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里斯本丸沉没》的热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些人想知道这艘船的名字源于哪?其实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也是一种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那么她有着怎样的历史与文化呢?
早在新石器时代,里斯本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而古代时期著名的航海家腓尼基人,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后,在此建立了这座城市。罗马人在击败迦太基人后,这里也成为其国土的一部分。
恺撒统治罗马时期,里斯本得到发展与扩建,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中心之一。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基督教会的传教士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随着信徒的增长到四世纪时,里斯本成为主教区。
在民族大迁徙的时代,里斯本在五世纪被“蛮族”征服,成为西哥特王国的一部分。公元八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里斯本被穆斯林所占据。阿拉伯人拓展了城市规模,兴建了许多清真寺。但他们仍然允许基督徒居住在城内,不过要交一定的赋税。
公元1147年,阿方索一世率领十字军驱逐了阿拉伯人,里斯本回到了基督徒手中。1256年,这座城市正式成为葡萄牙的首都,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大航海时代,里斯本是全球的中心之一,恩里克王子、迪亚兹、达伽马等等著名航海家都是从里斯本扬帆起航,开辟了新航路的。16世纪时,里斯本成为欧洲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来自东亚、南洋、印度、非洲以及巴西等地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这里,是这座城市作为辉煌的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里斯本在当时也是中西文明交往的起始地之一,利玛窦、汤若望等耶稣会士都是从里斯本登船,来到遥远的东方国度,促进了两大文明的互鉴。而郑玛诺、沈福宗等等前往欧洲的中国人,也都在里斯本留下了其足迹。
可随着英国、荷兰等列强的崛起,葡萄牙帝国逐渐走向了衰弱,里斯本的荣光日益暗淡。可祸不单行,1755年11月1日早上9时40分,里斯本发生了8.9级大地震。无数房屋被毁,造成了6-10万人死亡,是欧洲历史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城市遭到严重损毁,葡萄牙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终结。
如今里斯本是地震后重建的样子,但其城内仍保留了不少古迹。比如贝伦塔、航海纪念碑等,向世人述说着大航海时代的峥嵘岁月,感悟这一时期里斯本的辉煌。
作为基督徒为主的城市,里斯本也少不了教堂。建于12世纪的里斯本大教堂就是城市的重要地标。她在一座清真寺遗址上建立,在经历了大地震与火灾后,于1930年成为如今的模样。
而圣热诺尼莫修道院(即拉丁圣师哲罗姆)则是里斯本重要的文化古迹,她修建于1502年,为葡萄牙文艺复兴时期,最为典型的艺术建筑。因此她与贝伦塔在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教科文组织对此评价到:“圣热诺尼莫修道院位于在里斯本海港入口处,始建于1502年,它是葡萄牙艺术颠峰时期的最好例证。它旁边的贝伦塔,则是为纪念航海家瓦斯科·达·加玛的航行而建立的,它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奠定了现代世界基础的大航海时代。”
延伸阅读:《海洋女王:里斯本的历史》
里斯本的故事是一个从灾难的灰烬中涅槃的故事。旅居里斯本逾30年的英国记者巴里·哈顿,以其对这座城市深切的爱、诗意而亲切的文风,带领读者漫步里斯本的街角巷弄,探寻历史遗迹留给当代的线索信息,一睹葡萄牙帝国的今昔往事。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