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城东青年团契:探索城乡基层教会青年牧养新模式
走进包间,迎面撞上三张年轻的面孔,是三个姐妹在热烈地谈论着什么,空气中是热闹和活泼的氛围。
三个女生,一个95后雅,两个00后。连同和我们对接的吴弟兄以及随后接触到的毛毛、德和兰,他们都是上饶城东青年团契的成员。
吴弟兄是团长,是这个团契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之一;雅和德分别于金陵和华东神学毕业,负责团契的讲道和牧养工作;毛毛是敬拜团团长,负责带领敬拜团的一些实际工作;另两个00后则分别是敬拜团的鼓手和吉他手。
与其他青年团契不同的是,城东青年团契不是隶属于某个教会,而是多个教会联合在一起开展青年牧养工作。这是他们结合当地现实情况的一种本地化创新实践。
因为地处城乡交界处,这些教会的信徒人数都不算多,有的仅有二三十人,多的也不过百人,再加上大部分老龄化严重,单靠一个教会很难建立起青年团契,但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的确又需要定制化的牧养。所以吴弟兄和另一位郑弟兄便想到,可以联合这些教会一起做一个青年团契,一起牧养年轻人。
“我们在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道,”创办人之一的郑弟兄表示,这种团契比较适合当地教会的情况,后来因为一些情况,他离开了上饶,但他也常常关心团契的情况,同时也把这种方式带到了其他地方。“这种方式相对更接地气,是比较适合现在乡镇和城乡边缘教会的一种发展模式。”他希望这个团契的发展模式能给乡村教会如何发展青年事工提供一些借鉴,让更多教会知道青年事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找到自己的出路”。
2019年1月25日,在附近各教会的支持帮助下,城东青年团契正式成立。团契的同工主要来自周围教会,同时也是各个教会的主要同工,所以大部分人一面在团契服侍,一面也担任各自教会的圣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负担,就是传道和牧养年轻人,希望教会有年轻人兴起。希望借助城东青年团契的成立,各个教会能够联合起来,把家里的年轻人举荐出来,培养起来,舍得给出来,被主使用起来。敬拜团是青年团契的一个重点事工,同时也是其开展年轻人活动的主要形式。敬拜团的成员大部分是教会的信二代甚至牧二代,不少成员的父母也是各自教会的服侍同工甚至负责人。
他们从小对信仰耳濡目染,但却不愿意走进教会,00后的宁说,教会不像是他们该来的地方,“一进去就能闻到一股老人味”,所以即便去,她也直接上二楼。灵则说,妈妈让她去教会,但讲道是方言,她听得很不方便,感觉只是在头脑中做了一场翻译,实际内容却没有更多精力听进去。
但是,当城东青年团契成立,给他们提供年轻人所需要的位置和窗口后,他们便立刻参与了进来:
“我就是参加教会举办的营会时对乐器开始有兴趣的,后来也是在教会跟着老师学的,所以当教会需要时,对我来说,参与进来侍奉是自然而然的。”
“之前在其他教会也参加聚会礼拜,但感觉总缺点什么,后来发现是因为没有关系的建立,在这里可以和其他人建立关系。”
……
就这样,随着年轻人的陆续加入,团契开始一步步成型,从刚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目前七十几个,常聚会的能达到五十人左右。
除了敬拜团,团契还设立了教牧组、事工组、探访组、接待组、财务组、祷告组等多个事工组,服侍同工达到十几名。与此同时,团契《同工守则》和《改选制度》应运而生,《同工守则》对同工选拔要求和事工安排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同时明确了同工的职责要求,并制定了同工离职及退休会制度;而《改选制度》则对团契长和敬拜团长的参选人员要求和选举方式做出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同工们新旧交替搭配服侍,团契得以健康发展。
目前团契的骨干同工有两批,70后和80后本来是团契的第一梯队同工,当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起来了,为了更好地服侍年轻人,70和80后主动退居第二梯队,禾场交给90后与00后做第一梯队,彼此配搭服侍当代年轻人。
第一批是以吴弟兄和郑弟兄为代表的80后,他们曾在浙江教会成长并参与服侍,对于年轻人的牧养深有负担,同时也积累学习了一定的牧养经验。所以当他们在家乡看到附近城乡教会年轻人的需要时,就有感动成立一个青年团契,服侍他们。而他们的这一异象也得到更多前辈同工的支持和代祷。数位牧者从团契成立之初就一直陪伴他们,并参与团契的讲台服侍,各教会牧者同工也给予支持和鼓励。位于城郊交界处的东郊教堂也愿意无条件给青年团契提供场地用来聚会。
其次是以雅、毛毛与德为代表的95后00后,他们现在是团契的同工主力。雅和另一位95后弟兄分别是金陵和华东神学院毕业,他们负责团契的牧养工作。而毛毛作为音乐系毕业的专业人才,也成为敬拜团的主要负责人。大家通力合作,让团契成为附近教会年轻人属灵的栖息之地。
按照当地教会的传统,青年团契主要在周六晚上聚会。开始主要是敬拜团带领赞美,然后是讲道。当晚的主题是《大卫系列五:哭泣的男人》,雅讲了大卫为扫罗和约拿单之死而哭的事迹,告诉大家信仰不是只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而是丰富的有温度的,要像大卫一样有国度理念和视角。同时以大卫和约拿单的友谊为例,提醒大家要在团契中多建立属灵伙伴,信仰旅途中有惺惺相惜的朋友是非常珍贵的。
通过ppt对于相关圣经地图、文字图片等的展示,整场信息更加丰富立体。礼拜结束之后,特意安排了问题让大家分组讨论,更深地把信息和生活结合起来,用话语去省察和解释自己的生活。
