十分感慨:怎么对方信耶稣后,变化这么大!人变得又热情又明亮,还这么有爱心,她以前可不是这样呐。 

夫妻俩深深折服于张姊妹的爱心,他们在张姊妹身上看到的绝不是流于礼貌的招待,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客人的欢迎和接待。在客居的那段时间,无论张姊妹提议去哪里玩,去做什么,夫妻俩都说:“好!听你的。”一周后,张姊妹说:“随我去教堂吧。”夫妻俩又不假思索地说:“好,跟你去。”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刘姊妹笑着说:“那时我俩虽然还不信,但是看到这位朋友的生活,就觉得她说的地方一定是好的,跟她去准没错。”

夫妻俩头一次走进教堂,恰逢是一位颇有声誉的华人牧师来证道,那场讲道和慕道友们的生命见证,深深震动了他们的心,两人越听越受圣灵的感动。在最后的呼召环节,两人想起来响应,但又有所犹豫。在决定性的时刻,又是张姊妹鼓励他们勇敢走上台作决志。那一天,夫妻二人都归信了主耶稣。 

提起这段经历,刘姊妹和丈夫说:“从前我们两个都是很坚定的无神论,也因职业关系,对宗教向来是敬而远之。但是我的那位朋友,没有给我俩讲过一次圣经,没有给我们传过道,但就是因为她的爱心让我们相信,她所信的神一定是好的,我们就愿意跟她去教会!”刘姊妹的丈夫补充道:“她不光是接待我们孩子,后来也接待其他从国内去留学的孩子,也带人信主了。” 

听到夫妻俩的信仰见证,在场弟兄姊妹都深受触动。在我们生活中,都有过给同事、亲友传福音的经历,但是成功的见证却并不多。有时,我们往往以为是对方心田不好、时候不到,所以怎么传都没用。其实,在“关系传道”中,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讲道理,而是用生活来见证福音。 

今天,当有不信者拒绝我们,说你们基督徒也没啥特别的嘛,有的基督徒我看和没信的也差不多……这时,我们可能不自觉地辩解说“要看神,不要看人”。其实,这样的话语很苍白,我们强调别人去看神,只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一个传福音的人,首先要让人看自己;一个见证基督的人,整个人都要成为基督的见证。”我们只有让别人从自己身上看到基督福音的爱,看到正直、喜乐、信心的生活态度,才能让人透过自己认识信耶稣的好,也能心里渴慕去认识耶稣。 

正如这位践行主爱的张姊妹,她虽然没有开口传一句话,但她生命的改变和她爱人如己的生活,就是一篇美妙的见证,且是更深入人心的见证。所以,她能把刘姊妹一家,以及后来更多的人引向基督。 

罗马书12章13节写道:“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位地款待。” 如果,我们也想向人见证福音,那么除了口头的传讲,也愿我们学习用“爱心接待客旅”,将基督的爱用切实的生活传扬出去,让人在这个冷漠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爱和光。正如主耶稣告诉我们的:“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本文作者为陕西一基督徒。)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