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四代侍主见证集之一——王俊德牧师、王振德传道
上周,《宋尚节布道家的贴身翻译——王宗诚牧师》一文在福音时报发布。此文内容主要介绍了王宗诚牧师的事奉经历,其中提及了其父亲王振德传道及堂兄王宗仁牧师等,引起不少读者咨询关注。
为帮助大家更多了解该家族的侍主见证,笔者将王世泰弟兄集编《宗诚牧师及其家族》(全书近700页)一书中关于王氏家族传道人的记载稍加整理,以“福建闽南‘子孙四代事主’之王氏家族中的传道人”系列文章与读者一起分享。
“子孙四代侍主”传道人———王宗仁父亲王俊德牧师
王宗诚、王宗仁的爷爷是王连,王连膝下二子姓名分别为王俊德、王振德。俊德长子为王宗仁、振德长子为王宗诚。
王俊德牧师(又名王克明、幼名王神赐)是王宗仁的父亲,福建省惠安县人。王连逝世后,王连妻子才迁入惠安珩(型)厝,开始信主,成为基督教会早期初熟的果子。
为感谢基督耶稣所赐予的产业,母亲将长子命名为“神赐”,并遵照圣经教导“凡头生的男子必称圣归主”,让其自幼进入教会学校就读。神赐天资聪颖,在学校读至神学肄业,献身神的圣工。1885年,他在惠安县洛阳教会(注:洛阳教会设教于1877年,由惠安县前郭村教会同工设立)开始服侍,并将自己名字改为“克明”。
1886年,王俊德在辋川教会担任传道,并在此倡建礼堂。据史料记载,辋川教会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是年辋城东尾人陈立商人在福清县经商,得闻福音真理后归信基督,邀请美公会传教士来辋川设教,并以陈立个人在东尾头的店屋为讲堂开始传讲福音。随后不久,英伦敦会与美公会商议划分传教界线,将惠安地区划归伦敦会管辖,伦敦会派驻陈景秋同工来到辋川接收教会,随后历经发展建造,于1885年正式成立。
1889年,漳州浦南教会时任堂会牧者陈朝举牧师辞职,议请监选,王俊德牧师在该堂被当选为接任牧者。在此后的1893年至1894年期间,王俊德又赴漳东教会(今漳州市基督教接官亭礼拜堂)接任牧师职位,并于1896年被浦南堂会按立为牧师。
牧会使役期间,王俊德牧师恪尽牧者之职,发扬基督真诠,指示群羊迷津,勤勤恳恳,不惮烦劳,富有责任心,并于1908年再次返回浦南直到生命尽程。1910年4月,王俊德牧师因患鼠疫在厦门逝世。
许金声牧师曾撰写的一文中曾称赞王俊德牧师一生事奉教会,尽瘁鞠躬,是一位“卓尔不群、不可多得之人物”。
“子孙四代侍主”传道人———王宗诚牧师父亲王振德传道
王俊德胞弟、王宗诚的父亲王振德传道,幼名摩西,生于清同治九年,胞兄王俊德(克明)将他从惠安带出,入读鼓浪屿观澜圣道书院,1896年走上宣道师事奉的道路。
1897年,在伦敦公会英籍牧师马约翰的支持下,王俊德担任漳州东美教会负责人,次年位于田尾社的圣殿遂告落成。
同年,王俊德与时年19岁的张氏禅完婚,诞下儿子王宗诚和王宗恩。1904年,王俊德一家从惠安迁至漳州居住,租房新兴街南太武社平房,时任漳州医馆传道,并在此地育长女淑珍(1907年生)及三子宗佑(1910年生),1911年,再迁移漳州东门外桥圩居住,任桥圩堂会传道。
1865年,施约翰来漳州东门接官亭开设教会,桥圩附近的一些民众纷纷前往接官亭听道,一时间教会事业蒸蒸日上。1920年,王振德作为桥圩教会代表参加漳属基督教议会。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