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忧虑之海中转向上帝
我时常陷入一种深刻的“忧虑”之中,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猛然惊醒之际。这种忧虑如同潮水般汹涌,将我包裹在一种既深邃又无边的情绪海洋里,又似置身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孤身一人,四周环绕的是难以名状的黑暗与遥不可及的距离,让人心生畏惧又倍感孤独。为了缓解这份情绪,我或许可以寻找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或听些舒缓的音乐,让心灵得以在宁静中寻得一丝慰藉。
我年迈的父母身体日渐衰弱,记忆力减退,性格也愈发固执,我为他们深切忧虑着。这份担忧如同重石压心,让我时刻害怕他们会遭遇病痛的折磨,或是因一时的疏忽而陷入危险之中,比如忘记关火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愈发感到时间的宝贵与稀缺,回家的次数也因此变得屈指可数。这种无力陪伴的愧疚感,与我对他们的深切担忧交织在一起,让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那次在医院偶遇的场景,更是深深触动了我。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推着轮椅,另一位坐在轮椅上,他们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沧桑与孤寂。这一幕让我感慨万千,我对自己家的老人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忧虑。
我也时常忧虑着我自己,在这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的未来似乎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我有时会深思,将生命延续至下一代,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愿那般明智与美好?我忧虑着我将要面对的世界——那是一个可能布满战争阴霾、环境污染严重、竞争激烈残酷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道德面临考验、物质欲望永无止境、精神世界日益贫瘠的社会。我担心,这样的环境能否让我身心健康地生活,又能否赋予我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面对一切?
更令我揪心的是,我意识到,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如此有限。我无法预知自己的寿命长短,更无法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与引导。即便我尽力而为,长命百岁,又是否能确保自己的能力与智慧足以支撑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并珍惜我的这份付出,是否愿意在我无法陪伴的日子里,继续前行,勇敢面对生活的风雨?
这些忧虑如同沉重的锁链,束缚着我的心灵。但我也深知,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成长环境,教会他们如何爱与被爱,如何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善良。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翱翔,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我时常深刻自省,洞悉自己人性中的复杂纹理。我的人生,仿若一场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在爱与恨的交织、欲望与舍弃的权衡、得与失的轮回、勇气与恐惧的较量中跌宕起伏。我身处一个既非往昔亦非未来的独特时空交汇点,与芸芸众生共绘历史的长卷,却又在心灵深处,独自面对那份只属于我个人的生命旅程,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深刻。
曾以为,家是那温暖的港湾,足以驱散孤身一人的寂寥与寒冷。然而,当真正拥有了一个家,却未曾料到,这份牵挂与责任,如同双刃剑,在带来归属感的同时,也悄然间织就了更多忧虑的网,让孤独感以另一种形式,更加深刻而复杂地缠绕心间。
自步入社会以来,我愈发清晰地洞察到内心深处那份对超越之力的深切渴望。这股力量,我企盼它能引领我跨越人性的局限、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桎梏,让我在浩渺宇宙间寻得稳固的根基,在苍茫人生路上感受到爱的坚实支撑。
我深知,无法仅凭一己之力,在封闭的人性迷宫中孤独地徘徊于人生旅途。未来的不确定性,如同迷雾般笼罩前方,让我心生焦虑与忧虑。当这些情绪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我勇敢地正视自己的恐惧,转而向那股超越世俗的力量寻求慰藉。
在这份虔诚的祈求中,我的心扉向神敞开,仿佛置身于一片璀璨的光芒之中。我目睹了神的荣耀与伟大,感受到了他那无微不至、温柔如水的关怀。这份体验,如同晨曦初照,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让我在人生的风雨中找到了方向,拥有了前行的力量。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 11:28-30)
因此,我无数次在人性之软弱与内在超越力量间游移不定,又无数次在封闭的自我与渴望开放的心灵边界间徘徊探索。这一过程,最终引领我深刻理解,每一位信仰上帝者的生命轨迹,皆是亚伯拉罕式的旅程——他们不仅要毅然决然地离开故土,更要怀抱“未知何往”的勇气前行。正是这份对生命未知的探索,赋予了人们向至高无上的上帝敞开心扉的契机,让心灵在旅途中不断开放,与神的邂逅成为生命永恒的旋律,直至终章。
我现在终于深刻体悟到:每一次的焦虑与担忧,都是宇宙赋予我的提醒,让我更加珍惜并感恩于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它们如同心灵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学会在不安中寻找平衡,在困境中拥抱感恩之心。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