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脸看耶稣:基督教应对人工智能的一点思考
人工智能(AI)曾被视为尖端科技的前沿,似乎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相隔甚远。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预计将对全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试验性部署已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可以预见,未来AI技术将会应用于更多领域,从而给社会带来影响。
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其引发的伦理和哲学问题也日益凸显。基督教作为一种强调人性尊严、道德规范和灵性价值的宗教体系,其对AI这一科技趋势的态度和回应,成为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教会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引发了教会内部的广泛讨论,其中包括对AI技术持乐观态度的观点,也不乏出于对潜在风险的担忧而持谨慎态度的反对声音。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基督教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方面提出一些初步思考,以期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学术探究。
一、AI对社会文明的积极方面
人工智能(AI)程序不仅依赖于基础的二进制机器语言,即0和1,还采用了基于解释器的符号系统和非数值语言,以多层次的方式呈现概念。这种能力使得AI能够模拟人类复杂的知识结构,并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决策。艾伦·图灵(Alan Turing)提出了人机和谐共生的理念,即智能机器能够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尽管其工作原理可能与人类存在差异。当前的AI研究不仅致力于模仿行为,更深入探索了模拟人类智能功能背后的科学原理。
AI对社会文明的积极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例如,AI在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医疗服务、优化金融管理等方面,能够辅助或替代人类执行某些重复性或危险性的工作,从而为人类释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技术,AI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技术趋势。
AI对人类知识的应用是通过基于规则的系统、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库方法实现的。AI通过从数据中学习来模拟人类的推理和决策过程,并通过神经网络结构来模拟人脑的复杂连接和功能,使其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如图像和语音识别等。
二、AI在圣经释经中的积极应用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关于圣经的解读资料极为丰富,其数量之多,使得个人在一生中难以穷尽其万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AI)技术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协助教会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和提炼工作。
对于一般信徒而言,理解圣经原文存在一定的难度。AI在此方面提供了巨大帮助,它能够进行原文解经,并将解释以多种语言呈现,包括信徒所熟悉的语言,从而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人士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圣经。传统释经者的书籍往往受到个人经历、性格、语言、文化和神学背景的影响,而AI的应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主观性。
“十步释经法”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释经程序,若结合AI工具,有潜力提供更为客观和系统化的“应用指南”。诸如ChatGPT等AI工具能够帮助释经者克服语言、文化和神学背景的差异,更准确地把握经文的原意。尽管如此,工具本身无法取代人类的思考和祷告,但通过优化和提示,它们可以成为辅助释经工作的有效工具。
数字化技术结合AI算法在文物碎片的建模和研究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有助于深化对圣经历史背景及相关文物的了解。笔者曾发有拙文探讨AI工具在破译破损古卷文字方面的惊人能力,这一技术未来可能被应用于更多古文物的破译工作中。
一些国家,如韩国,正在推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使用AI回答学生问题以及研发电子教科书应用程序。这种应用不仅仅限于一般学科,也扩展到了圣经学习和祈祷辅助中。然而,在阅读圣经之前,祷告是一个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主面前祷告,圣灵的带领和启示,这是AI无法实现的。
从数字版圣经的翻译到深度释经教学,再到互动式学习体验,这些创新提高了圣经的可访问性和理解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探索和体验方式。然而,敬畏之心才是至关重要的。所有对圣经的研究都不应仅为了研究本身,而是为了传播福音,为圣灵的工作“铺路”,人类不应期望机器人来完成这一神圣任务。
三、AI对人类福祉影响的难测前景
1、人的尊严受到挑战
人类的尊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人工智能(AI)在数据处理和任务执行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但它缺乏自我意识和情感深度,这些恰恰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核心特质。人类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理性和能力上,更在于其灵性和与神的关系。正如《诗篇》八章五节所言:“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人类的尊贵源于上帝的赐予,而非仅凭能力或智慧。AI的存在,无论其智能程度如何,都无法超越这一神圣秩序,因为它缺乏灵魂和上帝的形象。
