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教会有“漂亮”的门面——教会请关注做好招待事工
“你们是我们教堂的第一张名片,是教堂的门面。”天城基督教会牧者对招待组姊妹们说,“你们好,教堂就好。”
教会健康与否会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讲道、敬拜氛围、信徒关系,又比如安全、卫生。招待服侍,是教会向所有人特别是非信徒展现的第一印象,直接体现教会的精神面貌。
位于旅游城市的天城基督教会,每年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前来游玩的基督徒和对教会有好奇心的非信徒,旅游淡季每周末七场礼拜中每次有三四位新人,旺季“最多一次迎接二十几位游客”。天城教会的招待组,不仅是本地教会的招牌,也是游客们首次接触基督教堂的窗口。
杨姊妹在信主第四年开始做招待服侍,周六和周日分别参与一场崇拜。礼拜开始前三十分钟,她穿上白色的招待服,跟组内十一二位姊妹祷告结束,走向会场各个角落。五百左右座次的会堂,她们分别站在教堂大门口、会堂门口、会场前、中、后左右两边——向每个人问好“耶稣爱你”,搀扶有需要的老弟兄老姊妹入座,观察会众需要,帮他们到茶水间接水,引导他们卫生间的位置,轻声提醒不可交头接耳,手机关闭静音,以及放下翘起来的二郎腿,“献给神的礼拜要坐得端正,不可以不恭敬。”
“有人很难缠,听不懂话,一个人信不信也不会写在背上。”做招待十几年,杨姊妹遇见不少棘手的情况,有些人穿着短裙、吊带、拖鞋,需好好解释衣着不当不能进教堂,遇见占座的老姊妹,得好说歹说。
微笑是处理争端的法宝,她们招待组有一个共识,“接待很重要,不管你家里有多难的事,来做接待,一定要笑。”知道教会接待人员多样复杂,同工新春答谢会上,主任牧师也会感慨,“感谢招待组的弟兄姐妹,你们受到了很大的屈辱。”
杨姊妹个人不觉得自己为神做出多少牺牲,在她看来,“我们把会场看好,牧师和传道们可以好好在台上讲道。”她因生病无路可走来到教会,开始做招待服侍之后,身体再没出过问题。丈夫未信,但女儿已经接受基督,婚姻家庭也都顺利。她向年轻的姊妹见证,“我们看好神的家,神会看好我们的家。”
做教会行政工作的王传道十分见证招待组的服侍,“星期天早上来,只要看到那几个姊妹一在那里站着,我们所有牧师的心就会落下来,就不会担忧出现什么问题。”近些年虽信徒有所流失,但天城基督教会周末礼拜人次依然能达三千余人。堂内牧者需负责本堂聚会、婚丧、礼拜等圣工外,还需兼顾周边的临时活动点,之所以放心把大部分牧者分配到其他地方讲道,正是因为有招待组的姊妹们在。她们可以维持秩序,堂内只需留下至少一位做决策的牧者坐镇即可。
天城教会注重招待事工,达到如今这个效果,经过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核心是改变人选——挑选有忠心有见识的姊妹,且循序渐进“年轻化”。
“如果你的爷爷奶奶在教堂门口跟你鞠躬说,耶稣爱你,愿你平安。你愿不愿意让他们这样做,你还愿不愿意到教堂里来?”除了伦理问题,教会也担心老人家的身体健康能否承担得起一堂两个多小时保持站立的服侍。之前招待组是谁报名都能参加,有些勉力加入的老姊妹,信徒走到门口都不敢大声打招呼,“害怕她们心脏病犯了就麻烦了。”
对此教会只能全部撤掉旧有人员,重新组建团队,设定硬性标准,以六十岁为最高年龄。此举受到一些老招待组成员批评,但教堂规范化和年轻化的改革步伐不会因此停止,于是顶着“骂声”,安排专门的牧师做劝退工作,同时让受信徒信任的老一辈牧者调节安抚,让她们去做其他力所能及的服侍。
招待团队是教会的招牌,要忠心于牧者的提醒和托付,不仅教会定期做相关培训学习,团队中信仰服侍成熟的姊妹会自发传帮带,往往牧者在日常生活中提点一下,那些姊妹就会自然举一反三,“有她们在,我们会很省心。”四到五年之后,全新面貌的招待组成型。
其中五十左右的姊妹占大多数,“之前出现什么问题,她们就张牙舞爪到处去传。现在有什么问题,她们会先处理。不能处理,先安抚好,再找牧师去处理。”王传道说,“教会就是你们的家,”这句话如今不再是口号。
招待组展示教会形象,连接会众和教会,引导帮助初来者,维护崇拜次序,作为教会中与信徒接触面最广的人员,在辨别生面孔、防范异端的任务上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招待组对教会的福传使命也有特殊意义。健康有爱的接待会让信徒和第一次进入教会的人生出如遇家人般的温暖,敷衍冷漠的接待、强行要求而非服侍的“提醒”则会起到反效果。第一次进入教会的新人特别是非信徒不会像信徒一样,对教会有信任和包容,招待组作为教堂与他们接触的第一直接人员,确实会影响他们的去留。在此意义上,在传福音如此受限的今天,招待组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望教会在精进内在生命建造的基础之上,也都关注并做好招待这个“门面”工作,让“耶稣爱你,愿你平安”的迎接更为真实,传达出整个教会的内在生命力,吸引人们来到教会,留在神家里。
(文中地点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