作为青年团契牧养主力,雅实际上是另一间教会的传道人。金陵神学毕业一年半后,她放不下对家乡教会的负担,不顾沿海教会的挽留,回到了相对而言“有些落后”的家乡教会。加入青年团契后,她便着手开始带领团契成员开展小组查经,注重团契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真理建造。她希望借助小组查经,让大家生命真正成长起来,之后可以建立自己读经打卡等灵修习惯,逐步建立起和神的关系。
但因为有另外所属的教会,教会事工也多,这就耗费了她很多精力,就那这两天来说,从周六晚上到周日晚上,青年团契加上所属教会的圣工安排,她要讲四场道:周六晚上是团契聚会,周日上午是所属教会主日礼拜,下午是被派到下面一聚会点讲道,晚上则要带领青年团契的查经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
而作为团契的敬拜团团长,毛毛的压力也不小,敬拜团的成长和发展是她一直挂心的问题,目前敬拜团也需要更多同工,好几个位置没有替换轮班的人,另外现有的人也需要提升。他们常常通过各种形式,带领年轻人进行乐理分享、敬拜、看电影等活动。
敬拜也是他们开展活动触及服侍当地信徒的重要方式。6月12日,团契借助另一间教会的场地,第一次独立做了首场音乐会,来了很多人。其实那几天天气预报都是暴雨,同工们就一起祷告,希望音乐会的时候天能放晴,结果那个下午雨果然停了,而且天上还出现了双彩虹,大家都很激动,觉得这是神特别的恩典和礼物。音乐会让大家经历到主耶稣真的是又真又活的神。
作为团长的吴弟兄,他也是附近一教会的主要同工,本来上次他所在的教会换届想让他当负责人,但他明确表示,自己主要精力青年团契这一块,根本没有精力担当负责人的职责,后来推荐了另一位有负担的弟兄担任负责人。他自己还经营着一家汽车修理店,比起其他工作来说,时间相对自由,方便参与服侍,对此他非常感恩,神也保守他的店,疫情期间很多店倒闭的情况下还能盈利。
除了他们几位重要同工之外,团契还有其他一些同工,都是一面在自己的教会讲道,一面参与这个团契的工作。其中兰姐妹喜欢把证道信息用文字整理下来,发到团契群里,给不能来的人看,平时也会把同工会议记录下来……
除了日常的敬拜聚会、小组查经,团契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培训。团契还经常联合附近教会举办音乐会、祷告会,给教会带去新的活力。团契同工在关心青年的同时,也关注教会的长者,并资助神学生和困难的信徒家属。团契也关注社会服务,疫情前组织大家走进社区敬老院开展义工服侍,团长吴弟兄每个礼拜天上午还义工给社区老人免费理发,已经做了好几年了。
“我们的异象是想把城东青年团契打造成抚育基地,把工人培训起来去服侍影响周边的教会。”郑弟兄介绍说,城东青年团契绝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希望借此带动周围的教会来到发展和更新。
成立至今,团契已经进入第六年。今年年初,他们刚刚举行了换届选举,团长吴弟兄本想退下来,让95后的年轻同工更多站立在前面,但选举的结果是他全票当选,继续担任团长。会议还确立了选举会议每五年举行一次,作为团契的规章制度确定下来。
感恩的同时,团契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没有稳定的聚会场所,目前是借用其他教会,所以每次聚会之后需要把乐器等都收起来,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团契的聚会场所,这样有人软弱了可以到那里去祷告,也可以做更加细致的牧养,现在这些都没办法做到。另外,团契缺乏稳定的的全职牧者,目前两个牧者都是兼职,有各自所属的教会,这样就会有很多其他事工分散精力。
此外,团契的服侍同工缺乏,相比中老年人,年轻人非常不稳定,当地提供的年轻人就业岗位的性质很有限,所以大部分年轻人为了生活很忙,变动也多,白天很难有时间聚会,为此,团契查经、乐队彩排以及其他聚会等都是安排在晚上。同工们也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变动,比如聚会当天,有已经安排的接待人员突然说自己不能来,就需要临时调整。
在牧养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对于年轻人来说,建立关系很重要,有些人参与服侍是因为一起的小伙伴在服侍。他们也在筹备生日会,给上半年的人过生日,增强团契连结。很多人自己都了忘记生日,却被通知来团契过生日,在拿到生日礼物的那一刻,他们都感受到了自己被人重视;当祝福与赞美的旋律响起来,心灵在那一刻被温暖,更有了归属感。
虽然面临很多艰难,年轻人流动性也很大,很多人因为工作或者求学去往外地,但他们切实是从团契里成长起来的,团契办年会的时候,看着这些年轻人,郑弟兄充满了感谢,他们正是因为团契的存在而被影响和牧养到的一些人。“如果没有这个团契的存在,可能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会边缘化,而下一代年轻人也更难被兴起。”
作为城东青年团契的一名创立者和见证者,回顾这些年团契的建立和发展,郑弟兄很有感触,他特别提醒这个时代的教会,更多也是提醒这些乡村、城乡交界的教会,要抓紧机会,“你一转眼,浪费了五年十年的光阴,教会就错失了一代信徒的成长,失去了一代信徒的接替。但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会,你可能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看不到成果,可是你五年十年以后你就会有收获,而如果更长远的去看,那就会带来更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