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编辑圆桌谈:做好牧者的全人关怀,中国教会怎样行?

“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又因他们所作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帖前5:12-13)

作为教会的主心骨与引领者,牧者长期以来一直是被“高度关注”的对象。不论是教界、学界、还是信徒,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与探讨着牧者应当如何思考,如何塑造、如何装备、如何规正,甚至于如何避免跌倒。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留心注意过,当仅仅将“牧者”视为一个群体保持注视时,我们是否忽视了对那些在庄重圣袍之下一位又一位活生生的个体的倾心与关注?

近年来,信徒的全人关怀日益成为教会牧养的核心议题,福音时报编辑部也对此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跟进报道,之前几次圆桌谈也围绕该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这一次,编辑们决定调转视角,以牧者为焦点,聊一聊中国教会当下的牧者关怀困境,谈一谈各地对于牧者关怀的优秀经验,也侃一侃中国教会在牧者关怀事工的未来。

以下为此次圆桌谈的记录与整理,人物姓名均为福音时报编辑部各位同工笔名。


#牧者关怀在当今中国教会蔚然成风了吗?

张尧:我们此次是围绕中国教会的敬牧爱牧话题进行交流,首先我想跟大家一起大略刻画一下当前中国教会在基层牧者关怀的基本图景,随后再进行一些延申的交流探讨。所以大家可以说一说各自在多年走访过程中,对各地教会在牧者关怀方面的一些基本印象或看见。

我一直对基层牧者生存处境这个题蛮感兴趣的,据我这两年在各地教会走访时觉得,绝大多数教会对于牧者尊敬爱戴的氛围普遍是存在的,但要说具体把敬牧爱牧提升到专项事工层面的还真是不多见,我只知道福建有些地方是在做这个。

何夕:对,我也觉得基础氛围总体是有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基层教会里还是有些平信徒对于牧者的认识存在着错位的期待和想法,比如用圣俗二分的眼光看待牧师,觉得牧师的信心就一定比信徒强,就应该过凭信心的生活,牧师子女也需要比信徒子女更加属灵……这些对牧者的偏差认识都会在无形中给牧师造成许多压力,有时候甚至让牧者自己也会无意识地陷入到一些极端或者偏差的认识中。

前些年福音时报做过关于贫困传道人的系列报道,当时也有山区传道人对于来自主内的奉献支持情绪复杂,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工价是要靠做工得来的,这些外来的奉献在他们眼中更像是一种所谓的“施舍”,这让他们自己觉得好像身为牧者的尊严受到了轻看。

张尧:是的,这些都是教会中很现实的情况。我想起来去年采访一位在做敬牧事工的地方基督教两会牧者的时候,他从中国教会发展史角度,对平信徒如何审视及看待牧者这个话题做了一些个人性的简单分析,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也算是对中国教会牧者关怀氛围的一个补充解读吧。

在他看来,中国教会是没有形成敬牧爱牧的历史基础。回顾近现代中国教会发展史可以看到,在长期艰难时间中,牧者实际上一直在受苦和担当的位置上带领着教会和信徒往前走。长此以往就让弟兄姊妹们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且先入为主的认知,觉得牧者既然能成为教会的带领者,那么就一定是“得有两把刷子”——在灵性或处事能力等方面强于平信徒,才能面对或扛起更多重担。这也就让很多平信徒鲜少去主动关心牧者的软弱与需要,因为他们觉得这种事情牧师肯定能自己消化。直到一些牧者关怀观念在不少教会当中流传,越来越多的信徒和教会才渐渐开始有意识去看到牧者这个群体原来也就是跟大家一样的普通人,也需要被关心和关注。

九歆:我想补充一点的是,敬牧氛围也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之前在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会走访的时候,我能直观感受到,有少数在属世意义上比较成功的信徒、义工或者是堂委,他们对于牧师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尊重,因为牧师毕竟从社会层面来看是相对“弱势”的。加上华南一些教会采用的是牧者聘任制,也让信徒对牧者的看法跟传统教会有一定差异。

张尧:嗯,确实是这样,我去过的山西一个地市教会,这个教会信徒数量不少,但教会里大家彼此熟悉度都很高,各自家里有事情,牧者、同工、信徒之间都会主动互帮互助,所以教会不用特意倡导要敬爱牧者,教会自发就已经有这个氛围了。

所以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地域差异背景之下的现状,各地经济、文化氛围不同,教会内部的情况也有区别。如果是这个教会信徒流动性比较强,或是新兴城市教会,大家彼此熟知的程度不深的话,那么敬牧爱牧是有必要去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话题讨论,但是对于一些教会历史根基深厚、信徒群体也比较沉淀的话,这可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对基层教会牧者关怀的认知基础吧。


#敬牧爱牧在中国如何落地?

