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之前 饶恕那些得罪我的人
每逢周五放学之际,学校总会通知家长接孩子时把被褥带回家洗晒。四点一刻,我带着小女儿在幼儿园大门口等候儿子放学。大约十五分钟后,校门一开,如飞鸟出笼般,儿子蹦蹦跳跳地朝我飞奔而来,我拥抱着他,亲吻他的小脸蛋。然后,把被褥收纳袋往肩头一挎,左右手牵着两个孩子就快乐地走出了校园。
一如既往地,回家路上我还是会关心儿子今天在幼儿园的生活。“今天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吖?”这一问,却让坐在后座的儿子闷闷不乐起来:“我讨厌Z老师。”我愣住了,耐心询问其中原因。原来是他想要把自己的拖鞋放在鞋架上,却被Z老师制止了,还责令他将拖鞋放回收纳袋子里好拿回家洗。他见状则恐惧战兢,犹如惊弓之鸟,可能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了......
“还有一次我睡午觉,把凉凉被子盖在头上,她说不可以这样,我不喜欢她。”儿子的重音落在最后那几个字上。听完后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告诉他——老师确实在态度上可能缺乏耐心和温柔,但她的出发点应该是关乎规则或者是安全性的考虑,并非专门挑儿子毛病或者是针对他。但此时此刻我要是再同儿子讲道理,他估计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充耳不闻罢了。还是转移到别的话题吧,所以我表示理解他的不喜欢,接纳他不舒服的感受。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对人或周遭事物的反应也因人而异。面对同样的指责或批评,有人嬉皮笑脸,分毫未受影响;但也有人高度敏感,容易记在心上。老师的一举一动,在高敏感的孩子面前都会被放大,所以我要做的是,让儿子淡化对细枝末节的关注,引导他朝积极正面的方向去思考,最后还要学会和自己或者与他人和解。
晚上熄灯前,我又问起儿子对Z老师的感受,他想了想,还是说不喜欢她。我就抚摸着他的头说:“老师工作太累的时候,可能容易发脾气变得很凶,这时候你只要告诉她,‘老师你辛苦了,我听你的话去做’,你就可以帮助她变好起来。”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我邀请他一同做睡前祷告:“宝贝,我们一起来祷告,让你不再讨厌Z老师,我们原谅她好吗?”儿子听了点点头,跟着我一起祷告。祷告结束后,他那天真无邪的脸上又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如同阳光之下绚丽绽放的小红花。
人生在世,并非生活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而是每天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学会饶恕这门功课十分有必要。彼得曾经问耶稣:“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古话有云,事不过三,在彼得看来,饶恕一个人到第七次算是极限了,然而耶稣的回答却让人大跌眼镜:“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耶稣说的七十个七次,并非是饶恕那个人到第七十个七次就可以了,而是要永远饶恕他,永远饶恕那个得罪了你的人。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内心的血液都要沸腾起来了。上帝,我做不到,饶恕他们是你的事,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去见上帝。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比起饶恕得罪了我的人,我更希望看到他们受到惩罚,恶有恶报,也由此证明我是好人。
然而神却用了一个比喻戳破了我内心中泡沫般的谎言。一个王要跟他的仆人算账,仆人欠了王一千万两银子,那仆人求王宽恕他,王就动了慈心,赦免他的债。然而,那个恶仆人竟然转身揪着他的同伴——欠了他十两银子的同伴,掐住他的脖子,不肯原谅他,还将人下到监狱里。王听闻后,说了句发人深省的话:“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我们是蒙了神怜悯之恩的人,如今为何竟揪住他人的过错,不肯放过呢?
我们之所以要饶恕别人的过犯,是因为我们先蒙了神的饶恕,因祂赦免了我们一切过犯罪孽,背负了我们的重担,让我们获得自由,不再做罪恶的奴仆。我们也应当学习祂的样式,以一颗怜悯的心肠,看待他人的过失,学会饶恕。在对这个世界说晚安之前,当与今日一切的不如愿和解,饶恕那些得罪了我们的人。因为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也以此归荣耀给我们在上的阿爸父。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海南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