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国女教师,记录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02 14:23:28
分享与播放

虽然有些日本人极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可在铁证面前,这些邪说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些铁证中,自然少不了一位伟大中国女性的日记,她在南京惨案期间,将鬼子的暴行记录了下来。

她叫程瑞芳,于187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她生活的时代,传教士来到了武汉,并开展科教文卫事业。程瑞芳受到福音影响,进入教会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她1897年毕业于武昌护士学校。

毕业后,她在武汉的美以美会妇科医院任职,凭借着专业的护理技能和善良仁爱的心,在工作中赢得了众人的赞誉。1922年,程瑞芳出任圣希里达子弟小学校长,开启了她在教育领域的生涯。1924年,她进入教会开办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担任舍监,这一职位让她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负责管理宿舍等事务,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1937年12月,在鬼子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传教士魏特琳、程瑞芳、陈斐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妇女儿童。

南京沦陷后,大量难民为了躲避鬼子的屠刀,如潮水般涌入金陵女大。校园瞬间挤满了一万多名妇孺。程瑞芳和魏特琳等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要为这些难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时刻与企图强行进入校园掳走妇女的日军对抗。

程瑞芳承担了校内卫生、产妇生产及儿童护理等繁重工作,她不辞辛劳地在校园内四处奔波,为保护难民竭尽全力。魏特琳在日记中多次提及程瑞芳,并称其为“亲密助手”,对她的忘我精神和高效率工作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在南京大屠杀恐怖岁月里,程瑞芳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将所见所闻写了下来,揭露了日寇在南京城的魔鬼行为以及广大同胞的苦难。有些文字在今天看来,仍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日本)宪兵还是将姑娘拖在院子里奸,不是人,是畜牲,不管什么地方。”

“他们(日军)真是贼,什么东西都拿去,现在南京一个空城了。太平路房子只有八九家没有烧,夫子庙都烧了,府东街烧了一半,陈明记的店也烧了,快要成一片焦土。”

这些记载成为侵华日军在南京暴行无可辩驳的铁证。有学者指出,《程瑞芳日记》与已经公之于世的外籍人士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日记》互相印证,是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又一重要铁证。

抗战胜利后,远东军事法庭建立,审判松井石根等罪大恶极的战犯。为了让南京大屠杀的恶魔受到正义处罚。1946年,程瑞芳远赴日本,在法庭上作证。她以自己在金陵女大安全区的亲历亲见,控诉了日军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尤其是广大妇女同胞遭到强奸以及杀戮等等禽兽行为。她的作证成为指控松井石根的铁证,促进了这位战犯被宣判绞刑。

1952年院系合并后,程瑞芳离开南京,回到武汉居住。1969年8月,程瑞芳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但她所留下的日记和她的英勇事迹,却值得每位中华儿女铭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