李真:我在辽宁走访的时候了解到,朝鲜族教会对牧者的关怀是很注重的,当地同工开玩笑说,一般汉族牧者下基层讲道都是给信徒奉献东西,朝鲜族牧者一下基层讲道总是能得到很多朝鲜族弟兄姊妹的奉献,除了奉献款以外还有各种蔬菜或其他的。总之朝鲜族教会在东北地区以关爱牧者、注重奉献而有名。

袁阳:对,浙江的一个教会也是这样,牧师平时在教会住堂,平时除了主日以外基本每天都有探望或传道安排,不太能顾得上做饭,当地信徒就自发每个周一到周五买上菜去教会给牧师做饭,完了大家一起吃。

九歆:还有一个浙江教会也是类似的,信徒自发帮牧师接孩子,有时候下午放学时间牧师没时间接孩子,只要他在教会信徒群里一说,弟兄姊妹都会争先恐后抢着说要去帮忙接他的孩子。我当时听到的时候也是很感动吧,因为这不是出于谄媚,就是信徒对牧者单纯的爱。

除了信徒层面的自发关怀,我觉得近些年各地教会牧者关怀制度的建设落实也越来越全面了。首先关注牧者的休息就是很实际的进步,这两年各地基督教两会教会的牧者退修会的消息越来越多,这就很实际。

李真:辽宁还有教堂这两年开始推动牧者的双休制度了,每周六、周一是牧师的休息日。杭州教会在这方面做得更早,好像是02年前后就把牧者休息日完善到教会规章制度里了。以前牧师可没有这样的待遇,都是信徒只要有需求,随叫随到,全年无休,可辛苦了。

张尧:江苏一教会最近几年在探索教会在线管理牧养系统,其中就做了线上的探访预约功能,这一方面让信徒可以提前把探访需求明确列出来,同时也能帮助牧者更有调理地协调时间安排探访工作,不致于大半夜去做探访了。我觉得这还真是科技推动人文关怀的直接体现啊。

不过要说起来,福建一地基督教两会在牧者关怀事工方面确实做得算是相当出色的了,当地规定每年复活期第四个主日是当地的“敬牧节”,在敬牧节当天,两会一方面会组织当地基层一线教牧同工做退修座谈会,也会给牧者们统一送个礼物,比如体检套餐,或者是一套西服。

不止这样,当天上午和下午的主日聚会也会围绕敬牧爱牧这个大主题开展。比如上午的证道是面向信徒会众,从属灵角度阐述敬重牧者的重要意义,倡导弟兄姊妹从身心灵三方面都能够对牧者提起敬重与关爱,下午的证道则是面向牧者,让他们从自我意识角度看到身为牧者肩上担当的职责托付,进而带着警醒敬畏的心去努力追求长进,服侍羊群,成为教会的祝福和基督的精兵。

何夕:哇,我觉得这种敬牧爱牧的形式真的很好啊,既有属灵意义又很接地气,让牧者关怀不是只落在比较肤浅的送钱送物的层面,而是让全教会上下都能在话语里相通,共同借着牧者关怀事工推进整个教会的凝聚合一,真是挺不错的。

李真:嗯,确实是这样,之前走访时黑龙江的一位牧者说得挺好的,他说要想让信徒敬重牧者,首先牧者要有自己的活出配得敬重的生命,而这生命就是建立在牧者对自我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明白牧者的职分,活出牧者牺牲、担当、背负、倒空的生命,信徒自然会看到牧者的重要性,也会用爱去回应牧者。这个牧师跟我聊的时候特别自豪,说他们的信徒特别爱他,他一到下面服侍做工,信徒都愿意主动把家里最好的拿出来招待,至于奉献供应牧者,那就更不用提了。


#让牧者关怀真正根植进中国教会,还有哪些可努力的?

