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牧者对当地教会的服侍谈当如何看待神仆
神的仆人在信徒中是个特殊存在的群体,他们既是神的儿女,也是信徒的牧者。既然是牧者,那肯定在信徒中间有着非常的影响力。可以说,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除了耶稣及真理,其次可能就是他们的牧者了。
前段时间,有位中年牧者在一间教会服侍了大约五年之后,被调入到另外一间教会服侍。按理来说,在他们那个地区算为常事,属于两会调动。
所谓日久生情,难舍难分;若是加上牧者在一间教会中做出了实际成绩的话,那就更加难舍难分了。这间教会就是如此,当得知在他们教会服侍五年之久的牧者被调往他处时,很多信徒舍不得,一些信徒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影响了聚会。
事实上,那位牧者也配得上信徒的舍不得,为什么呢?因为一间看起来死气沉沉的教会在他的带动下,确实发生了很多方面的变化。比如虽然这间教会的老年人多,但也不是没有年轻人,只是年轻人由于没有聚会及发挥的舞台,导致年轻人显得死气沉沉,只是聚会的信徒,并无其他热心表现。
那位牧者来了之后,发现了此等问题,便想办法带动年轻人,比如加强对年轻人的关怀与探访,为年轻人举办适合于他们的周间聚会与活动,如青年人团契、特会等。在那位牧者的带动下,很多年轻人换发了活力,不仅看得见他们聚会,也看得见他们服侍,使教会的服侍结构更为合理。
此外,那位牧者到了之后,加强各年龄段信徒的探访,不仅探访年老人、年轻人,也探访那些信主时间长、但很少来聚会的信徒。在牧者的带动下,他们重拾信心,满怀希望,愿意到教会看看具体的变化。
以此为契机,牧者便开办了各种聚会,满足不同信徒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慕道班,慕道班专门针对的是慕道友,以及准备受洗的信徒,自从开办慕道班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培训的信徒以及受洗的信徒连年增加,这不仅触发教会质量上得以显著增长,也进一步增强了教会活力。
其实,那位牧者所做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没有提出来。信徒的眼睛是雪亮的,牧者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表现的是好还是坏,其实信徒看得清清楚楚。对于无私奉献的牧者,信徒自然是满眼的爱戴。
那位牧者就是如此,虽然在那间教会服侍时间不算长,但带来的变化还是非常显著,不管是硬件建设上,还是信徒的灵命增长上,以及教会的发展上,都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也正是因此,当信徒得知牧者要调离的时候,自然是万分不舍;如今要走了,自然是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显而易见,这位牧者值得很多牧者学习,虽然人世间的牧者千千万万,但能够用心服侍,做出成绩,得到信徒称赞与爱戴的牧者还是少数。因此,很多的牧者应当向其看其,学习无私奉献的心,努力追求成为一个更像耶稣的服侍者。
只是,我们在信徒的难舍难分之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有些信徒难舍难分竟然到了影响信仰生活,甚至分不开的地方;仿佛一旦离开,教会就不再是教会似的。显然,此种情绪与认知是多余的;若不及时矫正,也会带来重重问题,为什么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学生不能大过老师,仆人不能大过主人,人世间的的确确有非常优秀的牧者,但不管再怎么优秀,都有一个限度,那就是他们都是神的仆人,都是神的儿女,都是在神所建立的教会中服侍。
这个点不能缺失,信徒可以爱戴牧者,可以继承其精神等,但一定要注意我们信的是耶稣,而不是神仆,神仆走了,但耶稣在。为了有更好的区别,我们可以记住以下三点。哪三点呢?
一个是信仰的对象是上帝而不是神仆。有些信徒虽然脱离了偶像,但也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常会尊敬某一个人高过神,常会把信仰的焦点放在人身上,而不是神身上;显然,此种做法很危险,需要矫正。
二个标准是真理而不尽是别人的话。一些信徒常常会把某些人,比如某些牧者的话挂在嘴边,会把别人的话当成说话行事的依据。显然,这并不合适,因为基督徒有确定的真理,那就是神的话,而不是别人的话,人的话不能大过真理。
三个榜样是耶稣而不是指望别人。一些信心与行为好的牧者,值得人学习,但也要有一个限度。之所以有个限度,原因来自于人无完全人,而且每个人走的路皆不一样,所以人最好的榜样应该是耶稣,可以放心的去效法祂而不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