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致敬教会的的牧者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到了,在这尊敬师长的温馨节日,我们也应向教会的牧者致以亲切的问候,你们辛苦了,愿满有慈悲公益怜悯的上帝纪念你们的付出。
在各种欢庆教师节的氛围里,我想我们各地教会也当通过座谈、交流、探望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尊重牧者关爱活动,让牧者成为令人敬仰的神的仆人。
多年来,各位牧长立足自身教会,默默为主付出,他们辛苦孜孜以求不断学习装备自己,委身奉献自己,全然摆上,解经布道;他们立足三尺讲台,为主传讲福音;弹琴奏乐。教唱诗歌心神陶醉;红白喜事忙前忙后,乐此不疲;探访看望,把主的爱传播给有需求的人;劝勉鼓励,扶持关心软弱患病遭遇患难的人;他们是教会的顶梁柱,撑起教会各项圣工事工的一片天;是教会的守望者,肩负着使命异像和沉甸甸的责任;是信徒的及时雨,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们效法耶稣,是神的旨意的践行者,是“领头羊”,是教会复兴关键所在。由于他们的坚守与执着,每一所教会,都成为点亮的明灯,照亮世界,人们透过教会认识耶稣基督,了解了基督信仰,藉者微光大爱,诠释上帝的博爱,成为一方百姓的祝福。然而许多牧者,就是这样如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默默奉献,深藏功名,谦逊低调,只为荣耀主的名,谦逊地隐藏自己。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美德。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与父”之说。设立教师节,旨在向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美德,树立典型、引领风尚、提升教师职业尊严和荣誉感,肯定教师为教书育人所做的卓越贡献。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拥有渊博的学识,也是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代表。俗话说能者为师,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今天的老师的称谓,不仅只限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行业每个技术的佼佼者,都能成为老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句“老师”的称谓,凝聚着谦卑恭敬的态度。
教会亦不例外,许多人蒙神呼召,上了神学,接收系统神学装备,走上了各自的禾场,在侍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被神拣选,悔改信主,决志献上为主使用,离弃世俗功名,走上了舍己奉献的道路,不断刻苦学习,靠着自学成为神所使用的贵重器皿。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不同的蒙恩见证共同折射生命的反转与福音的大能,他们的付出蒙神喜悦,赢得了广大信徒的认可和尊重。
但是牧者也是人,他们奉献为神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柴米油盐;殷勤服侍做工之余,也有自己的人间烟火。他们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的生活。通常忙碌的侍奉,使他们排满了日程,少有闲暇的时间。教会服侍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倒逼他们的努力各样精通;信徒的需求随时随地,有的工作一天,还有人等着找他祷告;半夜里还要接听信徒的长时间的倾诉电话;有人坐下毫无节制,碍于面子牧者也无法下“逐客令”,否则则会说你没有爱心——长期以往牧者心里也与许多焦虑无法倾诉,深受困扰。有的长期超负荷工作,也不注重身体的保养,积劳成疾,身体状况堪忧,一些牧者的英年早逝也不容忽视。
还有经济上的拮据,长期以来对神学生和专职同工的待遇偏低一直是制约教会发展的痼疾,在北方许多地方,很多牧者没有工资,一些神学生工资也很低微,特别是结婚、生育、租房都成为难题,并且难于应付人情礼往,还有的要赡养老人、供养孩子读书,生活负担很重,有的无奈只好离开侍奉岗位,有的一面服侍神,一面从事第二职业辛苦养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险保证,一些牧者侍奉一生年老生活无保障,有的牧者患病无钱治疗,境况更为可怜,某地有曾有牧长和神学生,患病后身居乡下晚景凄凉,这些都令为主服侍一生的他们心寒。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会里一些传统错误理念的印象,因为老一辈传道人大多是没有工资收入,有的有一定技能谋生,所以形成了为主奉献就应不要报酬。还有的认为神学生来了,给一点工资,就要干许多的活。“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有的教会自身经济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与教会领导班子的侍奉理念有很大关系。圣经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拢住它的嘴。”
所以在我们各地教会,要倡导尊重敬重牧的良好风俗习惯,摒弃错误的传统认识,对牧者给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建立了类似“牧师节”这样的牧者专属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树立典型,宣传他们了忠心为神奉献的事迹,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愿意为主奉献自己,尽心竭力为主做工;要进行座谈交流,倾听他们的倾诉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明确侍奉异像使命;同时要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帮助排忧解难,接触困扰他们的后顾之忧。
教会现代管理要将对牧者的全人关怀纳入牧养管理规划,逐渐提升薪资待遇,完善各项社会保险,使他们安心以“传道做工为念”,专一侍奉,尽心竭力。同时通过培训、退修会等形式,使他们得以不断灵命提升。建立牧者荣退制度,规范退休待遇,使他们安享晚年。
作为牧者,我们要成为是神所特殊拣选的福音使者而光荣自豪。我们要做主忠心的仆人,不断操练自己,成为传扬真道,传播真理、塑造灵魂、改变生命的器皿,在新时代为主做荣神益人的美好见证。
注:本文作者为山西一教会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