张弛:我觉得给牧者充足的退修时间很重要吧,最近我在读关于教会论的书,书里写韩国教会里有些一线牧者是有一年的退修时间的,让牧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调整和装备。虽然就国内情况而言一年的时间可能不太现实,但确实也希望他们每年能有大概几周的时间调整和恢复把。

何夕:嗯,我也觉得应该这样。之前我读神学课程的时候记得,有些教会是有“安息年”这个概念的。比如说一个牧者,他在教会一线牧养了很多年,他内心已经枯竭了,也比较迷茫了。他是不是有可以进修或者安息的时间?而且,因为他也有家庭需要照顾,那么这个花销,是否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教会也支持一部分呢?我觉得国内还是有一些教会是可以达到这个条件的。

而且我觉得,教会如果长期依赖某一位固定牧者来维持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教会也一定不是健康的。而当牧者能够拥有安息年的话,不仅可以借助这一时间培养操练更多能担当交接实际事务的一线同工,也能让牧者用好喘息的时间去重新思考教会的未来方向,从而更好地带领教会成长。安息年如果行不通的话,安息月,再不济安息周也行啊。

张尧:除了牧者的退修制度以外,我觉得另一个“退休”也是很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我去年走访福建教会的时候,有一个地市基督教两会在退休牧者保障关怀制度建设方面做得就很新颖,让我印象特别深。当地基督教两会为每一位专职牧者设立了专项的“告老基金”,牧者个人每月承担三分之一,所属堂会承担其余的三分之二,到时候等牧者退休的时候,认缴的基金会作为牧者社保之外的额外补贴回馈给他们。

何夕:对对对,福建这边的关怀就做得很实际,我在其他地方就听到过反面例子,有的牧者在职期间,教会就一直不给交社保,牧者退休之后什么也没留下,教会就像“弃如敝屣”,简直是羞辱主的名。

九歆:没错,现在很多基层教会里出现新老交替的矛盾张力,实际跟退休保障关怀也有着直接联系。有不少基层的老一辈传道人不愿意退休,就是担心自己离开教会管理层之后生活没有保障。所以这就需要教会先做好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推动教会的更新和发展。

晨星:是这样的,这说到底也就是牧者待遇要有制度的保障,这是牧者关怀最基础也最现实的一个环节,而且这背后还牵涉到对于牧者家庭的关怀。牧者的家庭能被很好地照顾,牧者才更有力量全身心投入到教会的侍奉里。

张尧:还有一点我想补充的是,牧者关怀不仅要关注还在世的,已经归天的牧者也同样需要我们教会去提起注重,尤其是那些为教会做出过巨大牺牲奉献的老牧长,还有最早的福音奠基人,都值得教会去记念和关怀。

我这两年在华北走访时听说了好几位已经归天家牧长的墓地,因为现在没人照料,子女又不信,现在十分荒凉破败的情况,听了真的让人很心酸。虽然我们不崇尚高举人的名,但这些老前辈劳苦侍奉的见证,以及他们向着神的爱心与热心是值得被铭记和传承的,不能就这样被埋没在黄土里。

九歆:这一点我觉得浙江教会做的就比较好,有个县教会收集了本教会百年来的几十位属灵领袖的见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总在了他们教会的网站上,这就是很好的传承。

新迪:牧者关怀背后承载的是教会属灵的积淀与发扬。如果牧者在遇到一些属灵或是教牧实务方面的难题需要解答的时候,他们也希望能够找到为他们提供帮助或者建议的牧者或基督教机构。如果有事工能针对一线牧者的很多现实情况做调研分析,并为他们提供反馈和协助,也会有一些牧师联合为所需要的牧者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必定会使得他们的服侍力上加力。

张尧:是的,不论是制度的完善与更新,还是信徒的重视与回应,牧者关怀都是中国教会需要更加重视,也可以更加重视的课题。正如同基督与教会是新郎与新妇的关系一样,牧者与信徒、牧者与教会也应该是在基督里合一、在爱里双向涌流的关系。牧者更加坚固、更加广阔、更加恳切,是中国教会和信徒们的期待,也是祝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