人类个体即将面临学习方式、记忆方式、经验来源等方面的变革,这可能导致个人同一性的变化,即主观认同与客观确证之间的联系可能失效。这种变化可能引发多个个体共享同一生物身份,进而瓦解自由意志的基础。
AI可能对人类的主体地位和尊严构成挑战,进一步削弱个体的自我价值。在洛克、莱布尼茨等哲学家看来,人的自我意识是构成道德责任的基础。如果这一点受到威胁,道德感可能会进一步衰弱。而基督教不仅强调道德,更强调生命的意义。
我们当然可以将AI视为一种工具,扮演辅助者的角色,但我们必须警惕AI可能的“意识觉醒”及其背后的未知因素,防止其成为控制和剥削人类的工具。
在《创世记》中,亚当被赋予了命名所有生物的能力,上帝赋予他对生命的掌控权。这种对“创造”和“控制”的追求在现代人类中依然存在。上帝通过言语和行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首先是“话”。现代AI则通过数据和算法来“创造”知识和解决方案,首先也是在语言领域取得突破。
在AI领域,科学家们试图模仿这种创造力,通过编程和算法来“创造”智能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然而,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人类是否会成为“合成人”?如果是,那么自由意志将置于何处?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诗歌创作,作为人类情感和创造活动的高峰,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典型特征,现在已经可以由AI生成。这引发了关于人的价值将如何定位的问题。
2、人的道德价值观底座遭摇撼
人类并非仅由理性驱动的生物。若缺乏道德价值观作为基础,人类滥用工具,包括人工智能(AI),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将道德决策能力的期望寄托于机器人,并期望它们在人机交互中实现伦理决策,是一种太过理想化的想法。即使我们尝试使用动态运动原语方法来生成类似人类的行为,以控制机器的行为,这种方法也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类并非天生具备道德完美性。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例如自动驾驶汽车,AI需要在保护乘客安全与牺牲乘客以拯救更多人之间做出道德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定义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这些道德决策的算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有人提出给机器人施洗,使它们成为“基督徒”的想法,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历史上,即使是受过洗礼的人,也不乏作恶的例子。这表明道德和信仰的实践远比形式上的仪式更为复杂和深刻。
3、人在自大的路上狂奔
人工智能(AI)是否能完全复刻人类的智能,仍然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人类的智慧被视为上帝的赐予,而非人类自身创造的结果。AI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社会的固有状态,这不仅会引发对失业问题的担忧,而且在资本逻辑下,AI有可能成为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工具,可能会给人类的劳动自由带来新的限制。
更进一步讲,AI的发展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伦理困境和道德挑战,例如算法权力的滥用、智能武器引发的伦理和人道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犯罪对现有法律体系的冲击。
此外,AI技术可能会应用到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带来诸如基因编辑食物、器官甚至婴儿等伦理问题,以及自动化决策对个人自主权的潜在侵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警惕和谨慎对待的问题。然而,作为基督徒,我们持有坚定的信仰:一切皆在上帝的掌控之中。
四、基督教信仰是AI永远够不着的
1、《创世记》中人的命名权与人的“意识”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完全复刻人类的智能,涉及到对“意识”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弱人工智能(Weak AI)的观点认为,意识可能具有非物理属性或其复杂性超出了人工复制的能力,因此机器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意识。
意识通常被认为是与灵魂相连的,而灵魂是独一无二的,由上帝赋予。《创世记》中描述了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人类是能够思考、创造和理解的存在。这种“形象”的概念正在被转化为机器智能设计的一部分,目的是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某些智能特性,例如学习、推理,甚至情感表达。
在《创世记》中,上帝将各种动物带到亚当面前,让亚当为它们命名。亚当为所有动物、鸟类和野兽起了名字,但并未给人类自己命名。命名不仅是人类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人类与上帝共同创造和管理世界的一种权力。
亚当给每种生物命名的行为,体现了他作为管理者的主权。上帝通过命名来描述事物的本质,并以王者的身份将它们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这种命名行为不仅赋予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感,也强化了人类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认识。
