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基督教中国化”的提法?
记得2015年由浙江省基督教两会组织的,在湖州德清召开的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学者发表了题为“一个学者眼中的基督教中国化”的专题讲座,期间他提及基督教中国化的提法是由他和他的老师在一间涮羊肉馆吃饭的时候,为了出版一套相关的书籍而想到的提法。诚然,这个提法与政府部门所倡导的“宗教中国化”是一脉相承的。故此,我们也可以说,“基督教中国化”是由中国学术界的学者所提出,而与政府部门所倡导的“宗教中国化”一脉相承的提法。
由谁提出的固然重要,但此提法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则更重要。在由全国基督教两会组织的一次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上,与会的学者及牧者乃围绕“基督教中国化”这一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今日的基督教中国化这一提法实际上就是昔日基督教本色化之延续;第二种观点则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唐晓峰博士为代表,他认为基督教中国化这一提法有别于本色化,因为前者是客观的学术立场。另外,基督教中国化之使命应当由教内与教外的同胞共同参与及践行。
如何理解“基督教中国化”这一提法,首先可能要从这个片语本身进行解读。在此片语中,“基督教”显然是一个被“中国”所“化”的“对象”。那么,本文从以下三个问题开展介绍。
一、基督教为什么要被中国所“化”?
关于基督教为何要被中国所化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有关“基督教”是否需要融入“中国”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问,基督教在中国是否足以强大到可以不予理会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另一个问题是,基督教是否必须拒绝适应中国社会的种种变迁,否则就会导致福音信息的变质而被中国所化呢?第一个问题是从现实处境来看,基督的教会是否可以不理会世俗社会所带给她的种种挑战。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社会的收回教育权及教会权运动,政府要求所有的教会学校向相关部门登记,且注册为私立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教会不可能不予理会,她必然需要作出相应的回应。第二个问题是从基督教的独特性来说,如果基督的教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作出相应的改变,那么福音的信息必然会因此而被扭曲吗?应该说教会因着社会处境的变迁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并不一定会导致福音信息的变质,因为这种改变必须以福音信息的不变作为基础。教会无论怎样改革,总不能将基督教之所以为基督教的根本革除,否则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这样看来,基督教为什么要被中国所化的问题,其实是基督教是否需要融入中国社会的问题,那么答案是肯定的。
二、基督教将如何被中国所“化”?
当基督教想要融入中国社会,并因此而作出相应的变革时,是否需要持守某些原则,以致于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丧失她自己的本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基督教必须持守住自己的底线,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否则基督教的中国化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为了维护基督教的本真,保持福音信息的不变,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必须是中国教会,而不是其他社会团体。因为教会若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那么教会就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朝有利于她在中国社会扎根的方向发展。当然话又说回来,其他的社会团体也不可能取代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会若不主动采取行动,外在的压力所带来的变革不仅不会彻底,反而会形成抵制的力量或造成教会内部的割裂。
三、基督教被中国所“化”的结果是什么?
至于此问题的答案乃取决于前面两个问题。假如基督教正确地融入中国社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能维护核心的福音信息及神学立场,那么基督教中国化的结果必然是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能更好地扎根,更健康地发展。现在,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恐怕是如何在保持核心的福音信息及神学立场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基督教内部相应的变革。为此丁主教曾提出基本信仰与神学思想这两个不同的范畴,他认为基本信仰必须保持不变,而神学思想则不能不变。遗憾的是,丁主教并未在这个问题上作出系统性的阐释。故此,这个主张仍停留在某种形式化的地步中。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教会由于广泛受到内地会、小群及基要派的影响,又由于在文革时期一直处于某种封闭的状态,故从整体上来说,其神学观点都是十分保守的,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每一步都必须十分谨慎,循序渐进,应当有充足的理据予以论证,逐步进行调整。因为本色教会必须是内发,而不是外铄的。也就是说,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们甚至还不能在基本信仰与神学思想间做清楚的切割,却必须在改革的每一步中进行充分的论证,看看这些改革的事项是否合乎《圣经》的教导,以及教会当如何在合乎《圣经》教导的前提下,对社会的变迁作出合宜的回应。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