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试金石:逆境中的爱心与坚持

作者: 多明我之锤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12 06:40:54
分享与播放
配图

前段时间,有位年轻传道在主日讲道时分享了这么一个信息,提到基督徒要一辈子行善,但有些人只是在人生顺利的时候去行,而当自己陷入逆境时,信仰的热忱就容易消退,失去了起初的爱。

这位传道说的情况,从我十几年的教会生活可以得到验证。有的弟兄姐妹在事业、家庭顺利时,确实对弟兄姐妹特别好,甚至也会去关心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可当自己遇到了一些问题后,信仰就没那么热心了,也不愿帮助他人了。

有位年轻姐妹就是如此,她在一家公司担任文员,有段时间公司业绩非常好,她也有不错的收入。于是就在教会里热心侍奉,甚至去医院照顾病人,在教内有不错的见证。可当公司业绩下滑,她未能实现升职加薪的愿望时,其爱心就逐渐冷淡了。有的肢体想请她帮忙,可她连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不愿帮助。她前后的转变,让不少肢体唏嘘不已。

有些弟兄姐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神人关系是建立在自己的得失上。当个人的处于人生的顺境时,自然感到上主非常爱他,也就能心甘乐意地遵行祂的旨意,在教内外爱神爱人,做了许多有益的事。

可当人生因为事业、婚恋等等遭遇波折时,他们就难免会抱怨上主,觉得祂没有帮助自己。如此一来,其生命也就逐渐软弱了,起初的爱就此萎靡。此时他们不再那么爱主,也不把遵行主的旨意视为人生的意义。

虽然从人性看,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们作为上主的儿女,无论怎样都不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失去了应有的爱心。我们对于主的爱,乃是祂先爱我们,通过十字架的受难与救赎,让我们获得了永生。其恩典是永恒的,而不是因一时的得失有所改变。假如我们因为处于逆境中,就失去对上主的爱,也不愿帮助他人,那么其信仰就出现了问题。

孟子说过“贫贱不能移”,说明人们对于真理的持守,是不以地位、经济的变化为转移的,因为遵行真道,乃是人生最根本的意义,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就像大卫在躲避扫罗王追杀时,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甚至随时有性命之忧,可他仍然坚定地信靠上主,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埋怨。

爱人是基督徒最大的诫命,我们必须时刻持守,不能因为环境变化而改变。就像有位姐妹一直在教内外乐于助人,可她却因丈夫去世而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可即便如此,她仍没有失去起初的爱,只要弟兄姐妹有需求,她都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去帮助他们。

基督徒的爱心,不应被环境所左右,因为任何的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有永恒的恩典,才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如果仅仅因为一时的逆境就退缩,那是得不偿失的。当然由于人性存在软弱,因此我们更需要时刻地祈祷以及肢体的代祷,只有这样才能行在真道上不偏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