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书刊>正文>

小组事工教材出版 推动教会牧养细化

信徒人数的不断增长必然给教会牧养带来压力和挑战,不少传道人忙于应付教会的日常工作,难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细化教会牧养,然而加强和更新教会的牧养必是促进信徒属灵生命成长和教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近日,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部出版了“全心关怀”牧养小组事工的教材,福音时报同工就此采访了两会出版部负责人包智敏牧师,以及为《一针见血的福音》作序的单渭祥牧师。

多层次立体式牧养,增强教会凝聚力

《天风》主编单渭祥牧师为《一针见血的福音》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好好使用这套书,让主好好使用你!”结合现在中国教会面临的信徒众多而牧者不足、信徒牧养难的情况,单牧师说,“中国教会牧养工作需要加强、更新,有些人离开教堂,牧养不够是突出原因。”

现在在国内,多数教会主要是通过主日讲道、慕道班、培灵会等牧养信徒。单牧师说,过去那种以“主日证道为主、平日探望为辅”的牧养方式是不够的,在信徒人数不断增加、各行业人士进入教会的情况下,要鼓励用多种模式牧养。他打了个比方:“现代青年人工作时间不固定、节奏快,也不定都有机会参加礼拜或等你去探访,所以要有适合时代的牧养模式,开展多层次、立体式牧养。”单牧师说,这样才能让人人都感到家的温暖,让每个信徒在教会里有付出也有得着,让教会成为他们享受爱、分享爱的地方。牧养强的教会,吸引力、向心力就强;而神话语覆盖面大、又能进深于人生命的教会,必然要求全教会人都有学习和培训。

牧养工作细化,促进信徒属灵生命成长

作为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部的负责人,包智敏牧师此前也一直在寻找这类小组牧养的课程。小组对于中国教会来说是比较新的一种形态,现在国内采用小组牧养方式的教会也并不多。“国内教会恢复落实政策是在80年代初,牧者信徒忙于建礼拜堂,传道人也多忙于应付教会的日常工作,很难顾得上细致地牧养信徒,”包牧师说,“我觉得现在到时候了,现在到了把牧养工作细化、建立小组的时候了,要让信徒在小组里成长。”

现在国内有些教会登记信徒人数达到几千,但人数的增长是一个方面,牧者更应该关注的是信徒在参与教会侍奉时属灵生命的成长。包牧师谈到信徒对教会委身的问题,他说:“我觉得现在国内教会礼拜堂和聚会点的信徒,普遍的还缺少一种归属感,缺少对教会的委身,缺少我就在这个教会里一生一世不离开的心志。很多信徒喜欢跑教堂,哪个教堂牧师讲道好就跑到哪个教堂,其实这不利于他的成长,信徒之间、肢体之间的彼此关怀也缺少。”

浅析小组牧养的优势

针对教会中信徒牧养的需求与现状,很多一线的牧者也有考虑并尝试做好牧养的工作。国际上,不少国家普遍采用小组化的牧养模式,对于他们来说,小组既是传福音、门徒增长的有力武器,也是牧养的根本手段。在小组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服侍,使教会成为一个活泼的教会,真正成为基督的身体。小组又称“门徒小组”或“家庭细胞小组”。小组不同于传统的“青年聚会”、“查经聚会”等活动,在这些聚会中信徒通常还是只作听众,而小组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还可以吸收新人,而且人数一般不超过15人,这样使每个人都可参与和互动,更重要的让一批组长可以成长,去服侍人,在帮助组员的同时,组长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因为小组常常是在某个组员的家中(也可以在教堂或其他地方),还有利于信仰与家庭生活的结合,带家人信主。总之,小组具有亲和力,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教会神的家的温暖,使信徒真正成为彼此的肢体,这是圣经所描写的教会形态。

国际上许多采用小组牧养模式的教会都承认,小组是避免信徒流失的有力措施。今天在好些城市教会中,信徒在受洗后的流失率很高,有的甚至在一大半以上。脚长在信徒的身上,教会不能够满足于靠一周一场礼拜或者一个讲台吸引人,这常常是一相情愿,何况今天电脑时代,许多信徒私下可以在电脑上看到世界各地大量名牧的讲道。教会必须有措施把人留住,要使活动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委身之处,有真实的家的“归属感”。作牧者的,不应该再熟视无睹。包牧师认为,这是今天教会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那么,小组牧养有哪些可预见的优势呢?单牧师在《一针见血的福音》序言中写到小组牧养旨在促进小组成员坚定友谊,互相支持,进深真理和领人归主。“每小组或团契都由被牧者先训练的小组长负责联络和主持,短篇查经,分享见证,共叙家事,彼此代祷。有时亦可有餐叙、联欢、郊游等。这样做对于联络感情,彼此照顾、互相服侍及活跃教会生活、增强教会的凝聚力等大有裨益。”

包牧师则主要谈到小组牧养的模式对于信徒在服侍中的生命成长大有帮助。他说,在牧师无法关心几千信徒的情况下,通过培养小组长,让平信徒带领平信徒,那么参与带领的人的生命也可以在服侍中不断成熟。“传统的观念认为,信徒应该懂得属灵的道理,所以很多人在教会做了一辈子的听众,对圣经很熟。我觉得小组的概念就颠覆了这种传统的理念,让信徒懂得去教导别人,去关注别人,关爱身边的弟兄姊妹,在小组中学习、读经祷告,在服侍中生命也不断成长。”

出版小组事工系列教材,推动教会牧养

现在国内也有教会开始尝试小组牧养的模式,但尚无教材可供参考。基督教两会出版部一直在思考和寻找适合内地教会需求的、由浅入深的小组课程。半年前,出版部先出版了《跟随耶稣,学做门徒》的简易课程(属于“信望爱”小丛书之九),接着出版了《丰盛的生命》和《丰盛的恩光》两个阶段的小组课程(带有插图),不少的教会也购买了,并在牧会中尝试使用。近期,出版部又推出了“全心关怀”小组课程系列,包括《一针见血的福音》《价值观重整之旅》《新生活新生命》三本,这是引进香港恩福堂小组培训的课程,分三阶段带领信徒的属灵生命逐步走向成熟,在教会里面侍奉,被主使用。

包牧师认为这比较新颖的一点是,书中内容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来讲,而不是单讲教义。“很多人认为信徒要真正成长就是要掌握一套教义。但这套书是让信徒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指导生活,”包牧师以第二套《价值观重整之旅》为例,“这是针对信徒成长的第二个阶段,他让信徒懂得如何从圣经去看待家庭、婚姻、金钱、工作、生死,还有自我形象等。因为很多来教会的人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回避这些问题对生命成长是不利的。”

现在宁波圣教堂的大学生团契查经中已经开始使用《价值观重整之旅》这本书,单牧师说大家还是很喜欢的。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部除了在天风上登有新书介绍外,也计划寄给一些牧师,建议他们先尝试使用小组的形式。上海有些教会也开始采用这套教材了。

包牧师说,出版部会跟进看这几个推出的课程使用的效果如何,同时也会继续留意国内外教会在牧养方面好的经验,特别是希望收集国内教会在牧养上比较成功的例子,作为参考。

据了解,福建南平梅山福音堂、广州东山堂、杭州崇一堂等教会已经不同程度地通过采用小组牧养的方式,事工不断显出进展。然而因为刚刚起步,小组牧养方式在尝试与推进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长的选择、小组的自然成长与拆分等,都是教会牧者与小组要面对的问题,也值得牧者信徒进一步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