伽利略·伽利莱在17世纪初利用《创世记》的创造叙事,论证了科学知识与宗教信仰之间并不冲突。他在与宗教法庭的辩论中指出,圣经的注解不应与经验科学的知识相冲突,这一观点为现代科学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然而,AI通过图灵测试(Turing Test)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图灵测试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50年,由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提出。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旨在通过一个被称为“模仿游戏”的实验来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在这个游戏中,裁判需要区分哪一方是人类,哪一方是计算机。如果裁判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正确判断出哪一方是机器,则认为该机器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AI系统的决策过程往往不透明,容易受到算法设计中的偏见影响,这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在发展和应用AI技术时保持警惕和谨慎。
2、坚固伦理责任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普及,社会所面临的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并变得复杂化。基督教伦理学强调爱与责任,要求信徒在一切行为中体现对他人和上帝的爱。在AI的应用实践中,我们必须警惕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爱与公义。
首先,AI的设计和应用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这包括在数据采集、算法开发和决策过程中,需要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基督教教义强调所有人在上帝面前平等,任何对特定群体的偏见都是对上帝创造秩序的破坏。其次,AI技术的应用应当以服务人类和社会为最终目标,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应当深入考虑AI对劳动市场、隐私权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并致力于减轻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基督徒在参与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时,应当保持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公共讨论。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五章十四节中说,“你们是世上的光”,这提醒我们,作为基督徒,在社会中应发挥道德引领的作用。不仅要在技术上追求卓越,更要在道德上保持清明,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造福人类,而不是加剧不公。
3、勿让工具取代与上帝的交通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不仅在技术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发了对信仰真实性的深入讨论。智能助手虽然能够迅速回答宗教问题,但它们的回答是否能真正传达信仰的深度和复杂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在于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这是一种超越知识层面的属灵体验。
我们必须保持对信仰核心的清晰认识,确保科技工具不会取代我们与上帝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属灵体验。圣灵的感动和引导是基督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削弱科技的发展对这一核心要素的负面影响。
在利用AI技术解答信仰和属灵问题时应当认识到,虽然AI可以提供信息和知识,但它无法取代信徒个人的属灵成长和对信仰的深入理解。教会和信徒应当谨慎使用这些工具,确保它们服务于增强信仰体验,而不是替代它。
此外,教会领袖和信徒应当积极参与对AI技术的伦理和神学讨论,确保科技发展与基督教价值观相协调,促进信仰的传播和实践,而不是与之相冲突。
4、仰望为我们创始成终的主耶稣
有一种乐观而有些天真的观点认为,通过将宗教价值观融入人工智能(AI)的设计和开发中,可以缓解超级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一观点提倡将基督教精神与AI的道德设计相结合,利用基督教的象征和隐喻来促进人机交互,并采用自然主义的决策工具来预见和缓解潜在风险。最终目标是将人类的道德和规范嵌入到AI算法中。
基督教关注的是生命的价值,而AI的强项在于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提供理性的解决方案。然而,在信仰和情感领域,AI显得无能为力,更不具备灵性。必须明确,圣灵不是AI,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信仰基于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这赋予每个人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人的基本存在性和“宗教性”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使用AI时,我们应保持自我警醒。人类具有“上帝的形象”,这不仅是生物学上的独特性,更是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独特性。
归根结底,这是关于信仰的问题,是活生生的人的信仰。在全球范围内,天主教会已经采取了行动,通过签署《罗马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呼吁》(The Rome Call for AI Ethics),展示了宗教界对于维护数字创新、人工智能和技术进步领域内伦理标准的共同责任和承诺。这一呼吁强调了行业、政府和教会共同确保AI技术发展不会损害人类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责任。
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以智慧和爱心,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新技术,使其成为我们服务社会、荣耀上帝的工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信仰的纯正和活力,继续在世界中做光做盐。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